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肥东县长临河中心学校 牛 玲
安徽省合肥市翡翠学校 郑 勇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存在较大差异,很多学生初入初中,依然沿用旧习,难以适应初中的学习环境,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小学习作相当于说话,而初中写作相当于表达,要求不同、评价不同,学生短时间内很难适应初中表达式写作,如何做好小初教学衔接,以下基于微课进行阐述。
微课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教学内容呈现出模块化、碎片化的特点,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其特点鲜明,具体如下:第一,时间短。微课时长通常控制在10 分钟左右,与传统45 分钟的课堂形成鲜明对比;第二,内容少。微课通常是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内容相对精简;第三,共享性强。微课是一种线上授课方式,其以视频的形式传播,学生只需通过网络和手机或电脑即可快速进入课堂,共享知识。
写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模块,需要丰富的素材和真挚的情感。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的写作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如下:第一,要求方面。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记叙一些简单的内容,而初中阶段则需要议论,表达自己的看法;第二,评价方面。小学阶段的写作只需切题、语句通顺、层次得体、无错别字即可,而初中高阶段则需要中心突出、情感真挚、内容充实,要求更高。学生习惯于小学的写作方式,对写作缺乏自主见解,依然是浅层次的表述,导致其难以适应初中阶段的写作环境。
语文思维是小初差异最为显著的部分,初中阶段对学生语文思维有极高的要求。从阅读文本、感知文本、联想想象、迁移运用、理解记忆、分析比较等,均是语文思维的体现。而此阶段的学生多是以感性思维为主,对待语文学习多凭借直观感受、理解,对相对抽象的内容就有些许力不从心。为此,可以借助微课将语文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具体化,一方面,吸引学生;另一方面,便于学生想象、理解,培养其语文思维,为写作奠定基础。以《家乡的风俗》为例,教师可以从学生所处地域的特色出发,从风俗的由来、过程、演变、现状展开,利用微课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引导学生思考,联想,理解,分析,逐步培养其语文思维。总之,教师在备课环节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对一些相对抽象的内容应提前制作相应的微课,用以开导学生,培养其思维能力。
语文写作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实际生活,而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匮乏、观察能力薄弱,对实际生活的感知能力不够,缺乏辨识能力。基于此,可以借助微课,选取实际生活的某个片段或真实案例,设置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其从思想上重视生活,观察生活,评判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将其作为写作时的素材,充实作文,并为作文注入真情实感。以《多彩的活动》为例,其就是要求学生运用文字记录活动的前前后后。而此阶段的学生普遍缺乏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意识。此处就可借微课进行弥补,教师可将学生学习生活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件、场景记录下来,利用微课将其一一呈现出来,让学生以第三人称视角去看,深入思考,在观察中思考,评判,感知,酝酿情感,充实文本。
此阶段学生感性思维较强,利用情境教学,借助微课,为学生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使其在具体的情境中思考、联想、表达。逐步引导其改变小学的写作思维与方式,在作文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想法,充实文本,帮助其快速适应新环境的写作要求。以《变形记》为例,习作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自己变小、变大,想象自己变形后的世界,用文字表述出来。很多学生短时间内难以想象,或者只能用简短苍白的语言表述。为此,就可借助微课呈现相应的动画场景,如飞在天上的小鸟的所见所闻,为学生想象提供直观、形象的指导,使其有目的、有方向地想象,逐步改变其思维方式。
做好小初教学衔接是帮助学生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师应予以重视。从小初作文的差异入手,合理利用微课,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引发其思考。同时,借助微课诱导学生表达,为写作积攒素材。另外,还需利用微课创设情境,诱发学生进行情感输出,为其写作注入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