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煌 广东科技学院
课程思政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界提出的一种综合性教育理念,其目的是构建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相结合的体系。[2]高校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必然。还必须注意将“思想政治课程”概念整合和浸入到大学体育文化中。本文探讨了将“思想政治课程”整合和浸入到大学体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将某些战略课程整合和浸入到大学体育中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实地调研发现,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依然普遍性的存在以下一些较典型问题:
由于传统学校体育观念的长期影响,许多大学的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仍不知不觉地遵循了以前的学习观念。太注重实践教学,太过注重技术动作的描述,忽略了精神观念和思想内容的传播,不能真正体现体育的魅力,不能充分发挥教育意义,高校体育的功能,并对体育教育在高校育人的效果影响严重。[3]
“课程思政”关注范围更广、更深、更高层次的人格形成,并强调学科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作用。在以“课程思政”为概念的高校体育课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体育技能的教学,而且要注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充分浸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意学生的运动技能,还要注意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更广、更深、更高层次的要求,让体育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理念和组织方式,产生协同效应。
根据教育形式的不同,教育可以分为两大类: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在个人的教育成长过程中,只有明确的教学和隐含的教学相辅相成,充分利用它们的整体性,才能取得预期的结果。在我国,基本上所有的大学都开设了思想政治课,甚至有专门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但只有为数不多的学校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浸入,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更是少之又少。“课程思政”理念与高校体育教学融合和浸入是时代的新风向标,简而言之上就是把思政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穿插起来,在高校体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有所体现,将其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全过程[4]。当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和体育运动中,技能达到提高他们的运动水平,而且还能在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受思政教育,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的印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想政治”的实践,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十分有益的。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但是,如果要在整个学习和学习的过程中交付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贯彻落实,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在高校中进行思想政治建设,在各种学科的教学活动中。
在澄清了“课程思想政治哲学为什么要引入高校体育教学”的问题后,有必要确保“课程思想政治哲学”概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科学整合和浸入。并要理解“如何去做”的问题。体育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文化和语言,它能体现出自身的内涵和精神。不但要在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刻意的深入研究和综合分析各种各样的体育和教材包含体育的精神,在看各种各样的运动视频和体育赛事的同时,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的能力来解释运动的精神,尽可能对教学中的思想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挖掘。
当“课程思政”的理念正在融入大学体育教学的同时,如果能够创造出一种基于我国高等教育学校现实的可行的研究方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的理念,将会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着很大的帮助。[5]因此,为了保证“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整合与贯彻,特别要注意的是,要根据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创设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改革体制的“课程思政”体系,避免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导致好心办坏事。
将“课程思政”这一理念带入到高校体育课程中,在既能达到学生身心素质、专项既能提高的同时,还能与思想政治素养协调发展,必然是在未来的时间里高校教育改革重要方向,尤其是体育教学的改革。为了充分发挥高校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效应,高校教学工作者应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整合浸入的实践,不断探索适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整合和浸入“课程思政”的方法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