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佳
(安徽省滁州市第一小学 安徽 滁州 239000)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背景下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学科教学的主要出发点,审美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现实的教学价值,旨在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健全人格、优化小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真正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科审美能力。审美教育借助小学语文学科这一载体进行具有独特的教学优势,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育素材进行深度拓展和延伸以符合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美好的事物来净化小学生的心灵和陶冶情操,找到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的结合点加快了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吸收,形成了优良品德。因此,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审美教育,针对语文学科特点和美育功能进行有效设计,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水平。
1.1 学生缺乏自主性。虽然新课改已经开展了很长时间,但是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得到及时转变,阅读教学中仍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轻视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常常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学生的自主理解能力得不到有效发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需要转变理念,采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开展阅读教学,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目前还有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新课改理念不符,这是影响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1.2 阅读教学内容单一。语文阅读教学过度依赖教材,阅读资源和阅读内容单一,阅读环境封闭,学生较少接触课外学习资源,阅读面窄,这既不利于学生阅读视野的扩展,也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1.3 教师占用课堂时间过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在讲解完教学内容后,已经临近下课,挤占了学生的自主阅读时间,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训练的时间很少,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新课程教学背景下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审美教学是一项系统性的教学工作,需要挖掘教材内容和优秀课文进行引导唤起学习热情,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鉴赏力和创造力推动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语文教师要意识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转变教学理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遵循由浅入深的高效教学规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感知美方面必须强调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借助知识和理性的教学方式唤起小学生情感方面的共鸣,深刻理解相关内容,美的深刻意识和文化特征,加强小学生的审美理解,提升审美教学的整体质量。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形态丰富多样、内容各有千秋的审美素材,教师必须针对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审美素养进行有效设计,逐步唤起小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像在小学语文教学《春天来了》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实践活动去感知大自然,使得小学生真实感受到语文学科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提出具体的问题有效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春天有什么标志性的景物?同学们对于春天有怎样的认知和印象呢?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表达是较为简单的,学生的情感表达也很简单。教师在教学中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加入其中,让学生失去了自己思考的过程,自己无法体会情感的表达。而审美教学会为学生在认知自身情感有提高,让学生将自己带入氛围,自己去感受情感表达。例如,朱熹的《春日》,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标题中看出这是写关于什么的古诗,“春”,学生估计很熟悉了,一年四季之一。教师让学生自主去讨论春天是什么样的?问学生看见这样的景象会有什么感受。春天,所有植物都披上一件绿衣裳,绿色彰显青春活力,会使人心情愉悦,快乐高兴,接下来让学生自己阅读,看看有没有感觉,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有更深入的体会,视觉冲击也很有效果。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持续性的教学引导,强化小学生的审美心理形成审美体验是一个独特的过程,拓展小学生的审美视野有利于积累鉴赏经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小学生作为语文课堂的主体和社会的个体,针对不同的成长环境、认知能力和审美态度审美教育的实效性有所区别,教师要充分认知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落实教学引导,有效拓展小学生的思维空间。情感体验加强审美感知力,逐步改善语文学科的整体教育效果,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学生将自己带入角色中,不但能够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学生自己所想的也会与之差不多。这是审美教学对学生自身情感的一种认知,也是对生活的体会,审美与生活相结合。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文学素养、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发展审美水平是重要的环节,要求语文教师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科学渗透美育于整个教学环节中,强化小学生对审美的感知力,全面提升审美教育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