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启峰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广平镇万筹小学 福建 大田 366107)
《小学语文新课标》对小学低段学生写话有明确要求: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写作是体现语文学科内在教学价值的重要特点。无论是小升初,还是中考和高考,作文都是一大板块,在分数上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提升学生的生活感悟,仅仅有阅读是不行的,还应该让学生拿起笔来,才能把个人思想情感通过文字展示出来。小学二年级学生没有多少写作经验,微写作能够在学生和语文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学生可以在微写作中慢慢感受到写作的乐趣,积累一些初步的写作经验和技巧,建立对写作的初步认识和思考,为今后的写作打下一些基础。这无论是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是未来发展,都是裨益良多的。
2.1 开展仿句仿段练习,提升学生的生活感悟。仿句仿段是微写作的开始。教师从课文中选取一些描写生动感人的句子或段落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能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主要艺术特色有初步的认识。比如在课文《我是什么》中,教师就可以把“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这样看起来非常矛盾的句子拿来让学生们仿写,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选材和写作。有的学生写的是“有时候妈妈很温和,有时候我顽皮了妈妈就会发脾气”,这个句子写的很好,这样一联系生活,学生们就不再对课文的矛盾写法有阅读障碍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对生活的情感抒发。
2.2 在扩写练习中,提升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如果把一个句子或者段落比喻成大树,那么扩写就是在这颗大树上添加枝叶,使大树变得枝繁叶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什么位置上应该扩句,应该添加什么内容等,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比如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这样一个句子“我爱玩”,让学生们把这个句子进行扩大,延展,使之变长,变生动,变有趣。有的学生写道“我爱玩荡秋千”,有的学生写道“我爱玩跳绳,还有踢毽子”。针对学生只是在句子的宾语上进行扩写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句子的主语和谓语上进行扩写,使学生感受汉语言的丰富变化。如有的学生写道“我和小明爱玩跳远”,有的学生写道“我特别不爱和小明一起玩,因为他总是不按规则玩。”通过一点一点引导,到此为止,扩写句型教学就可以说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了。
2.3 开展续写改写练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续写和改写是微写作的高级教学形式,通过引导学生把陈述句改写成问句或者反问句,把课文内容或者其他文章及段落进行充满想象力的改编等,可以有效完善学生的写作素养,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切实的加强。在这方面,教师的教学方法就十分灵活了。比如《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展开想象,首先在小组中集体交流,让学生把小蝌蚪见到妈妈之后,在妈妈的关怀下一天天长大成健壮的青蛙的情节发展进行想象,然后让学生们拿起笔来进行各自的构思。有的学生写的是变成青蛙的小蝌蚪告别妈妈,去大城市求学的故事;有的学生写的是小蝌蚪照料生病的妈妈的故事;还有的学生写的是找到了妈妈的小蝌蚪当起了向导,每年春天守卫在小河边,向那些找不到它们的妈妈们的小蝌蚪们指路,或者帮助它们一起寻找它们的妈妈的故事,等等等等,整个扩写过程给学生带来别开生面的体验。
2.4 开展课外微日记练习,帮助学生养成写作习惯。微写作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该在课外开展,通过微日记等形式加强和巩固学生的课堂所学,激发学生的生活感悟,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教师要经常开展微日记写作竞赛活动,把学生们写的好的句子或者段落拿来贴到教室的墙壁上或者展示在板报上,激励和督促全体学生养成自觉写作意识。针对学生们容易在日记中养成流水账的写作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把句子表达完整的同时,一定要写出真情实感,使记日记不流于形式。为了展现以人为本理念,教师还可以把自己平时写在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上的生活感悟拿出来给学生朗读,既能激发学生的课外写作动力,同时围绕一些幽默风趣的句子进行讲解,也是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很好的方法。
2.5 脱离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写作参与度。小学二年级学生写作基础不足,而写作又是一项需要写作技巧和情感基调的事情,即便是微写作这样较为简单的写作形式,如果教师不注意教学方法,也可能会给他们增加心理障碍,使他们畏首畏尾,难以参与到写作练习之中去。针对这个问题,教师需要做一点改变,就是写什么,怎么写,不要给学生设限。要鼓励学生大胆写作,告诉学生写什么都可以,怎么写都可以,使学生的写作思维始终处于激昂状态,这样才不会干扰学生的灵感和才思。之后再针对学生写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讲解,逐步纠正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这样可以有效保障学生们写作的完成度。
微写作尽管是一种十分契合二年级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方法,但是在如何更加高效地开展微写作等问题上仍然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在实践上也需要进一步积累经验,以学生的写作兴趣为着眼点,以提升学生对写作重要性的认识为抓手,通过微写作进一步拉近学生和语文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