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曦
(天津市血液中心,天津 300110)
1998 年10 月1 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八条明确规定: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卫生机构。《血站管理办法》也规定:血站的建设和发展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近些年来,社会用血量不断上升,献血事业宣传力度的逐步扩大,“互联网+智慧血站”成为全国各血站的发展方向,这对血站的管理、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血站的内部控制也越来越引起血站管理者的重视。采供血机构的经济活动,均以保障血液安全、满足临床用血需求为目的,通过采、制、检、供各业务环节实现资源配置,以预算资金为媒介进行各项活动。其可以概括为“以预算为主线,资金为核心”的经济活动,预算本身涉及大量的财政资金运作,涉及大量的经济资源和权力资源,对预算业务有效的管控,有利于血站资金的合理规划和使用。
从当前血站的外部环境来看,预算的重要性和现存的突出管理问题使得预算业务的内部控制势在必行。从各级血站本身来看,预算管理工作承担着各部门资金的来源使用、核算、决算等具体工作,全额拨款的血站的资金全部来源于财政拨款,日常经费支出由国家财政给予拨款支持;差额拨款的,专项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二者都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所以,作为获取经费的重要途径,“编制和申报预算”尤为重要,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是通过评价单位预算经费使用进度和完成采供血任务情况来确定的。可以说部门预算是各项工作的起点,预算业务控制在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预算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血站作为全额或差额事业单位,预算业务是财务工作的基础依据,为单位开展各项业务活动、实现工作目标提供资金支持。预算业务是指预算管理的整个过程,一般包括预算编报、预算批复、预算下达、预算追加调整、预算执行、决算和绩效考评等环节。这些环节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周而复始地循环,构成了预算业务体系。预算业务控制就是对这些关联的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近些年血站内部控制现状调研可发现,预算业务控制主要有如下薄弱环节。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血站反映一些部门预算管理意识欠缺,编制上报不到位、不精细、不及时。现有预算管理制度较落后、欠缺一套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包括预算组织、预算制度、预算执行及预算考核具体办法等,导致预算管理工作松散。
预算相关部门各岗位缺乏有效沟通,导致单位内部各科室之间在预算工作上不协调,整体降低了预算管理效率。加上预算编制整体时间紧、任务量大、财务科日常业务繁忙,如有科室不配合,就会导致编制预算时没有进行足够的调查、研究和论证工作,限制预算编制质量。并且,存在科室预算上报前没有经过充分调研与论证的情况,导致预算上报缺乏严肃性,随意变更性较大。
许多科室急用预算指标,没有按照预算调整的实际审批流程进行申请,先斩后奏,导致预算资金的控制难度加大,同时由于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导致有些科室在预算执行中随意调整预算,甚至基本预算和项目预算混用,造成批复的预算没有按预期用途得到有效实施。预算执行没有进行充分的分析,缺乏相应的预算预警,未能建立起有效沟通,导致预算执行进度偏快或者偏慢,预算执行与预算指标不符,进而削弱预算执行控制的效果,加之无法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导致预算执行出现大的偏差。
很多血站仅仅将绩效评价应用于年终决算之后,而不能在预算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充分利用绩效评价来促进预算管理工作的改进,尤其是缺乏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控,导致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价存在不重视、不规范、不科学之处。
通过调研发现,大多数血站没有树立预算风险防控意识,对预算业务控制方面的查缺补漏仅仅停留在每年一次的内控评价上,没有具体梳理过预算业务可能发生的风险,往往是问题发生了才进行事后控制、完善制度,没有事前控制。
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参与。血站管理层可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认识到预算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内部管理。同时,应全面梳理预算编制流程、执行流程和规范预算调整程序,根据业务需要完善内部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对预算执行的检查和监督,实现以规章制度规范单位预算业务全过程,保证财政资金安全有效使用。这里,重点优化预算编制流程、预算调整流程、预算执行流程,再根据流程进行制度上的优化,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并且,单位应向各科室明确已审定的业务流程,对于已由领导办公会审定后的预算指标,不应随意变更,树立预算严肃性。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原则中制衡性原则规定:内部控制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对于血站内部的运行机制,预算管理应进一步明确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2]。各部门具体职责如下:
(1)决策机构:预算管理委员会。其成员由血站领导班子组成,以领导办公会形式完成决策工作。主要职责是:审定单位年度预决算和预算执行计划以及有关预算调整等事项。
(2)执行机构:财务科,其主要职责是:具体负责预算管理工作,编制年度预算、决算方案;分析预算执行报告;检查、监督具体执行情况。审核预算及预算调整方案、执行方案。职能科室,其按照血站业务职责分工,在预算管理环节,对特定类型的业务事项进行统筹分配、汇总审核。主要职能科室及分工有:总务科负责管理设备采购、车辆购置和运行、维修费等汇总审核;供应科负责采血物料、办公用品的汇总审核;综合办公室负责招待费、献血反应赔偿费的汇总审核。科教科、人事科负责培训费、差旅费的汇总审核。这些职能科室汇总审核之后上报到财务科进行汇总。业务科室,其主要职责是根据业务工作计划提出部门年度预算、执行预算,接受单位内部审计和上级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3)监督机构:监督机构设在单位审计,主要职责是监督预算管理全过程、预算绩效评价、组织预算内外部审计。
血站应当建立健全内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和人事管理等科室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财务科及时取得并有效运用与预算编制有关的信息,根据工作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同时保障预算执行进度。
血站应对各科室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汇总,并定期召开预算执行会议,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改进措施。比如中长期预算执行率低、国家重大专项预算执行不到位或某些预算事项已超出预算金额等。可以考虑建立动态预警监督机制,使各预算执行科室第一时间了解预算执行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预算不足或预算超支现象的发生。
预算的绩效评价工作应与预算管理工作的目标一致。预算编报时,应符合预算绩效目标,完善考核指标体系;预算执行中,要按照预算绩效目标严格执行;预算完成后,利用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资金利用率等财务指标进行自评或委托专门机构进行专项考评,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和预算目标的一致[3]。最后,还应加强评价结果的反馈,把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给各业务部门、职能部门、预算管理委员会,各部门及时了解绩效评价的结果,据此制定奖惩措施。
建议各级血站应通过本单位的预算业务风险评估、内控评价梳理出本单位的预算业务风险清单及风险应对策略,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把控好内控体系的关键入口——预算业务,对预算资金严防严控。
受新冠疫情影响,献血人次减少,采血量急剧下降使得采供血事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血站纷纷过上了“紧日子”,面对采血收入的减少,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开展采供血事业,保障临床用血需求成为血站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内部控制中关键入口的预算业务控制,应得到重点关注。科学地编制预算、合理地把握预算资金的使用,对预算资金执行严防严控有助于血站渡过采血淡季的难关。各级血站一定要及时发现目前预算业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尽可能列明风险清单,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血站预算业务控制,从而进一步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为采供血事业的良性发展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