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莹
(浙江省永康市城北小学 浙江 永康 321300)
个性化之于习作,犹如基石之于万丈高楼。个性化,是学生作文的生命。个性化,能使学生的习作绚丽多彩,能使学生淋漓尽致地挥洒生命才情。但是,在目前实际习作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习作缺乏本应具有的创造性和个性化特征,存在着布局谋篇雷同,主题立意统一等问题。往往是套话、假话连篇,主题构思雷同。人是个性的人,生命是个性的生命,言为心声,文章怎能缺乏个性的色彩呢?《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教育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故事,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根据《语文新课标》的理念,结合多年的实践,在个性化习作指导中有以下心得:
翻阅学生习作,我们不难发现,写到人,学生就赞美他品德的高尚;写到景,学生就表现其美丽和自己的愉悦。这跟教师长期的封闭、定势的教学分不开,它束缚了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制约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对学生个性化的习作极为不利。生活是丰富的,习作应是多彩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拓宽思路,鼓励学生创新。
一般情况下,学生习作呈现概念化、成人化、套路化,很少有人独辟蹊径,勇于创新。为使学生的习作内容富有个性,指导学生多角度选材尤为重要。例如:想像作文《假如我是________》可指导学生想像成小草、白云,也可想像成警察、市长,还可想像成孙悟空、神笔马良……像现在全球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我们指导学生关注新闻及一些有关新冠的病毒的特征,细心观察,用心体会。学生的习作有的从体现人们的紧张、自卫入笔;有的从反映医护人员的崇高精神入笔(在武汉封城之时,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及一些农民工,放弃全家团圆的时刻,不顾自身的安全逆行而上;早晨,镇卫生院专门安排医护人员在校门口为学生作晨检);有的从新冠与环境的关系入笔……这样的指导有利于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关注点,从不层面不同角度找切入点,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可以显示自己个性的条件。
生活就是题材,生活是多样的,它有真善美的一面,也有假丑恶的一面。而习惯中,不管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学生都会从正面考虑问题,习惯描写生活中的真、善、美,这跟我们教师的引导有关,生活中的假、丑、恶,很少提及,惟恐“污染”了学生,一旦学生有“愤世嫉俗”之作,就斥之为“选材不当”。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到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客观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和见解,有自己的喜厌爱憎。也许有的学生写优秀人物无从下笔,但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却能揭露得入木三分。对于非正面题目,我们不必“选虎色变”,只要引导得当,教育有方,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还能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如在上了《井底之蛙》后,请学生发挥想象,写写《青蛙跳出了井口》,多数同学写的是青蛙看到了无边的大海、广阔的草原、美丽的田野等,有位同学却反其道而行,写的是《还是井里好!》,大有出格之意,但看了他的练笔我们不禁为之叫好。
“青蛙跳出井口,来到一条小河边,他累了想去喝口水,突然,他听到一声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果然,水上漂着不少死鱼,他抬头一看,原来不远处有一只老青蛙在对他说话。他刚要说一声谢谢,就听到一声惨叫,一柄钢叉已刺穿了那只老青蛙的身子。青蛙吓呆了,这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他急忙赶回去,又跳到了井里。他自言自语地说:‘还是井里好,井里安全啊!’”
河上常漂着死鱼,市场上也常有青蛙卖,从环保这一角度出发,让青蛙回井里又有什么不好?孩子的心灵像井外那多彩的世界,给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多一点“出格”,多一分“意外”,未尝不可。
当然,在价值观的取向上,在追求多元的同时,应不牵强,不盲目拔高。在提倡多元的同时,考虑到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对习作中暴露的确实存在问题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还是应加以必要的引导。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有持久作用,人的成长进步关键在于自我心智的发展。一个班的学生因为身处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的不同,从而成就不同的学生个性。学生的个体不同而写出来的作文也不一样,因此教师要以学生自身为参照点去点评学生的作文,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发展。
时代呼唤学生个性的张扬,“以生为本”要求我们关注每个生命个体心智的发展,个性化习作策略突破了传统习作教学封闭的模式,从体验入手,优化过程,重视评价激励,使得习作过程成为学生个性学习和创造活动的过程,我们有理由相信,个性化必将使习作这颗大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