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 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目前,老年群体慢性病患病率高速增长,如何科学选择运动、优化老年群体体育健康教育,是社区体医融合的重要内容。通过合理运动增强人体系统的功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减少疾病的复发,改善老年群体因运动缺乏、运动不科学致使的健康问题。本文从体医融合的视角出发,优化社区体育的健身健心功能,深入老年群体体医健康服务模式的探索。
在大多数中小城市中,社区体医健康服务依旧没得到推行,老年群体因为缺乏运动、不科学运动存在着诸多健康隐患。同时社区体育资源和医疗资源互不相干,没有切实合作推动社区体育健康服务模式发展,使得推动体医融合还止步于政策层面,没有切实服务到社区群众。
老年群体已经逐渐意识到了养生健身的重要性,大多数社区老年人都一定程度上的参与社区体育运动,但老年群体对体育运动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的功能了解不够,广大社区老年群体并未完全建立起体育健康的理念,体医健康意识薄弱。
社区体医健康服务模式主体不是单一的,主要包括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和社区体育指导康复服务两个方面,体育与医疗在管理、服务、经营上属于不同的部门,部门之间存在壁垒。
如今复合型人才缺乏,大多数社区体育指导员的队伍老龄化严重,缺乏系统的医学知识体系,服务效率和水平不高,无法切实有效的指导社区老年群体科学的锻炼,限制了体医健康模式的发展。
由于体医健康服务跨部门,复合型人才缺乏,使得政策现实实施起来难度巨大,因此加强法规的制定,是社区老年群体体医健康服务模式发展新的指向标。同时资金不足致使体育资源医疗资源不足。
社区应该多进行健康讲座,使得社区老年群体对体医健康服务不再停留在浅显试探的阶段,而是较深层次的把握体医健康服务的内涵,社区进行的体医健康服务教育宣讲,为社区老年人群体提供了一个了解健康知识的新途径。
经常进行学术交流会议,通过各种病例分析体医融合的优点,以及对不同病例从体育锻炼和医疗卫生两方面分析治疗手段,统筹制定治疗方案。建立社区“体医健康服务”的工作模式,通过签约的形式划分工作任务范围,权责组合起来,共同服务老年群体。社区医生与社会体育指导员共同制定运动处方,对于有运动时有运动风险的老年群体采取集中锻炼方式,并实时更新身体指标监测数据,以保证社区患病老年群体运动的健康,真正达到社区体医健康服务模式的目的。
从国家政策的高度开始重视体育与医疗融合间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我国各个体育院校也应该顺应时代,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社区体育指导专业人才。同时对现有的社区体育指导员进行医疗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现有的社区指导员的体育知识及医学知识,为社区老年群体体医健康服务提供人才保障。
体医健康服务小组应该注重稳定运动处方和体育锻炼指导服务产品输出,促使社区居民自愿投资体系健康服务,保证资金流入,推动社区体医健康服务进一步改善。社区体医健康服务中心要加强与其他企业、俱乐部的合作,积极与社会其他组织开展密切合作,通过投资或融资等经济行为作为政府资金投入力量的有力投入,保持公益性和盈利性的平衡。有利于体医健康服务模式的发展。
对于不同的对象,制定“个性化”的体医健康服务,体医健康服务“个性化”着重点在于“运动处方”的制定,运动处方个体化实施是保证科学健身的前提条件。依据不同的个体不同的身体情况制定不同的运动处方,通过医疗器械得到体质健康数据以后,制定每个人的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提出运动处方中的注意事项,即时指导患者。在制定了运动处方以后定时更新身体指标监测数据,分析运动处方有无效果,有没有改进的必要。
目前社区老年群体体医健康服务模式尚在探索中,还存在诸多困难。进一步推动社区体医健康服务模式的发展,促进社区老年群体身体健康,提升社区老年群体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助力“健康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