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芳
追求本色课堂,其基本要义是要摒弃形式主义,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活动中激发学习热情,提高语文基本素养,最大限度的实现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构建本色课堂,发挥引导作用,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与空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构建本色的语文课堂,彰显语文活力,实现生活本色、生命本色、生态本色,真正全面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教师使用教材时,充分利用教材,但又能灵活运用教材,不拘泥于教材,合理整合教材,追求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内容,通过对文本进行科学梳理,找到文本、生本思维的对接点,提升课堂教学的适合度。
(一)精心梳理文本 语文教学从基本的训练开始,引导学生扫除文字障碍,在此基础上并对文本内容进行适当梳理,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形成初读认知,为进一步展开阅读鉴赏做好衔接与铺垫。对于文本的梳理,教师可以创设合理情境,或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整合,以教师生动讲解,丰富的故事导入、媒体展示等方式,将学生置于丰富的活动过程之中,从而使学生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的《观潮》一文,教师在梳理文本时,可以通过课堂导入,利用多媒体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片段,学生感受到气势宏伟,心灵的震撼,再边观看视频,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对钱塘江大潮的特点。教师要求明晰,学生学习目标明确,课堂学习气氛浓厚。
(二)结合生活认知 回归语文教学,让语文学习活动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展开,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文本与学生生活的接轨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体会语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文本解读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展开教学设计,在边读边悟中实现情感共鸣,形成学习的新增长点。紧密联系生活,回归语文学习的本质,教师给学生以充足的时空条件,让学生自主研读文本,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对于人教版教材来说,每一篇经典阅读文本,内涵丰富,意义深刻。教师要充分引领学生深入文本阅读,在文本主旨的发掘中,结合学生的关注点,引导他们展开探究,增强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促进学生获得思想的启迪。
(一)开展阅读鉴赏 阅读鉴赏教学,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感悟时间,不仅仅是古诗文阅读,还包括很多情感丰富的记叙文,语言鉴赏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教师必须认真关注的阅读教学点。在教学时,教师既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还需要传授具体的方法,帮助学生规划鉴赏路线。在阅读活动过程中,要让学生自由感知文本,体会文本内容,从而产生心理触动,获得最真挚的情感,达到与作者思想情感共鸣,以达成阅读鉴赏的目标。例如,在开展自主阅读教学时,针对教材《蟋蟀的住宅》一文,教师先让学生展开自主阅读,边读边找出经典的描写片段,仔细品读,进行语言鉴赏。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增强学生的语感,也获得更多自主学习的权利,整个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开展鉴赏阅读活动,呈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学生鉴赏展示也呈现多元性,课堂阅读教学成效显著。
(二)实现认知内化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给学生更大的主体空间,引导学生展开多元思考,边读边思,边讨论边品味,对文本主旨内涵进行深度发掘,让学生在阅读中实现认知的内化,重构知识体系,形成语文基本能力。例如,教学《风筝》一文,教师首先从春游开始,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经历,放风筝的经过,然后开始阅读文本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文本内容。通过自身体验与文本对比阅读,复述课文内容时,学生觉得有些难度。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列出复述提纲,写出基本要点,然后再次尝试,鼓励他们重点讲述主要情节。在复述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针对问题展开思考,从而获得对生命的体验与认知。
真正促使学生进入到深度阅读过程,教师需要针对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比较完整的程序要求,增强生态本色意识,对教程进行优化处理,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一)增强主体意识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凸显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围绕学生展开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合作、探究的时空,创设条件为学生搭建平台,为阅读学习做好服务工作。
(二)简洁教学程序 课堂教学呈现“线”性特点,充分考虑课堂的主线,围绕主线开展教学活动,让教学有章可循。实践证明,阅读教学的程序越复杂,教学的效率就会越低。因此,在具体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本着简洁的原则,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探索活动的针对性。
总之,教学中,真正追求语文本色教学,教师要认真探索,努力实践,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倡导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深潜文本,整合教学材料、展开主旨发掘、进行教程优化,以体现本色课堂的现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