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审辩式思维培养思路探究

2021-11-22 07:14章美雯
名师在线 2021年20期
关键词:教师应法治道德

章美雯

(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福建晋江 362261)

引 言

批判反思既是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具备的能力,也是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批判反思不仅可以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产生向善的可能性,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应明确其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辩式思维,成长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一、审辩式思维概述

审辩式思维源于美国,包含了三种要素:逻辑探究与推理论证的学问、全方位思考问题的角度及实践运用的技巧,其培养过程属于一种智力训练的过程。在该过程中,人们可以灵活运用相关的概念、分析、评估、实践及应用等进行合理的试验分析,获取各种相关的信息,最终形成完整的意识,指引自身的行动。由此可见,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可以超越外在的道德权威,将批判思维作为学习道德的方式,使自身根据情感、经验、学识、理性等作出合理的判断,明辨是非,并根据善恶原则进行自我批判和反思,承担自身的责任[1]。

二、审辩式思维的意义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在现实情境中向善的可能性。培养学生的这一思维,能够提高其学习效率,使其形成良好的独立判断能力,不断与时俱进,增强自身学习意识,从而为其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审辩式思维还能使学生通过思考和实践来提升自身的思维品质,实现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导向及自我校正等,增强整体严格性,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沟通水平,最终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2]。

三、审辩式思维的策略

在当前背景下,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明确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的意义,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现阶段的发展模式。从教学目标、问题探索及课堂评价等角度,提升整体的教学水平,为学生营造优质的课堂环境。

(一)以教材为基础明确审辩式思维培养目标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创新,优化现阶段的发展模式,明确学生审辩式思维培养目标,然后以现有的教学理念为基础,立足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审辩式思维发展的内容,将其有针对性地传授给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教材中经常出现部分提问式内容,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课的“情绪的管理”一框对学生提出了问题,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境思考“这样做对吗”,使学生基于自身经验回答问题并进行反思。在第五课的“我们的情感世界”一框与第六课的“集体生活成就我”一框中也引出了大量内容,使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并根据实际内容对各种选择进行分析,呈现出明显的复杂性、开放性特点,引导学生明辨与体察,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经验与思想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的提问可以使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得到有效优化,逐渐深入地分析各种观点,有理有据地进行表达,最终保证自身行为的合理性。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除注重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发展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日常生活,调整自身情绪,作出合理的判断。因此,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实现指向性的审辩式思维培养,明确教学目标,以达到教学目的[3]。

(二)以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探索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思维来解决问题,并为决策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积极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可以使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探索出全新的方向,如教师可以问题为载体,通过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保证各项教学内容的落实。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八课“生命可以永恒吗”一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基础问题以引导学生探讨,使学生懂得探索生命、敬畏生命。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学生针对基本问题、辩论问题、导向问题、启发问题开展探究,深入探索生命的意义,调动自身探究思想,提出各种问题,不断进行激烈的讨论。在探讨中,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得到发展,充分发挥问题的价值,不断完成任务,在思考过程中既提升了自身的探索能力、推理能力、审辩式思维等,又促进了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不断提升。

再如,在讲解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课“网上交友新时空”一框时,教师以辩论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以网上交友的正面影响及负面影响为辨析话题来设计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辩论小组。在探索理性观点与观点判断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明确网络交友产生的影响。教师作为教育的推动者,应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行分析答案,帮助学生形成合理、正确及审慎的思维。教师通过问题可以使学生深入进行分析,提升学生的审辩思维,优化道德理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4]。

(三)以评价为基础,注重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及教学评价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将教学评价与学生发展相结合,促进学生审辩式思维水平的不断提升。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开展教学评价,以学生维护秩序、遵守规则的情况为评价指标,对学生的反应进行分析。经过评价,学生主要有两种选择,一种为正面的选择,另一种为负面的选择,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评价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优化其审辩式思维,明确其思想的价值向度,从而完成整体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制订相关的评价表,根据学生做出的选择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再次进行分析,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与讨论,进一步探索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审辩式思维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5]。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背景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优化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学会探索与分析问题,将审辩式思维转化为自身的思维发展取向。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师探索全新的人才培育模式,优化课堂评价与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而且更有助于将学生培养为综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教师应法治道德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道德即自然”新证——儒家生生伦理学对道德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