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劲松
(安徽省肥西清平初级中学 安徽 合肥 231233)
在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今天,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与此同时,社会生活对人们的法律与道德意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的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关注活力,使学生的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本文将围绕生活化教学与初中道德法制课堂的结合应用展开讨论,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帮助。
所有的教学都是建立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唯有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得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措施之一。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尚不成熟,有些浮躁,对道德与法治教育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教师如果只对学生进行书面讲解,会使学生不太容易理解,从而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道德与法治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教学内容清晰易懂,同时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小红和小王扮演路上的行人,小红将自己刚吃过的香蕉皮扔在地上,小王捡起香蕉皮并扔进垃圾桶里,同时劝解小红不要随地扔垃圾。或者在教育学生之间如何友好交往时,让学生分组进行演示,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小组中的一名成员不小心摔倒,针对这样的状况,其他成员会出现怎样的反应,如何帮助摔倒的成员。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处理方式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通过这样的情境式教学,学生会更加直观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师也能更加顺利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因此,生活化教学方式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内容和生活实例。而这些生活实例也为初中政治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提供了素材。所以,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时,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结合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与丰富的生活化元素,对生活化教学课堂进行构建。并结合学生们的熟悉的生活现象与案例,激发初中学生实践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教学主题内容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对知识点进行理解。而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在学习中也能够收获对生活的感悟,对初中学生们的知识应用能力也能够进行锻炼与提高,实现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目标,有效提高了生活化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例如:在对《友谊的天空》进行课堂教学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每一位初中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中模拟的真实生活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们通过探究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培养初中学生们的良好社会交往能力,让学生们能够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学会理解他人、欣赏他人,能够和朋友们相互成长。同时,教师也要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学习会恰当的交往,在建立友谊的过程中要把握原则和尺度。通过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对生活化课堂进行构建,以提高初中学生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效率。
课后作业既是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与反馈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和丰富学生学习技能、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传统的道德与法治作业形式就是书面纸笔,形式单一,负担较重,兴趣激发点较低,作业效果可想而知,应付现象普遍存在。如果我们设计一些生活化作业,那学生学习情形就是另外一幅完全不同的画面。兴趣提升、主动参与、认知深化、能力提升等,这些都可以通过生活化作业来实现。如在进行“让家更美好”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培养学生具备家庭美德的能力,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拖地、洗衣服、做菜等。这种作业给学生带来成就感与满足感,兴趣在潜移默化下不断生成,使学生各方面素养得到全面与和谐的发展。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与生活化教学的高度融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方面都获得充分与和谐的发展,同时充分彰显立德树人的学科优势,彰显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价值。我们要立足时代特点,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及时更新课程改革理念,通过生活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更多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