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棠
(重庆市涪陵区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 涪陵 408000)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指出“应提升职业教育专业与课程教学质量[1]”。为了形成本校幼教专业育人特色,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使其具有创新意识与职业能力,教师应优化教学理念,积极引入新型教学模式。而加强对教育戏剧的运用,不仅有助于构建高效、生动课堂,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使课程教学更具全面性、实效性;更将进一步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关注学生课堂学习感受。
所谓“教育戏剧”便是运用戏剧的方法与有效元素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加深理解。并且,其有着有利于学生全员参与,形成生动、真实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体验、感受中领略知识意蕴,在交流、互动、合作中具有创造性思维与独特的学习感受[2]。这一教育理念最早起源于欧美,被教师视为促进学生进行综合学习的重要方法,虽其在我国的起步相对较晚,但一经引入便受到高度关注。
在中职院校中,为了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优化课程设置方式,可引入教育戏剧这一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师生之间平等交流与对话,调动中职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加深对未来自身所从事职业的理解。并且,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在与孩子的相处中,不仅应较为细心,富有爱心,能够用爱与信任呵护孩子的成长,应保持一颗童心,对幼儿教育工作有着独特的理解,始终葆有真挚与热情。而善用教育戏剧,将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中,也将使其具有实践意识、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塑造、演绎不同人物或形象中,形成包容、开放的心态,使其具有较高情商,更好地与幼儿互动。
2.1 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活跃课堂氛围。将教育戏剧引入到中职院校的学前教育课堂,需要教师做好一系列的教学准备工作,避免教学设计过于突兀,学生融入课堂需要较长适应期,白白浪费了教学时间。例如:在《虫儿飞》声乐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演唱能力,让其掌握声乐理论知识。教师可运用信息化教学工具,邀请几位学生进行戏剧表演的排练,再现《风云雄霸天下》中孔慈与聂风的故事,调动学生积极地情感体验。通过戏剧表演,活跃教学氛围,使学生投入到声乐学习中去。
2.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助力个性学习。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引入戏剧教育授课模式,教师还应为每位学生创造展示自我、参与戏剧表演的机会。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走近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助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结合《市场街最后一站》绘本,帮学生准备戏剧表演剧本,选择更具适宜性的配乐。使学生参与排练,使其编排相应的舞蹈动作、练习台词等,在综合性艺术学习中,提高学生对幼师职业的理解,使其具有一颗童心。进而,让“市场街”的巴士奔驰在“造梦”之路上。并且,应使中职生注意体现所塑造人物的个性特点,揣摩其内心世界。
2.3 关注学生课堂体验,加强知识巩固。在中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过程中,促进教育戏剧的运用,需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感受,使他们掌握新知,逐渐的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同时,观察学生在戏剧表演中的表现,优化授课策略,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毕竟,因生源相对负责,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通过教育戏剧的角色扮演、沉浸式学习,一方面有助于在角色分配中,促进分层教学;另一方面更将使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演绎中,体味多样人才,让他们在实践中具有换位思考意识,巩固知识学习印象。
2.4 引入创新教学引导,培养创编能力。加强教育戏剧在中职学前教育课程中的有效运用,促进学生实践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协调发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使育人工作更具艺术性与实效性。为此,教师应为学生构建开放课堂,鼓励学生结合不同主题,进行实践学习。例如:可以“奇幻冒险”、“感受友情”等为主题,使学生展开创新创作,让他们化身为演员、编剧、导演、音响师、灯光设计等,融入体验学习。让教育戏剧因具有灵活性与可选择性,吸引全体学生的关注与参与,使他们自主进行剧情的演绎、内容的创编、舞蹈与配乐的编排与选择。
总之,构建中职学前教育高校课堂,助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丰富他们的学习感受,使其形成核心素养,并非一蹴而就的[3]。为此,教师既需具有多元化教学意识,引入创新授课方式,还需将学生视为教学工作的主体与核心,摆正教与学的位置关系,调动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好自身作为课堂构建者、组织者的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中心。在教育戏剧中,运用多媒体、道具、服饰等多样化辅助工具,使学生形成深刻的学习印象,主动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