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秀燕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坑仔口中心小学 福建 永春 362600)
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重要条件,也是学习的推动力量,如一个小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缺乏兴趣,就会将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和束缚,当然也就不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效果。因此,我在教学中将培养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并收到一定的成效。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应该是指学生努力学习和掌握某种知识或技能的倾向。这种倾向当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一定的情感、想象和意志相联系。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来看,可以归纳出以下特点。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实际上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学习兴趣。但有的学生兴趣极为狭窄,仅仅局限于个小小的天地,如仅局限于诗歌方面。有的学生兴趣则相当广泛,对新鲜事物敏感,对有关的事情都感兴趣。显然,学习兴趣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也就是说这种兴趣必须是比较广泛、多样和强烈的。
例如诗歌教学,它通过形象思维,高度凝炼,集中地表达思想感情,创造诗的意境。而学生对诗的意境往往难于领会。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诗中有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透过诗人笔下的字眼,去欣赏一幅幅抹上感情色彩的图画,通过图意领会意境。大体上分三步进行。以课文第七册《早发白帝城》为例:
第一步是让学生自学。要求学生查字典正字正音,看注释,理解“朝”、“辞”、“间”等词义的基础上,通读课文,根据诗的大意想象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并绘出写意图。
第二步是讲析。如教《早发白帝城》时,学生在自学中绘出有彩云、猿啼、重山、江流及诗人乘坐的轻舟等景物的图画,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我教学中诱导学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你能从哪方面看出来?议中探询心境。”教师适时讲述诗人当时磨难的经历,引发想象赦后欣喜的情景。抓住“万重山”与“轻舟”,“千里”与“一日”等对比,弄懂“还”字丰富的蕴含。了解了作者全诗采用了叙述与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创造出一个富有神话色彩的艺术画面,看是写景,实际上洋溢着诗人久别后即将与家人团聚的那种喜悦心情。通过画面的观察,联想到三峡壮丽的景色。体察猿猴的啼叫,重重静止的高山,体验坐在小船上李白此时欣喜万分的心情。
第三步是指导朗读。指导学生朗读过程中要掌握重读声调的变化,停顿长短等朗读知识。如第一句,要突出“彩云”一词,微微拉长“间”的尾声,供人想象,回味此时白帝城景色。第二句的“千里”与“一日”读时要结束得干脆利索。第三句,要把“啼不住”读得尾声悠长,由强到弱,表示余声未尽。最后一句突出“已”、“快”表示轻舟驶过万重山的快捷。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又可让学生把诗歌改成散文,这样学生不仅能较好地掌握这首诗,而且对什么是诗有了初步的了解。总之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熟读成诵,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兴趣的持续时间上看,孩子的学习兴趣持续时间也不一样。有的学生虽然兴趣比较广泛,但是不能持久,甚至只有很短暂的热情,这种兴趣对学习乃至今后做出成就没有多大帮助。因此,学习兴趣必须具有相对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文本,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真钻研,才能不断获得系统而深刻的知识。
有些学生兴趣比较广泛,但过于分散,什么都感兴趣,往往是花了不少精力,却收获甚微。也有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把主要精力放在掌握必须掌握的知识上,结果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兴趣的培养,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同学们将课文与现实联系起来,把文本中的抽象知识具象化,这样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和学习自信,从而更有效地达成课程的目的。
从效果来看,有的学生的兴趣仅停留在期待的状态中,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努力满足学习上的需求。因此,学习兴趣必须重在加深对事物本质的了解,及早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使之产生实际效应。下面谈谈我的主要做法:
(1)通过帮助学生端正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来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把端正学习动机和目的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例如,教学《珍贵的教科书》课文内容,以事喻理,要求学生珍惜今天宝贵的学习时光。
(2)通过释疑解难来激发学习兴趣,也就是遵循心理学“效果激发兴趣”的原理,及时帮助学生排除学习中的困难和障碍,增强学习信心,从而产生比较强烈、稳固的学习兴趣。比如,有些学生本来就害怕学习语文,例如教学《曼谷的小象》等比较难的课文,学习兴趣就更低落。针对这种情况,在预习之前或教学当中适当加以释疑,就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信心,久而久之便会对语文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3)通过创设情境和成功的体验来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文本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教学《做风车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我有意识地提出:“牛顿羞得满脸通红仅仅是害羞吗?”学生们通过课堂的讨论交流,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许多学习兴趣是在教师的启迪下被激发出来的。在教学中,我还十分注意教学要求适中,不要定得太高,力求适合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发展水平,这样学生容易获得一种成功感和愉悦感。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贯穿在生活与学习的始终,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结合学生实际整合学校的教学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充满好奇、好问、好学的学习热情,使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