基于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

2021-11-22 08:17
名师在线 2021年12期
关键词:微观宏观探析

杨 宏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第二中学,福建晋江 362212)

引 言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在高中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从化学核心素养五个维度之一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方面来凸显化学学科的独特性,可以利用微观与宏观不同层面来剖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建立高效的化学课堂。

一、宏观角度上,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学活动是师生组合的联合性活动。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活动:教师主要是进行知识的传输;学生则进行学习,获取知识信息。两者是相互作用的,也是互相依存、不可取代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相依是必然法则,如果只是教师教或者学生学,并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教学活动。高中化学知识是有很多特性的,因此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化学在教育领域中属于基础性的课程,主要是因为化学是生活性的学科。生活中有许多与化学相关的知识点,而这些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1]。

高中生以高考为目的,有些学生为了考上一所好的大学选择好好学习化学课程;有些学生认为上大学没有什么用处,学习化学也没有实际意义;有的学生想要从事与化学相关的事业,所以努力学习化学知识;有的学生不想从事相关事业,则对化学学习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有的学生学习化学是为了完成教师和家长布置的任务。这些因素都是学生从外界获取的学习压力与动力,并不是他们本质上的需求,他们对化学学科自身的认知不正确,还没有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反之,学习责任感和成就感也就没有那么强烈[2]。

因此,针对上述所说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与学生对此类问题展开探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了解他们的需求,不要将重点放在让学生学习上,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学生才能够从宏观上转变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态度。

二、以化学学科大概念为核心,构建知识脉络体系

在传统的化学学科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对特定的知识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对已经设计好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关注的是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对化学知识本身则是忽视的,对化学与生活、化学与其他各学科的关系更是不重视,这就导致化学知识缺乏完整性。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对化学学科缺乏正确的认知,进而失去了主动学习与探究化学知识的动力[3]。

近年来,我国正在大力实施学科教学与改革,其中在跨学科概念的研究中,对化学知识与常识之间的关联性十分关注。也就是说,跨学科概念更加侧重于主题性质、特殊概念及关键性知识的反馈。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一个宏观上的概念包含的是各种各样的相关现象,这也是实施跨学科教学的重要原因。跨学科教学的实施,可以使学生对这些广泛的概念进行深入的了解,对概念的本质进行探究,并根据科学知识对其生活和他人生活产生的影响做出决策。由此可见,宏观上的概念更有利于维护学科的完整性,能够保证课程结构的完整性。因此,宏观概念教学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可以提高化学知识的生命力。

在“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核心素养培养中,教师必须将两者高效地融合在一起,从两者结合性分析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微观结构中物质变化的特征、应用模式等,如化学知识中的木炭燃烧、电池充电、植物呼吸反应等。在宏观辨识中,这些都是随着能量的转换而变化的,并据此对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对微观本质进行分析。在这种化学键中并没有分离出原子位置的相关改变,而且在系统中还会添加子位置的概念,这样就可以将化学作为顶层概念进行划分,主要划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等。

三、利用化学主题内容,凸显化学课程的情景化

化学与生活之间联系密切。但是,在化学考试中很多知识是不属于生活范围内的。在对知识点进行测试时,教师的关注点更愿意集中在知识的转移上,对生活内容并不关注,所以很多学生认为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性不大,也很难看到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进而导致他们对化学学习提不起兴趣,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动力。因此,在化学与生活之间建立密切的关联性,让学生找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契合点。这样才能使学生意识到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学着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寻找宏观现象的能力[4]。

以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化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利用特定的化学知识,如电分离、电解质、离子反应、离子测试等概念,对水的自然导电率、废水处理、水质控制等进行探索。这样可以将相关的化学知识点整合起来,还能促使学生根据多种元素进行处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此研究的兴趣,还能通过对电导率宏观数值的研究,使学生对本部分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这对深化学生“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核心素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重点开展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化学思维进行启发

在化学学科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既符合化学学科性质的要求,又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以直观的形式展示化学知识,从而有利于学生充分吸收与理解知识,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化学现象的宏观症状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该物质的微结构实验进行反应,将宏观与微观结合到一起,强化实验培训的重要性,而且这在学生“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核心素养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5]。

在高中化学中,实验包括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所以,在实验开展前,教师要明确相关步骤和要求,以帮助学生成功地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学生还需要撰写报告,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撰写实验报告时要特别注意实验过程,避免只写宏观现象。

结 语

综上所述,“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核心素养指的是从多个方面和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观察、分类,并从元素、原子、分子水平等方面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进行认知,之后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一种观念。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对话,主要利用的是宏观指标对微观现象进行研究,更加侧重于将化学思维的宏观与微观进行整合,对事物现象的本质进行探究。

猜你喜欢
微观宏观探析
明清史宏观研究的问题意识
宏观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改革和实践
乡村的“功能”——振兴乡村的“微观”推进
探析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传统养生和现代健身相结合的思考探析
苏轼对王谠影响探析
探析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微观的山水
组成与构成 含义各不同
宏观把握 微观提炼——我的楹联创作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