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宇阳 金言 陈瑞英
(浙大城市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5)
近年来,“可持续性”成为各国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重要内容。在《奥林匹克2020议程》中,可持续性被定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概念之一。《奥林匹克2020议程》从降低筹办举办成本、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公信力以及注重人文关怀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并要求奥运会主办国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此外,国际奥委会还积极响应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更新了奥林匹克品牌框架,将可持续发展写进了奥林匹克的工作准则中[1]。
基于上述背景,获得2020东京奥运会与残奥会(以下简称“2020东京奥运会”)主办权的东京奥组委制定了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明确了各方的具体职责以及管理监督安排,提出了五大实施主题、具体目标和实施策略。日本希望通过举办2020东京奥运会,创建一个在环境、社会与经济上和谐相处、引领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并将该创新模式展现于世界各国,彰显国力,为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作贡献。该文以《2020东京奥运会可持续发展运营计划书(第二版)》[2]以及《2020东京奥运会开赛前可持续发展报告》[3]等官方资料为素材,分析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2020东京奥运会的理念、愿景和实施策略,梳理在奥运会筹办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特征,以期为我国2022冬奥会的举办提供若干经验和启示。
东京奥组委将“为了地球与人类,共创美好未来”作为2020东京奥运会可持续发展理念,期待通过奥运会的筹办和举办,让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打造一个具有可持续性的城市生态文明典范。为此,东京奥组委以《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导向,与众多利益相关方进行了反复的磋商,最终确定了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五大主题,即气候变化、资源管理、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人权·劳工·公平的商业规范及参与·合作·沟通。东京奥组委表示应主动履行责任,将奥运会办成一个可持续的、多元性盛会,向日本和全世界人民展示一种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
东京奥组委依据《巴黎协定》的温控目标以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SDGs总目标,提出了构筑“零碳社会”的愿景,并从建设和运营两个方面设置了12个小目标,提出了避免碳排放、消减碳排放和碳补偿的实施策略,主要包括选用节能材料、使用高节能设备;提高现有场馆利用率至60%;减少因新建场馆所带来的环境负荷;各赛场所需的电力全部使用可再生能源;导入能源管理系统,最大限度地推进公共交通网及氢燃料电动汽车等运输方式的建设。该策略旨在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力争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8万吨。此外,还将实施碳补偿活动,抵消未吸收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向着“零排放”目标迈进[4]。
东京奥组委依据联合国提出的“确保可持续消费及生产形态”这一目标,在资源管理方面提出了“资源零浪费”的目标,即减少物资供应链上的资源浪费,让森林破坏、土地荒废和废弃物带来的环境负荷为零。东京奥组委拟通过对大会期间所有资源物品供应链的一元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消减对生态系统和环境的不利影响。此外,通过实施3R(Reduce、Reuse、Recycle,即削减废弃物产生、重复利用和回收垃圾循环再生),使奥运会采购物品的再回收利用率及新建场馆建筑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率提升至99%;彻底实施垃圾分类,减少大会运营期间的垃圾量,将垃圾的回收利用率提升至65%;减少食品浪费及不必要的包装和一次性产品;开展“日本木材活用接力棒”活动,推进木材等可再生资源的再循环利用。
东京奥组委提出了通过水资源和原有植物有效利用等方式实现自然共生都市的大目标,并在防止环境污染、减少环境负荷、提高都市水循环功能、提高都市环境舒适度、创生丰富的生态系统、确保多样生物的共存等方面规划了具体的措施。东京奥组委联合东京相关部门从会场的建筑施工材料、避暑方法、雨水的循环利用、地下水储蓄设施的整备、低噪音建筑机械的使用、比赛场馆及周边的绿化、大气水质土壤的保护、森林海洋的保全以及生态系的维护等方面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东京奥组委遵循联合国“商务与人权的指导原则”,提出了尊重多样性、让每个人都成为大会主角的目标,包括尊重所有大会参与者的人权、尊重多样性、尊重言论自由;以包容和接纳的姿态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消除在人种、肤色、语言、宗教、政治、社会身份、身体残疾上的歧视;兼顾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饮食习惯;防止强制性劳动、童工劳动、过劳等人权问题;坚持反腐败、反违背体育精神的行为等实施内容。
东京奥组委提出了加强合作伙伴关系,让每个人都成为大会主角的目标。通过先进的现代通信手段,向社会传播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减少浪费行为,培养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志愿者。加强与各国之间的沟通交流,强化与伙伴之间的情报共享以及与世界各组委会的紧密联系,一起为奥运会的未来提供丰富多样性的建议,确保可持续性理念的践行。
为实现“零碳社会”大目标,大赛期间将引入可再生能源以及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等,让赛场所需的电力全部来自可再生清洁能源。此外,大会期间将使用包括500辆氢燃料电动汽车在内的低公害低燃料汽车,其占比达到100%。据测算,拟投入使用的2700辆低燃料环保车的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量为80g/km,这一数值超过以往任何一届奥运会的实际水平。氢能源汽车排放物为水,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此外,氢燃料也将用于奥运圣火火炬的点燃和传递以及奥运村部分设施的运转。通过采取各种减排措施,可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8万吨。而对于无法消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东京奥组委与东京市政府组织了各种节能减排活动来弥补,如碳抵偿项目,东京的众多市民都积极参与了该活动。
推广和践行3R理念,是筹备奥运会中一大特点。东京奥组委制定了“可持续采购条款”,从环保采购到节能生产,再到几乎完全回收利用产品,可持续理念贯穿于整个过程。大会积极推广垃圾分类,向观众提供可回收纸质餐具,以减少一次性塑料餐具的垃圾产生。为节省资源,2020东京奥运会为两万名参赛选手定制了特殊纸板床,用回收的塑料废弃物制作了奥运会颁奖台。此外,传递奥运会圣火的火炬棒也使用了日本大地震临建房拆卸的铝材料废弃物;火炬手的制服是以回收的5万个塑料瓶废弃物为原料而加工制成。塑料垃圾和海洋塑料垃圾正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而这些活动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日本国民保护海洋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利用现有场馆或租赁会场,极大地控制了新场馆的建设。在2020东京奥运会43个比赛设施中,新建的只有5个。而新建的奥运设施,也体现了日本简约自然的风格。如新建的奥运村广场使用了来自日本63个城市捐献的本地原木4万根,有落叶松、日本雪松和日本柏树等,每根木材上都标有捐赠城市的名字。这些木材在大会结束后,还将归还捐献城市循环使用,可用于当地的公共设施修复等,物尽其用。
截至2020年1月,日本全国开展了与奥运相关活动共143000项,共有9876万人参与了各种活动。其中,22000项被认定为具有可持续性。例如,“2020东京奥运会吉祥物”项目,是由日本全国20313所小学、271764个班级的小学生参与投票,最终选出了该届奥运会的吉祥物,成为了奥运会历史上的首举。再如,“东京2020奖牌”项目是市民参与,使用废旧电器和废旧手机中的金属材料制作奥运奖牌的活动。为实施该项目,日本专门成立了“城市矿山奖牌协作促进委员会”,在全国设置了18000个回收箱,共回收废旧家电78986t,废旧手机621万台,经提炼得到了黄金32kg、白银3500kg、铜2200kg。用这些回收的金属制造了奥运会所需的约5000多枚奖牌[5]。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传播了可持续性理念,也增强了民众的参与感,汇集了全日本人民的梦想,寓意着参赛运动员将在全日本的希望和梦想中获得奖牌。
东京奥组委实施了“多元与包容战略”,支持鼓励企业举办以多元、包容为主题的宣传培训活动,提供了一系列人权保护、尊重多样化的学习培训机会[6]。如东京奥组委与国际劳工组织联合举办了可持续发展论坛,为企业赞助商提供了探讨供应链管理及人权保护问题的平台。此外,在会场内设置了多功能洗手间、礼拜场所、轮椅、托儿所、多种语言服务及导盲辅助犬等服务设施;还招募到了8万志愿者,其中包括来自世界12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万名的海外志愿者,充分体现了奥运会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办绿色奥运,已成为近年来各国申办奥运的新潮流。“坚持可持续发展”也是我国举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三大理念之一。虽然2020东京奥运会因新冠疫情被延期举办,但是在筹备期间所取得的成就可提供若干启示。
首先,完善各种法律法规,创建可持续性管理体系。日本政府于2019年取得了ISO20121(大型活动可持续性管理体系)认证。该认证可以帮助各方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社会和环境风险,减少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不良影响,把握重要的可持续性议题,制定并运行应对措施,开展绩效评估并不断改进。东京奥组委还制定了《2020东京奥组委可持续采购条例》,以保障2020东京奥运会的产品采购、服务以及许可产品供应链的可持续性。为照顾残障群体,东京奥组委制定了《东京2020无障碍指南》。这些制度和法规的出台实施,都为推进可持续性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明确的行动导向和评估改善依据。
其次,确定明确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愿景和实施策略。制定可持续理念和愿景是筹办奥运会可持续工作顶层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2020东京奥运会集各方智慧,自上而下从5个方面归纳出了可持续目标、主题、策略及行动内容,为在场馆建设、采购、物流、赛中及赛后等全过程中践行可持续性理念,以及形成奥运遗产提供了行动指南。
最后,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强化对外宣传工作,讲好可持续性故事。东京奥组委在奥运会筹备期间,发动广大市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可持续性实践活动,并将这些可持续性实践通过动画、服饰、吉祥物、奥运奖牌等形式编成可持续故事,向国内外广泛传播。这不仅为培养更多的可持续发展接班人奠定了基础,也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