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小峰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中学 浙江 宁波 315000)
书法教学,对国人而言,不仅是单纯提升书法技能那么简单,同时是对于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完美继承;对于学习者人文素养的熏陶。初中时期对学生进行书法教学,可以在培养学生的书法技能的基础上,融入传统文化教学,这样可以在爱国情怀、文学素养以及人文素养等多个方面对学生展开培养,符合新课改中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
开展书法训练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运用与构建。字体是记录语言的重要符号,汉字作为目前现存的“形意字”的代表,与语言的关联是极为密切的,我们可以结合汉字的外形,对其内涵进行深度联想。而且,汉字也不仅是以语言记录工具的形式出现在大众面前,他将形、表、亿聚集一堂,各个部位灵活运用,组成了完善且丰富的文字系统。在学生开展书法练习时,学生可以通过对字体结构与字体形态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悟,长此以往,就可以逐渐培养出语文语感、理解自理的效果,从而提升学生语言构建能力与语言应用能力。下面进行举例说明:汉字花,他通常指部分植物的器官,或者观赏性植物的重点表示方式。将花字拆分后展开分析,它是有化与“草字头”组成的,由“草字头”完成表意部分,而化则为这个字提供读音,除去名词的解释外,还可以被用作花销等动词,或者用于形容外表好看但是实用价值低的品类。这样一个简单的汉字,就可以衍生出无数种含义与形式,在进行书法训练时,教师不仅可以通过书法的形式让学生对“花”产生一个更为直观的感受,同时也可以通过拓展引导让学生产生语感方面的了解。很多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会说:“掌握知识需要反复阅读扫清障碍”这种理念与语文书法训练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通过文字感知与分析构建语感[1]。
2.1 引导学生观察字体形态,把握写字关键步骤。著名书法家孙过庭聪表示“观之者尚精,而拟之者贵似。”这就说明在书法教学时,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在下笔之间观察字体的笔画顺序、字体结构、字体位置以及笔画方向,学生只有学会了观察字体形态,才可以掌握书法的精髓所在,抓紧掌握书法的关键所在,即便初中学生的书法经常以硬笔书法为主,不必参照软笔书法那种模式字体的形态,但是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观察字体结构,分析字体形态的主要特点,把握笔画的整体特征,找出书法的笔画顺序以及结构规律。教师应该总结出书法教学的关键步骤,如观察字体结构、分析字体特点、记住字体位置、牢记字体笔画、找准下笔位置以及找准字体规律等六个关键步骤,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加强这六个关键环节的联系,学生一定可以在书法学习中有所成就。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书法艺术与语文素质的提升,同时可以通过此方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学习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这套观察字体形态的方式是以宏观的角度展开教学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实际联系过程中,根据不同歇够的字体分析出不同的侧重点,切实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同类字体可以举一反三,而针对不同结构、不同形态的字体学习时切记不可一概而论,需要重新进行观察与分析,这样才可以保证书法的美观程度[2]。
例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观察字体的整体结构,观察这个字是合体字还是独体字,以及包围结构、上下结构还是左右结构,对字体的整体结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其次,在牢牢记住字体在整个文本中的位置以及所占比例,通常教师会采用方格限定的方式,这样有助于学生把握字体与格子之间的比例与位置,写出来的字才会结构柔和、不松不紧;最后再去记住笔画,精准把握笔画的顺序与方向体征才可以使字体变得更加平稳,其中主笔的笔画尤其重要,是整个字体的重心所在,只有确定了主笔笔画,才可以使字完美的呈现在纸上。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找到书法的规律,使得学生写出的字体参差有度、重心稳定、内紧外松、疏密有致。
2.2 开展精准示范,提升学生理解。相较于其他语文教学内容,书法教学较为抽象,无法发挥其他语文课程中的优势,由于汉语属于我国的常用语言,因此,语文教学中很多知识都与语言具有互通之处,学生可以以此加深对于内容的理解,相比之下,书法教学会具有一定的困难。我国著名的书法学家陈振濂就曾表示:“在书法教学时,最简单、最高效的方式就是将书法过程展示给他们看。”因此,良好的书法示范可以使初中学生的书法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教师在进行书法讲解时一定要注重适时展开示范,将抽象性的语言与内容转化为更加直接的书法过程,这样可以通过更加直接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字体的走笔、字体的大小、偏旁部首的搭配等等。学生在教师展示中要主动感知书法要领,从而使原本枯燥无味的书法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化、趣味化[3]。
总而言之,书法训练与语文课程教学十分契合,二者之间有诸多必然联系,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初中生书法教学时,应该注重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结合课题内容对学生展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以严格的标准要求学生,为学生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为学生书法练习打下坚实基础。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培养,为初中学生核心素养教育工作提供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