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晨晨 李 祥 张昭炀 赵 杨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中华麒麟鞭的源头可追溯到上世纪东北马车队的赶车大鞭,后经历代武术能人志士的改革创新和弘扬传播,现已成为具有完整套路体系的武术项目,习练者更是遍及全国各地。[1]中华麒麟鞭具有突出的娱乐和健身效果[2],其在全国的广泛开展,符合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迫切需求,然而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其在全国的发展并不均衡,在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发展较好,但在陕北地区群众基础十分薄弱,练习人群较少,中华麒麟鞭在陕北地区的开展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相关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亟待正确的理论引导及合理的战略规划。本研究基于管理学中企业战略分析常用方法—SWOT分析法[3],对陕北地区开展麒麟鞭运动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系统的定性分析,有利于更准确和客观的识别自身条件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并因此而制定陕北地区开展麒麟鞭运动战略的SWOT分析模型,为中华麒麟鞭在陕北地区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通过中国知网、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料库,以“中华麒麟鞭”“陕北地区”“战略发展”等关键词,从2000年1月—2020年11月期间查阅到相关论文50余篇,通过相关书籍、文献、报纸等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田野调查(filed work)是由人类学提出而逐渐被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引入的研究方法。[4]根据本研究的需要,对陕北地区中华麒麟鞭习练者、政府及体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访谈,就本研究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交流。同时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麒麟鞭运动在陕北地区的开展现状。
采用“SWOT”的矩阵组合分析原理和方法对陕北地区开展麒麟鞭运动的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2.1.1 本土民俗传统文化深厚
陕北地区因地处陕西北部故称陕北,包括榆林市和延安市及下属的25个县区,陕北地区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地理位置相对封闭,然而,自然地理环境较为恶劣的陕北曾是各民族交流与融合的“绳结区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独特、鲜明、原生、丰富的地方民俗文化。[5]陕北地区每逢重大节日会举行多种多样的民俗活动,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也给中华麒麟鞭运动在陕北地区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2.1.2 环境要求低,场地空间充足
中华麒麟鞭运动对场地环境要求较低,社区空地、小区花园、公园广场等都可作为麒麟鞭的运动场地。陕北地处黄土高原中部,因木材较为稀缺而多就地取材凿洞而居,土窑文化使得陕北人的居住区空间较大,而且土窑外都有一大片空旷的活动场地,极大的方便了麒麟鞭运动的开展和普及,其次,麒麟鞭运动的场地还可与闹秧歌及打腰鼓的场所进行共享,拓展麒麟鞭运动场地的空间。
2.1.3 入门简易,趣味性强
中华麒麟鞭动作多种多样,入门基础动作简单易学,不仅能单人练习,还可以多人团队演练,挥舞的长鞭卷起鞭花,鞭声清脆悦耳,极具趣味性和观赏性,常常吸引众多麒麟鞭爱好者驻足观赏,不仅能激发习练者的热情,还形成了浓厚的运动氛围。中华麒麟鞭种类丰富,每种类型都有不同的款式,习练者可以根据自身年龄及身体形态和素质,选择合适的款式。
2.1.4 健身效果突出
中华麒麟鞭运动是由腰部发力带动全身,力达梢节的身体整体运动,具有运动幅度大,动作舒展大方,运动强度适中的特点,其健身效果突出,不仅能提高心肺功能、平衡血脂血压、增加肌肉力量、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提高关节活动度,还对年老群体中常见的腰肌劳损、骨质疏松症等顽疾在治疗和预防等方面有着显著效果。
2.2.1 存在认知上的偏差
中华麒麟鞭作为一种新兴的武术运动项目,在我国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开展较好,深受中老年群体的喜爱,而儿童青少年对麒麟鞭运动却少有问津[6],类似于以往人们对太极拳是老年人专属运动的错误认知[7],中华麒麟鞭也成了中老年人的代名词,这种错误的认知会阻碍麒麟鞭的推广和普及。中华麒麟鞭在陕北地区习练人数较少,人们对这项武术运动还没有得到系统的认识,导致很多人无法真正了解并参与这项运动。
2.2.2 鞭声侵扰居民生活
中华麒麟鞭运动最大的特点便是挥鞭的同时伴随着清脆的鞭声,技术高超的习练者更是以鞭鞭带响为追求,随着中华麒麟鞭款式的多样化和习练者互相之间的攀比心理不断增强,大重量的定制款麒麟鞭便出现在各大公园,因麒麟鞭的习练时间多为早晨,故震耳欲聋的鞭响对附近小区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2.3.1 全面健身意识的普遍增强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相继出台和不断落实,全民健身意识已深入人心,群众的健康消费观念和需求结构也发生了转变,民众参与体育运动的数量和积极性都有显著提升[8,9],通过走访发现在陕北地区的公园、广场、社区锻炼的人群随处可见,但是运动项目较为单一,多以散步、广场舞为主,而麒麟鞭运动因集健身价值、观赏价值、娱乐价值为一体,因此在陕北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3.2 地域文化高度契合
中国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本土环境相融合,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和独特性,传统体育也具有明显的区域民族特色,起源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华麒麟鞭动作舒展、大开大合、刚柔并济、攻防兼备,具有显著的松辽文化特征[10],这与陕北人粗犷豪迈、豪爽仗义、扶危济贫、热情开朗的文化特质高度契合,有利于麒麟鞭运动在陕北地区的开展。
2.4.1 本土运动项目的激烈竞争
陕北地区的秧歌、腰鼓等运动项目普及程度较高,是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在一些重大节日中,这些民俗体育项目是必不可少的重头戏,在当地人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含义,陕北秧歌、安塞腰鼓、靖边跑驴等传统民俗体育项目都入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11],国家和政府都加大了对该项目的保护和弘扬力度,并予以各方面的支持。这无疑会对中华麒麟鞭这项外来运动的推广和普及构成威胁,在运动人群和运动场地等方面形成竞争。
2.4.2 具有潜在的安全隐患
中华麒麟鞭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中老年人在习练时容易造成肩关节的损伤,中华麒麟鞭运动幅度较大,在多人近距离围观的情况下,有伤及他人的危险性,尤其是公园里跑跳的儿童。另一方面,市场上所售卖的麒麟鞭质量参差不齐,劣质的麒麟鞭一旦进入消费者群体,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高度发展的网络信息化时代,中华麒麟鞭作为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应借助互联网平台,拓宽其发展路径,扩大影响力。利用多元的网络平台将更多的麒麟鞭运动相关信息展现给广大爱好者,如:将麒麟鞭运动基础知识、相关教学视频、竞赛活动等相关信息,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扩散和宣传,吸引更多的爱好者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尤其是青少年,为麒麟鞭运动注入青春的活力。另一方面,麒麟鞭应加强与各大电商的合作,在网络购物平台上推出其产品,使麒麟鞭爱好者买鞭更加方便。
体育部门应联合麒麟鞭传承人对麒麟鞭动作进行规范,避免习练人群中因错误及不规范动作而造成的伤害事件,同时也为麒麟鞭运动的全面开展和普及奠定了基础。在习练套路方面,应选取动作精简且具有代表性的套路,如既适合个人习练又适合团队演练的四门鞭,精简的麒麟鞭套路既可以使习练者较快的掌握基本技法,又提高了该运动项目的可推广性。
陕北地区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民俗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的地理环境及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造就了陕北特有的旅游风格。[12]将极具民族特色的中华麒麟鞭艺术融入到陕北当地的民俗旅游中,不仅可作为民俗旅游可开发的新资源,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为麒麟鞭运动的全面开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总之,麒麟鞭与民俗旅游的融合发展可以实现两者的双赢。
随着麒麟鞭习练人群的不断扩大,在社区周边习练的麒麟鞭爱好者会对社区居民生活造成影响,应在公园或广场的空旷区域开设专门的麒麟鞭主题广场,既可以使麒麟鞭运动集中开展,减少对居民的侵扰,还为广大麒麟鞭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场所,解决了练习场地的难题。麒麟鞭在陕北地区并未成立协会性组织,为便于政府及体育部门对项目的管理和指导,同时也为提高麒麟鞭运动的组织性及影响力,应不失时机地成立麒麟鞭运动协会,为统一开展的教学及培训工作带来便利,也为广大爱好者加入麒麟鞭运动提供了平台。
集娱乐性、健身性、竞技性于一体的中华麒麟鞭深受全国各地健身人群的喜爱,对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这项新兴的器械运动在全国的开展情况并不均衡,尤其是位于黄土高原中部的陕北地区,麒麟鞭普及度较低,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借助于SWOT分析法对陕北地区开展麒麟鞭运动的可行性进行了系统、客观的分析,以识别陕北地区开展麒麟鞭运动中存在的自身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因素,采取合理有效的发展战略,扬长避短,促进麒麟鞭运动在陕北地区更好的开展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