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颖 山东省临沂市气象局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会计的作用不单是管理财务,对于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维护社会公平都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针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在新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层次探究。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传统的会计制度准则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发展需求,也是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阻碍,因此,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了新会计制度准则。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改革工作的时候,要满足新制度的实际要求,确保改革目标得以顺利实现,使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事业单位已经到了非常重要的转型时期,国家也逐渐加大了改革力度,以此促进经济发展质量和活力,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作为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基石,财务管理在新会计制度准则下进行深化改革,能够有效确保事业单位顺利完成改革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新会计制度的深入,传统的会计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各项行政事业单位的制度进行了统一,不再区分行业事业单位。在2013年,国库集中支付和部门预算都实施了新制度,实现了规范化发展事业单位的日常财务管理内容。
事业单位在开展日常经营活动的时候,占比最大的就是固定资产,随着新会计制度的落实,对于资产方面增加了很多合算内容,比如:受托代理资产、保障性住房、文物文化资产、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等。对固定资产实现规范入账,通过资产核定规范方式确立有效的公允价值,对于国有资产的流失能够实现有效控制,大大提高了事业单位的财政透明度。
在新会计制度下,以收付实现制转变到权责发生制,更符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特别是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开展财务过程的管理更加完善,而且在多元化背景下的核算方法更加健全。新会计制度的落实,对预决算执行能力和预控能力有非常显著的强化效果,有效促进了预算编制和决算执行效率。
作为经济现状的总结性报表,财务报表可以对一定时期内的主体经济状况进行全面揭示,根据新会计制度的要求,事业单位依据会计处理标准,把报表分为两大类,分别是财务报表和会计报表。这样进一步优化了报表结构,细化了披露的内容,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信息全面反映了出来。进一步规范财务报表,能够对事业单位的经济状况有更加清晰的了解,也为下一年财政收支计划的编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在新会计制度准则下,质量和效率虽然有了很大提升,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与现实需求存在不符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为了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实现多元化发展,国家通过应用新的会计制度准则加强财务管理。还需要考虑到效率和信息方面的要求,利用政策和理论进行推广。但部分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时,无法将新会计制度准则的理论知识合理应用,创新动力较为缺乏,导致新会计制度准则理论的推进受到较大制约。
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在各个环节都有所涉及,尤其是随着新会计制度准则的实施,财务管理的地位变得越发重要。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范围进行明确,能够有效提高其准确性和效率。但当前基于新会计制度准则下的财务管理控制标准不是特别明确,无法有效控制每一个环节和过程。新会计制度下虽然规定了财务管理活动,但是没有明确的界线,实际的保障作用无法发挥出来。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进一步明确财务管理范围,在开展工作时认真严格进行论证判决。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行业的发展都受到其影响非常深刻,在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应用也越发深入。近些年财务管理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不断提升,随着新会计制度的落实对财务管理的效果和效率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很多事业单位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际的信息化水平不高,而且相应的设备和技术还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另外,事业单位受到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比较深入,在财务管理技术创新方面比较落后,无法大幅度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
相比较普通的内部管理不同,财务管理工作需要有较强的专业性,无论是综合素质还是专业技能要求都比较高。特别是随着新会计制度准则的落实,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的专业财务管理人员比较缺乏,对财务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制约。出现这一情况,首先与事业单位的专业性培训缺乏有直接关系。尤其是新会计制度的落实,需要重新制定培训计划、标准、方案等,而当前使用的人员知识体系培训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其次就是事业单位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无论是人才利用还是人才激励上都存在较多漏洞,导致事业单位的专业化财务管理人员比较紧缺。
事业单位涉及的行业和部门非常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时候无论是规定还是实际需求差异都非常大。基于新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一定要遵循实际情况,对新会计准则科学合理利用,尽可能避免出现“一刀切”的情况,不能盲目使用相关制度。此外,在应用新会计制度的时候,事业单位要在财务管理中融入改革发展目标,使财务管理的主动性特点得到体现,防止事业单位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首先,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根据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对固定资产实施细则,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促进核算方式的规范化,尽可能减少对无形资产的巡视。并对事业单位内部制度进行规范,对流程进行优化,对往来款项要进行严格管理,避免出现资金风险。并且,事业单位要对计提坏账准备制度进行完善,提高事业单位的风险防范能力。
其次,科学规范会计核算。在新会计制度改革中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对自身的内部会计核算管理工作进行强化,将各项措施贯彻落实下去。要对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转变、简化,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最后,进一步明确财务管理范围。事业单位在新会计制度下要确立财务管理的范围,实现专业化、高效性的财务管理工作,对每一个环节和过程都要严格进行管理。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和行业特点,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定,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在新会计制度准则下,事业单位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加快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和现代化信息科技应用能力的提升。首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大对硬件设备的投入,建设好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其次,加强“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应用,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整合、分析数据信息,搭建更加完善的信息数据库,为财务信息化管理提供重要支持。
实施财务管理时要充分了解新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人才起到关键性作用,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大对专业化人才的引进,对内部人员也要加强培训。首先,以新会计制度准则为基础,制定健全的培训方案,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开展培训,使他们的财务管理知识体系能够及时得到更新,进一步强化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其次,要对用人机制进行深化改革,对现有人才团队的不足及时改革,积极引进专业化财务人员。
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来说,资金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改善资源使用效率,能够有效保障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首先,需要对资金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充分利用现有单位的资源进行全方位分析评价。其次,利用好资金管理工具,通过现代分析方法科学评估事业单位的负债和资产,科学管理和应用应收账款、折旧等项目。
总而言之,对于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要有正确的认识,将新会计制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并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对财务管理的范围进行明确,使自身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加大对专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引入和培训,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会计水平,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