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视野下的生活化教学

2021-11-22 08:17陈双巧
名师在线 2021年12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生活化

陈双巧

(福建省晋江市子江中学,福建晋江 362261)

引 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并要求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落实道德和法治学科核心素养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开展生活化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充分展现本学科的课程理念。

一、学科核心素养的改革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换言之,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立场、有理想、有思想、有理智、有自尊、守规则、有担当、有情怀的公民[1]。

近年来,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命题充分体现了核心素养的要求,侧重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例如,2020年中考卷第29 题以《民法典》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法律“收拾”缺德行为的意义的掌握情况,以此培育考生的法治意识和素养;第31 题(3)“你将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感恩为我们负重前行的英雄”,以此设问来培育考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品质。学生自身的素养提高了,对学生自身、学校、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区分善与恶、是与非,以此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价值观[2]。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综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命制,都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把课程的教学与考查的方向有机结合起来,且真实、亲切,富有生活美感和教育意义。

例如,2019年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题第27 题判断说理题。

(1)小福同学学习刻苦,经常利用眼保健操时间做作业。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鼓励同学在校内的“道德银行”存入诚信“资产”,争当诚信标兵。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如,2020年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题第27 题判断说理题。

(1)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图3(图略)这位同学的行为。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福对爸爸说,家里的小车被邻居刮擦了,我们只能通过打官司来维权。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试题多指向学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立足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将鲜活的生活事件、生活情景、生活现象、生活经历引入课堂。此外,教师在进行道德和法治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角度,再延展到国家时事的角度,从小到大地帮助学生剖析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意义。教师还应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述课本的主干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3]。

三、初中道德和法治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想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教师首先要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但是,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有一些教师的道德素养并不高,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抓住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及发展方向,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与此同时,受升学压力的影响,有一些教师往往急于把现成的结论传达给学生,较少结合生活案例事件进行引导,导致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对知识点生搬硬套,遇到较灵活的情境题或材料分析题不知从何下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欠缺[4]。

四、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结合教材,提升学生法律素质

初中生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对社会的认知不足,对法律的认知也不全面。为了弥补学生的不足,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不断提高其法律素养,首先,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深度挖掘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生活情境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例如,在教学“法律在我们身边”这一课时,教师应结合相关的教材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体会到法律对人们生活的积极作用,认识到生活与法律的关系。通过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剖析,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和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并强调在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关系之间都需要法律来进行调整。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析教材,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一些法律常识,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

(二)拓展教学资源,丰富学生认知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成长体验。学生只有对课程有了探究的意愿,才能主动地参与其中,与教师和同学一起进行互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喜好,判断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这些特点,利用发达的网络信息,丰富学生的认知。所以,教师只有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生成更多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其积极配合教师,跟随教师的引导,达到提升综合素养的效果[5]。

(三)多种活动方式教学,加深学生理解

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是精彩的、有效的、受欢迎的、受推崇的。因此,教师应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和能力,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为前提,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组织各类教学活动,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比如,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扮演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案例,并结合书本上的知识,将知识和现实构建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遵守规则”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热点知识,根据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在课前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1)疫情期间,我们要遵守哪些社会规则?(2)如何看待疫情期间哄抬物价及传谣、造谣等行为?这样,学生在探讨中深刻地认识到和规则有关的知识点,并不断地规范自己,提升自身的素养。

结 语

总之,核心素养视野下的生活化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教师必须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和手段,做个有心人,从生活中获取有价值的素材,多维备课,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摸索实践,进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这也是落实核心素养和新中考改革要求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道德即自然”新证——儒家生生伦理学对道德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