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华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第二中学,浙江舟山 316000)
生活化教学能给课堂教学增添活力,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与投入。初中科学教学注重让学生亲身体验、独立探究,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创新应用生活资源,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1]。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具,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的欲望[2]。以“组成地壳的岩石”一课为例,笔者为学生展示不同的岩石教具,并提问:“无论万丈高楼还是山川峡谷,都是由石头组成的。如这块大理石,是我们生活中许多雕像的主要材料;而这块雕刻精美的石头,我们称之为玉石,在生活中常常被做成精美的首饰。它们都是石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石头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各种“石头”的结构特点和成分学生了解较少,因此,笔者的提问引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收到了很好的课前导入效果。
趣味实验现象明显,便于学生观察,能够调节课堂氛围,是激活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的“金钥匙”,能够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充满期待[3]。以“水的浮力”一课为例,笔者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生鸡蛋在水中上浮的小魔术。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取材生活中常见的生鸡蛋,将其放入水中。鸡蛋沉入水底。笔者对学生说:“老师念一段咒语,再搅动杯中的水,鸡蛋就能够浮上来。”很多学生表示不相信。笔者一边念着“咒语”,一边搅动杯中的水,并在水中悄悄放入事先准备好的食用盐。当杯中的水静止后,鸡蛋漂浮了上来。学生虽然仍不相信笔者施展了“法术”,但想一探究竟,对这堂课充满期待。
初中科学学科涉及的内容五花八门,大到空间宇宙,小到微观粒子。因此,课堂导入方式并非一成不变,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创新导入方式,使课堂导入环节更具生活性与趣味性,充分发挥课堂导入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设备让直观展示更为方便,这远比教具与语言的结合描述更为丰富、准确、生动。以“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一课为例,教师单纯地展示静态图片或用语言进行描述,会显得苍白无力,而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地壳变动引发的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从而让学生突破思维的藩篱,对科学知识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实验仪器是教师开展初中科学教学活动的重要教具。配备是条件,管理是手段,使用是目的,教师要对每一种实验仪器都有充分的了解,在教学中进一步利用现有实验仪器,充分发挥实验仪器在科学实验活动中的妙用及应有的价值,进而为学生更好地设计生活实验。以“注射器”为例,其不仅具备较好的气密性,使用方便,还能经受较高的温度和一定的压力。注射器的管上还有刻度,所以它也是一种计量仪器,如可以用它代替量筒等实验仪器,量取液体的容积。它是一种透明的装置,能够使实验操作者更为直观地看到具体的科学实验现象。
初中科学教材中的实验是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的,但其中不乏不易观察、反应过慢、较为危险的实验。对此,教师要对现有实验进行改进,让实验现象易于观察、反应速度适中,并且让危险系数降到最低,以便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以“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一课为例,教材中的实验是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入或从瓶中抽取空气,使瓶内的气压发生改变,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瓶中水沸腾的现象,从而深入了解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但在这一实验过程中,学生只能看到水沸腾的现象,至于多大压强下水的沸点是多少,学生并没有获得一个准确的数值,只能机械记忆前人探究出的数值。因此,笔者在改进此实验时添加了压力表与温度计,这样能够让学生更为直观地看到实验现象与数据,使其对知识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
初中生虽然没有了小学生的稚气,但仍具有爱玩的天性,在实验中难免出现贪玩的情况,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切实地进行实验操作,掌握科学知识,还极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因此,教师要优化实验流程,设计周密的实验活动。例如,在“研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实验活动中,笔者并不只是让学生拿着纸条吹气,而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吹气”分成不同的强弱等级,以此记录不同等级的吹气下纸条被吹起的高度。这样,学生的实验操作就由“玩吹气”变成了“记数据”,虽然没有准确的数值让学生记录,但能让学生由“玩”转变为“学”,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师生互动既能保证实验活动顺利开展,又能增强实验活动的有效性,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实验活动,深入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科学实验加强师生互动,不仅要用神奇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积极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现象与过程,还要用生动的语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与质疑,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而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作用。
课后作业是教师按照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学生课堂表现为学生布置的,用于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课堂内容。当前,教师较为喜欢布置客观、便捷的“文字”作业,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初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初中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重于文字。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迁移应用知识,是初中科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初中科学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可以设计家庭实验,让学生在进行家庭实验后把实验的设计、步骤、操作转化为文字,这样的课后作业才更有意义。例如,在教学“家庭用电”时,笔者布置了“绘制家庭电路图”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家的情况初步绘制家庭电路图,并检测自家的插座是否符合用电标准、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这样就能让学生把知识迁移到生活中,更深刻地掌握家庭用电的相关知识,今后家庭用电出现问题时能够从容不迫地轻松解决问题。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开展科技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还能够让学生摆脱教材的束缚,接触更广泛的科技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良好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进一步提升科学能力与科学素养。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带领学生参加小发明、小论文等竞赛活动;在校内培养食用菌;调查校内外常见植物;开展科技夏令营活动等,从而让学生走出课堂,拥抱大自然,实现学以致用。
总而言之,初中科学学科是对生活现象的研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并非朝夕之事,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优化课堂导入,改进科学实验,开展实践活动,以此创新应用生活资源,让学生在深入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学以致用,学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