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贵州旅游发展策略

2021-11-22 08:08王文思
当代旅游 2021年13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贵州资源

王文思

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与文化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引言

2019年3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室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不断完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基本方略。要加快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从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风景名胜区等七个生态资源维度进行评论,贵州省在七个生态资源维度总量上排名全国第十[1]。可以看出,贵州省在生态资源的上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因此,只有政策理念更新、产业结构转型,才能把贵州省的生态资源充分利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带给社会的贡献。

一 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一)贵州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的宏伟目标[2]。2018年贵州旅游业持续“井喷”,全省旅游总人数达9.69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0.2%;实现旅游总收入9471.03亿元,增长33.1%。据统计,贵州2017年共接待游客7.4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超过7100亿元,接待游客人次占全国第二位,旅游收入跻进全国前三[3]。贵州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

(二)贵州生态旅游资源

1 自然资源

贵州素有“公园省”之美称,岩溶裸露面积占贵州民族地区面积的73%以上,80%以上的县、市为岩溶地区,其发育类型之全,形态之优美,堆积类型之多,堪称全国一绝[4]。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海拔适中、纬度适宜,年平均温度在15℃左右。贵州有十二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五十七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七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个国家级地质公园、十九个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加上高达349%的森林覆盖率、丰富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使贵州形成了世界上少有的绿色喀斯特地貌。

2 文化资源

贵州是人类史前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以夜郎为代表的山地文化的诞生地,也是多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迁徙与会聚之地。其中,夜郎文化、屯堡文化、阳明文化、美酒文化宗教文化等是最具代表性的贵州文化体系。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17个世居,各民族的房屋、服装、餐饮、民俗、祭祀、节日等,无不富含着异彩纷呈的人文底蕴。有很多保存年限很久的各民族建筑。水书、侗族大歌、苗族飞歌、布依八首坐唱等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人类非物质。

二 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旅游理念不完善

贵州是一个内陆省份,多山地少平原,导致交通建设的滞后与高成本,这造成贵州发展落后。同时反映在现实中是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滞后。因此在一些地方,当地的管理者会更多地考量生态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从而将生态保护放在了第二位。旅游目的地的居民也会有生态保护理念淡薄的问题。比如,部分居民为从旅游活动中赚钱,破坏性的利用当地的植物等,例如滥伐树木,乱挖野草等,会造成自然环境破坏,生态调节失灵。由于流域范围内生活污水,在未经控制的情况下进入湖泊甚至饮用水的水库,造成其富营养化等污染。虽然增进民生是根本目的,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必须要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理念,才能保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二)生态旅游没有长远规划

虽然已经在生态文化旅游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了很多不错的成果,但是在不断变化的旅游开发与格局下,贵州仍然需要在变化中不断完善更新自己的生态战略。作为欠发达的民族地区,贵州经济发展起步晚,这也为贵州大力开展新生态文明建设制造了障碍,生态旅游发展是一个恢复生态到保持生态,并通过旅游来带动贵州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要想实现这一战略,需要将贵州丰富的生态资源统筹规划,这也对旅游景区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保护、研究、推广、传承、监测等各项功能全面发挥。但是面临的现状是大多数的地方政府和景区管理机构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和人才,大部分的生态旅游区域规划散乱,时效、目标缺乏专业的研究。贵州的民族多样性既是贵州旅游的特色,也是贵州旅游的制约,在很多生态资源有重复的情况下,在制定规划的时候很难找到重点特色进行打造,有很多想要展示和打造的资源,同时会导致对于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动机不突出,就很难吸引到有具体目标的游客。很多旅游景点只是做到简单的模仿,使得很多旅游资源趋同,很难让游客有不同的体验,导致游客数量下降。

(三)生态旅游制度体系还有待完善

旅游的相关部门没有形成共同开发旅游资源的共识,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目前来看,贵州个别部门对旅游企业的服务提供少但收费标准高;尤其是民俗风情和民族文化的挖掘不够,而且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不够, 规模小、经济效益低;旅游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等等,也影响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景区停车场、厕所、标识标牌、游客中心等配套设施不完善,目前贵州省旅游营销部门对市场需求规模、层次、结构、趋势等缺乏科学研判,缺少对游客消费能力、出游方式、信息获取、行为习惯等的科学分析,在宣传营销时往往不是游客导向,而是经验主义的去判断自身的优势产品。

三 贵州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一)构建良好的生态理念

生态旅游的受众大都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空气、卫生、人文等有较高要求,那就要求管理者应该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通过生态体验、活动参与等多种途径向不同游客提供不同形式的环境教育体验活动,引导公众从顺应自然到热爱自然最后达到保护自然的理念。同时提高当地住民的参加程度,本地住民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和旅游的发展、运营,亲自体验保护生态和发展旅游带来的实际效益,从而加强自发自觉保护和保持的意识。向民众开展旅游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增加民众旅游参与认知、形象认知、责任认知。增加旅游公共便利设施,鼓励当地居民参与体验。

(二)构架合理的生态旅游机制

生态旅游的建设必须有完善的体制机制。社会的不断进步,原有的政策法规不能满足现在的发展需求,就应探索健全管理监督机制完善规章制度,提升贵州生态旅游机制的标准化。对于景区机制构架,可以组建区域旅游企业集团,对本区域内旅游景区景点统一经营,避免各自为政造成的资源碎片化。作为山地公园省的贵州省应丰富生态旅游业态,发挥其生态体验、生态研究、生态参与等多种作用,研究发展出新型产品或服务,例如研究生态+旅游+养生、生态+旅游+教育的概念。贵州旅游需要从点线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从观光主导向观光与休闲度假复合产品转变,从开发旅游资源方面减少对旅游资源的以来,增加旅游产品的配套和吸引。

“十三五”期间,国家把旅游业作为重要的新兴产业,要加快建设世界旅游强国,这为贵州发展山地旅游、建设山地旅游大省提供了重要机遇[6]。全省大力发展山地新型旅游业态,加快旅游体制创新和大数据运用,强化旅游资源大普查和规划引领,着力打造以“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为品牌的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全域旅游引领绿色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形成新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同时扩大群众出游空间、主客共享,提高目的地居民的经济收入。

四 结语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贵州生态旅游发展必须变挑战为机遇,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建立贵州生态旅游管理机制和长远规划,特别要充分利用贵州的自然地理优势,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跟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相辅相成的重点来抓。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贵州资源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