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英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小楼镇庙潭小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为有效的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帮助小学一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厘清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目标的关系,在法治教育研究目标引领下,针对不同主题及内容,更好的挖掘出适合小学生法治教育的相关资源助力提高法治教育的效果。笔者组织研究团队开展课题研究,结合当下《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法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根据区域本土特色以及学校发展实际实施道德与法律的教育,挖掘可能潜在的因素。从课堂延伸生活上,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从家庭和学校延伸到社会生活中来,从而能最大限度的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提升新课程的实施效果。并对取得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优化、提炼、充实和完善,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策略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围绕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资源开发的实施路径展开论述。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变革,在众多的教学资源中,我们依然始终坚信教科书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因此,我们在日常授课中要善于挖掘教材资源发挥教材潜能,教材是所有教学资源的核心部分。新教材编排形式新颖,以单元模块设计,以学习活动为核心。以二年级教材为例,每课都是由课题、二级标题,二级标题下又包含了若干个小主题等要素构成。教材栏目主要包含活动栏、辨析栏、讨论栏、儿歌童谣、日记和绘本故事栏目。例如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共包含4个单元,每个单元就是一个教育主题,每个主题学习内容下又设立了小主题。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而每个单元中二级标题下的这些小主题就是学生要探究的核心问题。
教学中要上好一门课,教师不仅需要知道教材的内容是什么,有着怎样的设计意图,明确教材的指导思想与基本理念。了解教材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在完善学生的素养和满足儿童思想道德成长的需要。那么,教师如何开发教材资源呢?作为一线教师应始终紧密围绕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深入挖掘教材隐性资源,把握好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从挖掘教材的隐性知识与线索中,挖掘教材的学科思想与方法等方面做起。在深刻理解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创造才能,因地制宜地对教材中呈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合、二度开发,这样可以有效的丰富课程资源。例如,学习《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一课中,教材中提到当过马路、参加社区活动、乘坐交通工具时等几个公共生活秩序单,在开发教材时注重将法治知识教育与学生的行为实践相结合,将法治教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挖掘教材内在“潜能”,引导学生认识到构建良好的公共生活自己的参与意识和努力付出,同时需要大家的群策群力,并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法律保障。
教材是学习知识资源的依据,也是拓展资料的原始生长点。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潜心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合理设计教学,这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会起到很大作用。
新课程改革以来,自主学习得到了认可,阅读成为辅助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资源成为课程实施的生命之根和生命之源。小学《道德与法治》阅读资源的开发利用要立足文本,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根据教材学习的原则,挖掘教材阅读资源,辅之以相应的拓展课程资源,可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而阅读资源中,绘本阅读资源则是深受学生喜欢的学习素材。在新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中,绘本表达贯穿在低年段教材的设计中,图文兼备,以图为叙事主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在利用阅读资源材料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降低学生阅读理解学习材料的难度,适合学生学习心理特征,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也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和发挥。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教材《我们不乱扔》,让学生发现一些不讲公共卫生的现象,拓展的阅读素材既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开发视频式的阅读资源,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内容,在视频中让学生感受到成长中的道德准则。如在让学生观看车窗抛物的相关视频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小小车窗抛物所带来的危害并不小,让学生认识到车窗抛物的严重性。通过这些视频的播放给学生更多的触动,感受到成长中的道德与法律准则。
根据教学需要,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途径或是课外读物开发阅读资源包,帮助学生利用阅读资源包作为课内知识的延伸或者课后学习的拓展。今年2020年因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在新花城粤课堂开展的线上教学中,以五年级为例,授课老师在每节课的课后都有一个“好书推荐”环节,这就是阅读资源开发的成果。如学习《共同建设有序生活》教学内容时,我们了解到作为五年级学生处于小学高年级学段,处于思想和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在公共生活中初步养成了一些良好行为习惯,也明白公共生活需要秩序的道理,然而对于怎样做,才能够身体力行地参与到共建有序生活中来,他们需要进一步的学习。课文提供了相关法律链接。目的是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共建有序生活,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依法惩戒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我国是法治国家,维护公共秩序,法律来保障。在该课的学习,可以推荐课后阅读书目《文明礼仪好习惯》,通过阅读资料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起秩序意识和文明守法行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维护和共建有序生活中来。
社区资源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区资源包含社区人力资源、社区自然环境资源和社区物质资源等。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充分发掘和利用好当地社区资源,引导学生开展社区服务实践,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学生责任意识;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道德品质。使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及更美好的可能生活发生联系。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从课内教育主题的脉络延伸到课外的社区生活。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主题中包含了《我爱家乡山和水》、《家乡特产养育我》、《可亲可敬的家乡人》和《家乡新变化》四课。这一学习主题与社区生活空间密切联系,融合了学生的生活及当地的文化,更是本土情怀的体现。通过学习感受、了解、观察家乡的变化,从小树立让家乡变得更美好的责任意识和维护家乡美景的法治意识。正如笔者教学对象所处的社区环境是增城区北部山区何仙姑的家乡小楼镇,该地域有何仙姑家庙、盘龙古藤、报德祠等旅游景点。在该主题内容的学习中社区资源的利用建议,可以引领学生实地了解社区环境与发展现状,或者播放社区公益宣传片,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家乡的变化,捕捉家乡的美景。对于低年段的学生可以有意识的进行公民教育和法治启蒙教育,结合课堂交流有机呈现关于传统文化保护的法规政策,有关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法规政策。如引导学生讲究卫生,不破坏环境,不乱丢垃圾。支持垃圾分类人人有责,推动垃圾分类活动进社区活动。让学生从小懂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并和学生一起感受家乡的发展未来蓝图,树立对家乡未来发展的信心,激发对家乡、祖国的热爱。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资源的开发可用好当前社会发展问题,结合当前的时事动态活用于教学当中。让学生能够以更加敏锐的目光发现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教师应当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发和构建,既能够充分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特质,同时又聚焦法治教育的典型课例,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内容,更好地实施法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
如在学习五年级《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一课,教学中可以结合当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要求,引导学生遵守公共秩序,遵照社区防疫要求,如果从武汉返回增城,要主动上报与社区联系,自觉的宅在家里隔离14天,服从社区的各项规定。让学生懂得,即使自己是个小学生,自觉宅家,学习防疫的政策法规,做到出门佩戴口罩,不给社会添乱,准时收看广州电视课堂各个学科的直播,认真学习,依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也是在为社区做贡献的表现。
如在学习《友善对待》一课中,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人民网观点频道登载《人民来论:湖北人也是受害者,请善待他们》一文,点赞了广东省惠东县政府和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做法,就是妥善安置流落在外地的湖北人,主动为他们提供食宿、做好安全隔离工作。该文还呼吁更多的地方政府向他们学习,友善相待湖北人。这种在特殊时期,友善相待是我们国家、社会、个人的共同意识和责任,主动担当作为的防疫要求,展现了中国人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精神。又如在学习《我们和诚信在一起》相关知识内容时,可以结合当前社会热点新冠肺炎的事件进行学习,在对是否去过武汉以及是否接触有新冠肺炎患者有接触史进行排查时,做到诚信,实事求是,以此做好新冠肺炎的相关工作,让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整合教育资源,提炼有价值的案例,打破原有千篇一律的德育教学方式,促进一线思政教师教学观念及方法的更新,在结合教材资源、社区资源、阅读资源以及时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开发,让法治和道德两者的融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以此更好的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道德法治体系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