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天伟 陈孝萍
1.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0021;
2.重庆对外经贸学院,重庆 401520
通过中国武术厚重的历史,可以看到中国武术在古代是以军事武技为主体的,军事对抗的特点决定了其主体是冷兵器武技。在鸦片战争以后,火器的广泛使用,使得武术逐渐退出军事技术的范畴。[1]近几年来,身着甲胄,使用冷兵器的格斗对抗活动又重新兴起。该研究通过梳理甲胄、冷兵器的相关理论,厘清全甲格斗的发展史,试图将全甲格斗运动运用到现代军队训练中,为丰富军队训练内容提供理论基础。
全甲格斗英文原称“Full Contact Fighting in Armor”, 也 称 作“Historical Medieval Battle, 简 称HMB”前身可以追溯到欧洲中世纪骑士比武文化。近代HMB由前苏联地区重新发掘兴起,至今在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开展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当代属于武术(Martial Arts)的一种,即穿着全方位防护的盔甲进行近身格斗对抗的体育运动,为该项运动的开展更为专业、可靠且符合现代社会法律要求在HMB比赛中选手使用的器械都是经过钝化处理、符合管制刀具标准的武术用品。HMB分为个人赛“Duel”、个人职业赛“ProFight”和团体战“Buhurt”三种赛事,其中Duel属于个人单挑竞技,采用武器有剑盾、格斗盾、双手剑、长杆武器四种,进行一对一的单独竞赛,选手通过使用武器有效击打对手次数累积每场比赛的场次积分; ProFight在Duel赛事上额外加入了更多的攻击方式和得分系统,除了Duel的武器劈砍、盾击攻击方式外,还开放了拳、腿、膝、肘、头的全方位攻击模式,在ProFight比赛中如果出现一方选手倒地,不会像Duel那样要求暂停等待摔倒一方起身,而是处于优势位的选手可以在对手倒地后追击10秒,追击10秒中的所有打击仍然正常积分; Buhurt则是以五人、十二人或三十人为一个战团,两个战团依据一定阵型配合的团队作战,每次比赛为三个回合,单次回合时间为10分钟。在回合对抗过程中任何一位选手除双脚外身体出现第三点接触地面,即为倒地出局,回合时间结束后,依据场上队伍存活选手更多的一方判定为胜方,或者在回合时间结束前当场上某一队伍和另一队伍存活选手形成三倍人数优势时将直接判定存活人数较多的队伍获胜。因为团体赛宏大的场景和快速变化的战局动态使参赛运动员和观众情绪起伏震撼极大,相对于个人赛印象较为深刻,所以在公众的交流和传媒传播过程中“Buhurt”成为了HMB运动的代名词。
HMB能够大幅度提升选手的个人综合体能和使用各类冷兵器的技战术水平,但是高昂的装备资金投入和较大的活动强度也是制约HMB普及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增加HMB的全民参与度,俄罗斯、乌克兰等前苏联国家依托于HMB竞技规则和训练体系,逐渐形成了装备资金投入较少、活动强度较低、对抗烈度较低的全甲格斗方式,也就是HMB-soft(软护具全甲格斗),HMB-soft其整体采用HMB的规则体系,但是和HMB不同,HMB-soft要求参赛选手穿着全方位保护的护具,身体主要部分均可覆盖,护具为PU皮表面,内部海绵填充物,具备充分厚度的缓冲保护,并且轻便头盔的面部有钢制栅栏,保证穿戴者的面部不会受到触碰,武器则是海绵、塑料、PU皮等复合结构制作的软剑、盾牌,各部分比例有严格要求,不会造成伤害,可以实现兵器训练效果,适合没有相关训练经验的体验者和未成年人进行全甲格斗的对抗方式,其整体护具和武器类似于美军海军陆战队角力棒(Pugil stick)刺杀训练的器械、护具。
在古代封建时期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土地,土地资源的掠夺导致古代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甲胄及冷兵器是古代军事作战的重要装备。《中国体育史》[2]关于武器的发明记载:“至皇帝之时,以玉为兵”;“皇帝采首山之铜,始为铸刀”; 《孙子兵法》中也记载“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3]可见,古代军事战争冷兵器时代是全甲格斗的萌芽。
南宋时期,中国军事家陈规发明了一种管形火器,成为世界军事史上最早的火器。公元13世纪,中国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得到了迅速发展。1547年,法国人马汉在转轮火枪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并将火绳点火改为燧石点火,大大提高了射击精度和发火率,且使用方便、成本较低,便于大规模生产,因而火器开始被成批生产投入战争中,但由于当时工艺水准、军事理念等因素欠缺,直到晚清时期,火器才真正成为军事战争的主要工具,武术自晚清时期逐渐退出军事领域。
民国时期,中央国术馆对民间武术进行了系统性的走访、调查,并对传统武术中的冷兵器斗技进行复兴和推广工作。国术馆创始之初,已将对冷兵器技艺的复兴工作列为既定计划,在选拔人才时,要进行预试和正试两部分考评。预试为拳术、长兵、短兵等套路表演,正试为散打、摔角、长短兵对打等实战对抗。[4]短兵运动如剑、刀、锏等和长兵运动如棍、棒、枪等,就是在这一时期诞生并发展起来的。之后,短兵运动和长兵运动一直作为传统冷兵器格斗运动的主要形式存在。
新中国成立后,短兵运动成为了传统冷兵器格斗运动的主要形式。但 1957 年后,竞技武术独领武坛,而以短兵为代表的中国器械类的武技格斗因为并非全运会的项目,且项目本身对器械和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很难满足武术文化内容发展的需求,因而冷兵器格斗运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21 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冷兵器格斗运动开始逐渐回归人们的视野。尤其是近几年来,身着甲胄、使用古典冷兵器的格斗对抗活动蓬勃兴起。最具有群众基础的是遍布全国各地的以冷兵器格斗对抗为主的兵击组织活动,包括各兵击组织的日常对练、社团比赛,代表俱乐部或国家参加的专业比赛;以及以甲胄和古典冷兵器为器械进行格斗对抗的新兴运动。目前我国有实际规模的组织结构的兵击组织有80余个,分为商业俱乐部、武艺交流会、专项练习会和高校俱乐部四大类。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是成立于2017年的中国全甲格斗联合会(Buhurt CHINA-National Federation)是国内推广全甲格斗的主要发起者。2018年10月,中国全甲格斗联合会首次在遵义海龙屯举办甲冑元年“战友杯”全甲格斗赛,全甲格斗成为了国内官方全民体育赛事之一。
冷兵器在现代战争中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敌后暗杀、拯救人质等特殊情况下,冷兵器的适当使用可以大大提高成功率。[5]目前我军冷兵器训练的方式、方法较单一,从武装警察部队的应急棍、警棍术、警棍盾牌术、腰带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的刺杀操、匕首操、捕俘刀,其训练采用的都是以假想敌为主要训练目标,通过训练双方着护具后进行规则内的攻击方式进行捉对训练。以步枪刺杀训练为例,刺杀训练时双方着刺杀护具,包含护面、护胸、右手护臂和护手,对对手有防护的部位进行刺击,由于对于腿部没有防护措施,刺杀训练时要求不得攻击对方腿部,这在针对实际冲突中有明显的局限性。而HMB-soft在参与初期使用跆拳道护面、冰球手套等简单防护就可以进行训练,对参训人员的活动不会有限制,其训练方式也更贴近实战环境,结合现代冲突实际,参考国外训练项目和普遍走访国内相关人员,HMB运动项目的辅助训练课目HMB-Soft对于我军冷兵器冲突过程有着显著的提高效果。以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定向培养士官学员为例, 对2016级定向培养士官学员尝试性开展HMB-soft训练,对自愿参与训练的40名定向培养士官学员,每周组织1-2次HMB-soft对抗训练、专项体能训练,这部分受训学员在后续的其他军事体能基础训练课目开展时成绩均有明显提升,尤其是在30米综合训练中灵活性、身体协调性和最终考核成绩提升高达20%,参训学员在后续参加防暴演练时维稳处突方面能力也明显强于普通安保人员。可见,HMB-soft训练在现代社会环境下较之部队传统训练课目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更好的适应性,更能有效的提升定向培养士官学员综合素质。
冷兵器是因为战争的衍变而产生,各国家、民族都有其特有的冷兵器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军事国防上,冷兵器虽不再是主要的作战兵器,但冷兵器在现代军队的战争、非战争军事行动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因而,将全甲格斗运动融入到军队警棍盾牌、匕首操等军事训练中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