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春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第三实验小学 山东 东营 257500)
情绪能够直观地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现象,是个体人格核心的心理特征。情绪充分的反映在个体行为之中与个体的认知相互依存,并且直接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关系、学习状态与生活质量。相关心理学学者通过研究表明,情绪对青少年的影响深远,长期处于消极的情绪下会对正处于人格与生理发展的青少年带来各个方面的危害。当代小学生作为未来祖国事业的接班人与建设者他们的身心状态体现着国家未来的精神文明程度,因此作为教育者应当充分关注小学生的身心状态,利用科学的方式帮助他们克服情绪障碍,培养其形成积极、阳光、正能量的人格。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重要的身心发展阶段,对事物的认知并不充分,因此想要形成良好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低年级小学生相对于中高年级小学生情绪更容易外露,主要体现在他们对于现阶段的学习生活并不适应,在长期的束缚下形成了焦虑、抑郁的情绪。
而中高年级学生因逐渐适应学校的生活与认知能力的提升,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并逐渐意识到过度消极的情绪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并在老师的教导下明白了如何积极的运用认知策略来调整自己的情绪,使自己保持在一个稳定且愉快的状态之中。但任何事物具有两面性,虽然随着年龄的沉淀许多学生将情绪隐藏起来并形成调节情绪的能力,但如若遇到难以客服的障碍而过度隐蔽自己的情绪会对小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对于老师来说,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绪调节能力尤为重要。
第一,愤怒。小学低年级学生相较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更加容易受愤怒情绪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低年级班级中常出现学生打架的情况、学生因不服老师与父母的管教而感到愤怒等等。第二,焦虑。由于小学生涉世尚浅,十分单纯,因此导致他们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十分简单,通常来自于难以负担的学习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学要学习的知识难度不断增长,导致了部分学生因个体智力发展较缓,无法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导致了其在某一学科上与班级其他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出于自尊与老师、父母的提醒下感到焦虑。第三,抑郁。由于个体的发展具有差异性,有些小学生因为家庭变故、童年阴影等原因,因负能量在长期无法排遣的缘故下,形成了孤立、自闭、不愿与人交流的自闭性格。不可否认的是抑郁症状在我国儿童中较为普遍,相关学者通过多次研究证明了自2005年至今有超过40%的中小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因此出于为本校学生心理健康的考虑,我们应当加强对小学生消极心理的及时干预,积极采取各种方式对小学生的负面情绪,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3.1 培养学生自我宣泄能力的形成。想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绪调节能力,仅仅依靠说教是远远不够的。愤怒的情绪多出现在胆汁质的学生之中,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的情绪外露性特征显著,因此常常处于一个愤怒的状态容易对自身与班级其他学生的安全造成隐患,因此作为老师来说想要帮助这些孩子战胜愤怒的情绪,应当致力于培养学生如何学会合理的发泄情绪。宣泄情绪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写日记的形式发泄自己的不满、让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心理辅导室发泄自己的愤怒情绪等等。
3.2 以爱育爱,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上文所提,导致小学生产生抑郁情绪的根本原因是家庭温暖的缺失,不幸有次遭遇的学生可能更加感性与敏感,情绪极易遭受影响而感到悲观失落。虽然作为老师并不能够改变学生此时的困境,但是却可以“以爱育爱”,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安慰的能力应对抑郁情绪。同时,老师也可以在教学中充分的展现个人魅力,让学生加深对自己的良好印象,在形成和谐师生关系基础上深入的了解学生真实的心理状况,给予学生更多的温暖与关怀。目前,我国离婚率越来越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有部分的学生因父母离异而感到苦闷并不愿意向他人倾诉,因此对于老师来说在教学之中还应当积极开设班会课程,促进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健康的人际关系与师生关系下成长,通过感受到其他的爱意来弥补心中的情感缺失。
想要培养小学生形成自我调节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也不是仅仅依靠老师的单薄力量就能够保证每一名学生在阳光下成长。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家校、学生本身、老师三方都应当齐心协力,唯有将家校联合、学生自我约束与老师及时干预三种方式相互结合,才能够让每一名学生自由自在的奔跑在成长的沃土中,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