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及就业发展趋势

2021-11-22 07:31刘艳艳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心理学岗位

文/刘艳艳

近些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心理问题的关注也逐渐加强,越来越多人对于专门的心理咨询表现出明显需求。之前曾有心理学家预测,在21世纪,心理学专业将成为最重要的专业之一[1];20世纪末,教育部将心理学专业细分为3个分支,这一调整也预示了心理学的发展趋势[2]。许多高校纷纷顺应时代需求,开设心理学相关专业。其中,部分师范院校对心理学专业开设较早,对心理学专业的设置做了一定的探索[3]。

基于此,文章对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及就业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为心理学专业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院校心理学专业的发展与改革提供思路。

一、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

(一)针对目标方向的人才培养阶段

在针对目标方向的高职院校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阶段,院校广泛认同“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的描述[4],这也是基础性目标,是所有心理学专业人才教育院校都应达到的目标。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心理学专业人才针对目标方向的培养还有时代发展目标,即成为国际性心理学专业人才,这是发展性目标,这个培养目标不是所有心理学专业人才都能够达到的,但达到了这样的目标,有助于心理学专业人才自身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他们的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5]。

其中,对于就业去向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对于学习结束后升学的学生,培养时要为其就业做准备。对于培养学习结束后立即就业的学生,需要考虑就业岗位的需要,使学生的素质与岗位需要“零距离”对接。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心理学专业人才主要是面向基层的基础性岗位工作人员。对于财经类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心理学专业人才,面对的是基层财政机构的工作人员;对于工科类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心理学专业人才,面对的是工业和工程中的技术设备维修、测试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岗位工作人员;对于农林类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心理学专业人才,面对的是农林技术应用和管理等岗位工作人员。由于就业起点、待遇和环境不太完善,导致高职院校的心理学专业人才较少应聘“一线岗位”,使得存在“下不去”或“留不住”的现象,这对于心理学专业人才自身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在培养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引导学生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来定位自己,从基础岗位起步,通过个人的专业知识储备,逐渐向更高阶段成长。

随着经济全球化,高职院校培养出的面向“一线岗位”工作人员的心理学专业人才,进入国际企业工作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这对心理学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成为国际性心理学专业人才。为达到这样的目标,高职院校需要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中,采用国际化的标准从课程、师资、硬件设备、管理和考核方面进行改革。采用最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引进高质量的教师团队,为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由于不同院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做法是将“就业去向目标”和“时代发展目标”进行综合,将其同时作为培养目标。目前,对于部分高职院校来说,不必将“时代发展目标”写入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但一些有条件、有需要的高职院校已经作出这样的决策。

(二)针对目标类型的人才培养阶段

对人才类型的定位可以归纳为专门人才、应用型人才、实用型人才、专业型人才、技术应用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等六种,其对应的也是不同类型的岗位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心理学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时,根据不同的人才类型需求进行不同的培养方案制定,并起到主导作用,以社会实际岗位需求为依据,优化专业课程的结构设置,通过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强化教学实践成果的输出,进而从根本上实现提高心理学专业人才竞争力的目的。同时,院校加大对教学设施及环境的建设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创造适合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条件,实现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

(三)针对目标层次的人才培养阶段

高职院校实施针对不同层次的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其中既有高级心理学专业人才,也有专家级心理学专业人才。居于主流的是实施专科层次的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这样的心理学专业人才是高级心理学专业人才。其“高级性”由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两个因素决定,为了保障这个层次目标的实现,要求生源具有高中文化基础。其“高级性”体现在实践知识和综合心理学专业更强;所谓实践知识,就是解决一线工作人员心理问题的技术方法,除基本常识、流程、规则、标准外,还包括一些内在的隐性知识;而综合心理学专业,其具有更多知识性的心理学专业,其需要寻求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借助思维来更有效地操作。

(四)针对目标规格的人才培养阶段

该阶段是保证高职院校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在高职院校中,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关键在于质量,也就是所谓的人才规格,否则会直接影响到其日后的实际工作效果;同时,培养规格不能“理想化”,也就是说,在对应不同心理学专业人才制定规格标准时,要以入门性资格作为依据,而非发展性资格,否则极有可能出现无法实现规格标准的现象。高职院校具体专业的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其规格目标具体地能够有效反映职业岗位需要的目标,需要从知识结构、心理学专业结构和态度要求三个方面对人才培养规格进行描述;而对于整个高职院校的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对心理学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提出概括性较强的要求,使规格目标与实际相符,从而有效指导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

二、心理学专业人才就业发展趋势

(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有助于增加新的就业岗位

经济的发展与岗位数量直接相关,也与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就业问题存在直接关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带来的就业潜力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即劳动力和发展前提,因此,就会产生对于心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经济增长也会促进招商引资活动开展,这些也势必会产生大量的心理学岗位需求。作为心理学专业人才,应把握时代赋予的机会,积极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增强责任感,把个人追求与推动经济建设相结合,为社会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针对目标方向的培养阶段也与该趋势相适应。

(二)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带动就业质量的提高

心理学专业人才所需要具备的能力是一种相对综合的能力,其凝聚个人素质、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等综合因素,其中应用能力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也是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因素。针对该问题,高校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专业设置,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加深对实践的认识,实现知识、能力、专业、理论、实践的融合统一,培养与市场实际就业需求相契合的心理学专业人才,提高就业质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针对目标类型的人才培养阶段也与该趋势相适应。

(三)全社会正在努力建立一个促进心理学专业人才就业的支持体系

对于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就业问题,其涉及社会的多个方面,因此,一个强有力的支持体系是十分重要的,这需要个人、学校、社会、政府积极合作,共同搭建。在支持体系中,可以实现心理学专业人才在就业前提供指导,搭建学校和用人单位的有效沟通桥梁,分享人才市场对于心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信息等。另外,心理学专业人才自身也需要对就业观念进行调整,避免强烈的个人主观化、理想化的就业诉求,合理调整就业目标,适应实际市场需求。为实现该目标,全社会正努力构建促进心理学专业人才就业的支持体系。

(四)各级政府正在进一步制定与完善心理学专业人才就业的社会政策

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就业问题属于社会问题,且相对复杂,社会政策方面的手段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方式。有关心理学专业人才就业问题的政策正在逐渐完善,通过这种方式,最终将有效解决由社会带来的心理学专业人才就业问题。目前,从战略的角度看,各级政府已经关注到解决心理学专业人才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并通过相关政策措施,形成政策导向体系,为社会对于心理学专业人才使用作出指导。同时,各级政府也开始完善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其他相关政策,包括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加强社会保障等。此外,要对相关行政和政策资源进行统筹,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并建立心理学专业人才自主创业制度,为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就业提供支持。

通过上述两部分分析可以得出,心理学专业的发展离不开院校的重视。只有院校积极研究市场对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才能打造多元化的心理学专业人才队伍,以实现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解决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就业问题。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心理学岗位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爆笑心理学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