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
针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特点,教育部门制定了1+X证书制度,主要是通过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融合,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适应未来岗位的工作需求。在教育改革背景下,1+X证书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逐步得到提高。近年来,中职会计专业的发展速度加快,每年报考人数也在增多,只有运用1+X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的创新,才能与社会发展保持高度协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尤其是X证书的实用性很强,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及特点考取相应的证书,为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不仅是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学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1+X中的“1”和“X”分别指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两者的有效结合,可以引导学生在获取学历证书的基础上,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获取,锻炼自身的职业技能,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1]。学历证书的获取,可以证明学生已经达到了职业教育的标准和要求,在职业技能和文化知识方面符合国家教育部门的规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获取,则证明学生通过了相关专业机构的考核,已经符合相关行业的职业技能标准。
职业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1+X证书制度的实施,有效融合了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在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有助于学生锻炼自身的职业技能,以便在未来岗位中呈现出强劲的竞争力,提高学生对岗位工作的适应力。以职业技能等级培训相关内容为依托,实现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不断创新与改革,真正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加以提高,有助于人才的多元化发展,使学生的个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1+X证书制度在中职会计专业中的运用,真正消除了传统育人模式的弊端,关注学生个人的成长与职业发展,有助于为会计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很多企业对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该与时俱进,引导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职业技能。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对于专业教学的依赖性较强,教学资源比较匮乏,无法满足会计专业学生的个性化及多元化需求。而在1+X证书制度下,专业教学资源得到有效拓展,实现了与职业技能等级教学资源的有效融合,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方向,有助于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以会计行业的前言发展为依托,确保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相一致,实现专业课程体系的全面优化与调整,为教育改革注入了强劲的活力[2]。除了依靠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外,还要对于社会资源的利用率明显提高,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1+X证书制度是国家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所提出了重要制度,明确了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以1+X证书为依托实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使得职业教育模式得到逐步创新,为实践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因此,中职学校在会计专业课程改革过程中,应该提高对1+X证书的重视程度,认识到学生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取过程中的进步与提高。同时,应该明确自身在1+X证书制度试点中的主体性,实现中职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
几年来,中职学校毕业生逐渐增多,这也给学生的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在进入社会后还要面临本科与专业院校学生、高职学生的竞争。通过1+X证书制度的实施,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求职和任职过程中都可以为学生带来独特的优势,使其在激烈的竞争当中脱颖而出,真正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3]。X证书的类型多样,学生可以从自身的兴趣爱好、职业发展规划和能力素养等方面出发,获得自己想要的X证书,解决当前面临的就业难问题。尤其是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1+X证书制度,真正实现了与社会发展的协同,使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得到拓展。
教育理念是教育教学实践工作的总体指导,也是决定工作实效性的基础与前提。然而,当前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上的理念较为落后,未能认识到1+X证书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的个人发展受到限制,也不利于职业教育改革的快速推进。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下,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常态,部分中职学校仍旧停留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忽视了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不利于其综合水平的提升。单纯依靠本专业教育教学资源已经无法适应社会需求,如果未能根据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积极创新教育理念,将会使人才培养质量大打折扣。
课程体系是决定教学实际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也会使1+X证书制度的推进遇到阻碍,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4]。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主要以基础课、公共课和专业课为核心,实践课程的占比较小,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但是缺少实践的机会,无法在实践中对所学知识加以验证与运用。
1+X证书制度的实施,对于教师个人能力和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仍旧存在,部分教师缺乏对1+X证书制度的深刻认知,在工作中依旧沿用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无法融合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的相关内容,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滞后性的弊端。部分教师虽然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其缺乏一线工作经验,在教学实践中缺乏对学生的正面引导。中职学校“双师型”队伍建设力度不足,教学资源无法得到高效整合与利用。
教师应该以1+X证书制度为依托,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认识到1+X证书对于学生将来就业和职业发展的现实意义,从而消除传统思维的限制,为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应该对会计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全面评估,在人才培养中能够紧密结合时代发展要求,使人才培养目标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首先,应该对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重新审视。认识到学生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性,教师则应该通过科学引导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充分挖掘学生在会计专业学习中的潜能,本着“技多不压身”的原则使学生在获得X证书的过程中锻炼职业技能,体现学生在职业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其次,应该明确“学”和“做”之间的内在衔接关系[5]。除了应该对会计理论知识予以重视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素养。最后,还要对专业学习和人才培养的关系进行梳理。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基本目标,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和职业技能锻炼中获得更快的成长。
课程体系的逐步完善,可以为教学实践工作的推进奠定保障,也会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人才培养中应该予以高度关注。首先,应该设定清晰而明确的课程目标,实现对日常教学工作的有效引导,使学生通过系统化的专业学习,快速获取会计专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除了应该与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密切衔接外,还应该对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的相关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并为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创新提供依据。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评价范围,以此为基础加快课程改革的进程,使课程内容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消除传统课程体系下的滞后性问题。在合理划分X证书课程模块的基础上,实现与传统课程模块的有效融合。其次,应该加快会计专业分类教学课程的构建。以分类教学为依托,针对职业类资格证书、职业证书和国际化证书等设置多元化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实现多元化发展,在明确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我。
完善的制度体系,可以使人才培养工作的推进更加规范性与专业性,有助于1+X证书制度的落实和执行,防止出现流于形式化的现象。应该对人才的价值进行深度开发,实现实践机制的创新,这对于会计专业教育模式的改革意义重大。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分析过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明确师生之间存在的矛盾问题,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真正实现共同发展。在会计专业教学机制构建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在个体上的差异性,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需求等方面入手,使其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才培养方案也应该更具差异化,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为其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此外,还应该加快学分制管理体系的构建,通过学分更加直观地分析学生在发展中的实际情况,提高专业技能与学分的融合度。在设置学分考核点时,应该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考试中的相关内容和标准,真正实现1+X证书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的密切融合。
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其个人职业发展而言也十分重要。应该注重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1+X证书对于个人职业发展的意义,能够在完成日常学习任务的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身的努力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的相关标准为依据,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增强教学与等级考试的衔接性,使教学工作真正为学生服务[6]。注重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表达自我想法,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优良表现,增强其前进的信心。在信息化时代中,教师也应该引进先进教育技术和设备,帮助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操作方法和技能,以便在取得X证书后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教师应熟悉会计行业的相关标准和岗位要求等,消除教学方法上的滞后性问题,引导学生的职业成长。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实现了学校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的密切融合,为学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提供了机会,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途径。为此,中职学校应该主动加强与各企业的合作交流,明确企业的用人需求和会计岗位特点,使学生进入到一线工作环境中提高职业技能,以便适应当前1+X证书制度的要求,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7]。相较于单一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言,在校企合作中可以使人才培养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为了增进学校和企业、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应该借助于网络平台构建交流互动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高度整合与深度开发,借助于企业评估学生在职业技能发展中的具体表现,从而为1+X证书的获取提供参考依据。企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参与,实现了评价主体的拓展,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工作情况和岗位表现出发实施评价,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在今后专业学习和职业技能锻炼中予以强化。
教师应该深刻理解1+X证书制度的内涵及现实意义,不断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适应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发展特点,在教育改革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实用型复合人才。鼓励教师参与到企业一线工作当中,不仅能够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能够深刻把握会计行业的发展动态,从而对教育教学的思路进行重新梳理,确保人才培养方向与社会发展方向保持一致[8]。以“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为基本目标,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在职称评审体系中明确教师培训实践的重要性,督促教师提高对自我发展的重视。增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分析当前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的相关要求及标准,以便实现课程体系的逐步优化。
1+X证书制度是指导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制度,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依据。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融入1+X证书,可以有效融合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深度开发教学资源、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和拓展学生就业渠道,真正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可靠的条件。然而,由于教育理念落后、课程设置失衡和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的限制,也会导致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遇到阻碍,教育资源无法得到高效利用。为此,应该通过转变教育理念、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实施校企合作和提高教师素养等途径,使1+X证书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培养更多的会计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