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燕
(江苏省江阴市春申中心幼儿园,江苏江阴 214400)
幼儿园的教育课程资源丰富而随处可见,可利用的自然资源是开展游戏活动的素材。 园本文化是幼儿教育生活中的隐性教育资源,蕴含着丰富、多元的教育元素。我园本学期从幼儿熟悉的春申君文化中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扩展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并有效地将幼儿生活经验与各种教育游戏活动相融合,对我园东面的小菜园进行有效开发与利用,让幼儿在生活化的田园游戏和农乐园环境中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积累生活和学习经验。
幼儿园教师应充分发现和灵活利用园所内已有的各类自然教育资源,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园本特色,共同为幼儿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拓展新的教育课程。在组织和实施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周边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1]。我园本学期结合春申君文化,将战国时期的农耕文化内容与园部的自然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利用园内小菜园的自然资源,对“农乐园”园本课程游戏进行探索和实践。
我园地处黄山之滨,君山附近,与黄田港公园相邻。追溯历史,江阴南有季子,北有春申,即春申君。春申君名黄歇,春秋战国有名的贤臣。我们春申中心幼儿园就以“春申”为名,自当名实相副。今年暑假,我园充分挖掘春申文化和春申精神,对园所环境进行了改造,在园门口请专人设计订制了一座春申君的雕像;在东操场围墙进行农耕文化的涂鸦彩绘,描绘了农田播种与收获等劳作景象;在墙边开辟了一片泥地,作为班级幼儿责任田,由中班师生进行承包种植,中间特留出一块草地布置了民间收集的各种农具,如石臼、铁犁、石磨、锄头、钉耙等,用架子和艺术呈现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农耕文化。
我园的菜地在城区幼儿园中是比较难得的自然资源,能够拓展幼儿的户外游戏内容,为其体验农耕文化提供了空间。我们中班组各班师生“圈地辟田”,同时发动家长收集各种适合幼儿种植的种子。经过全班师生共同讨论和商量、前期的家园共同调查统计等,我们决定不同的班级种植不同的农作物,突出班本个性化种植。比如,中一班收集了小麦、玉米、谷子等种子;中二班收集了花生、芝麻、黄豆等种子;中三班则商量与其他班不一样,准备种萝卜、白菜、土豆等蔬菜,还收集了许多小铲锹、喷雾器等种植、农用工具。经过前期种子收集、与家长共同商量如何种植,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分别开展了种植活动。每天的做操前、中午散步时间、下午体育活动后,都是幼儿分组对小菜园进行浇水、拔草、探究观察的好时机。在师生的精心管理下,小菜园里的种子真的发芽了。幼儿兴奋得天天去看,参与种植的兴趣更浓厚了。
丰富的园本化自然资源,对幼儿来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幼儿园的小菜园、草地、果树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可利用的教育资源[2]。我园教师通过对农乐园的自然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了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在农乐园环境的创设中,我们充分体现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幼儿与周边创设的丰富环境积极互动,寓教于丰富的游戏环境中,真正实现“玩中学,学中玩”。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也是我们的活教材。”大自然是最适合幼儿开启快乐游戏的源泉。小菜园的开发,为幼儿打开了户外田园游戏探索的大门。在以往的教育中,我们在环境营造上一直存在一些误区。比如,幼儿园环境创设只追求形式,而忽略了环境的教育作用。在本学期,我园充分认识到对园内已有的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参与意识,还能极大地引起幼儿的持续探索欲望。在“农乐园”班本课程生成和开发过程中,各班根据小菜园种植植物的不同,分别有侧重地生成了“农乐园”系列班本课程,如中一班的“玉米飘香”、中二班的“芝麻豆趣”、中三班的“浓趣萝卜”等。中一班的“玉米飘香”重点围绕玉米的种植、发芽、生长观察、日常维护、收获采摘的过程开展系列游戏活动;中二班则围绕芝麻和黄豆的种植、生长过程、收获后的采摘及后期加工开展了一系列游戏活动;中三班围绕萝卜和其他几种蔬菜的种植、生长维护、收获及后期加工等开展了系列游戏活动。各班课程内容各有侧重,同时游戏内容丰富多彩,体现了班本课程的特色。
随着各班“农乐园”游戏课程内容的确定,在各班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努力下,活动层层深入,师生将种植、后期管理、收获采摘等活动拓展成各种富有情趣的游戏活动。游戏深入开展,让农乐园游戏变成了幼儿每天最喜欢的户外游戏活动。例如,三个班级的生成活动,都有种植、浇水、施肥、收获的过程,因此,三个班级在小菜园里一起开发了联动式游戏。以种子发芽实验为例,在种植初期,幼儿分别将收集来的玉米、芝麻、黄豆、萝卜等种子进行班内发芽小实验。幼儿通过普通播种、盖薄膜发芽、幼苗种植移栽等几种方法来比较哪种方法能让种子快速发芽,提高了幼苗成活率。幼儿利用竹排、竹筒、水管、水壶等搭建了有趣的灌溉小水系,从水源处引流水进入试验田,然后进行观察和记录,将日常的普通浇水活动演变成有趣的三个班级的串联式科学探索游戏,促进了整个种植过程的动态管理。还有的游戏大串联活动是在收获过程后,比如,幼儿结合收获的玉米开展了系列化游戏,如晒玉米、剥玉米粒比赛、爆玉米花、玉米棒艺术制作多种生活体验类游戏活动。中二班围绕收获的芝麻、黄豆,拓展了晒芝麻、洗芝麻、舂芝麻、包团子等生活类游戏活动。中三班围绕收获的萝卜开展了拔萝卜、洗萝卜、切萝卜、腌萝卜干、拌萝卜丝等活动。这个大串联是游戏过程的串联,整个活动先是在班内开展,然后打破班级限制。由于游戏地点都是在户外农乐园里,几个游戏点很近,所以每天户外游戏时,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各自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游戏,活动项目也是根据当天的情况进行选择。由于打破了传统的班本限制,幼儿在游戏大串联过程中,突出了活动的开放性、自主性优点,大大激发了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这样的活动实现了幼儿的动态管理,满足了幼儿更多的探索欲望,促进了其社会性交往能力的提高。
在幼儿园创设的丰富多彩的环境中,幼儿通过自身与周边环境不断相互作用获取相关的知识与信息,并运用自己已有生活经验与知识体系,促进认知、情感、能力方面的发展,获得不同程度的成长。随着“农乐园”课程游戏的深入开展,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提高了能力,获得了全方位发展[3]。
“农乐园”课程游戏有别于教室里的其他课程游戏,最突出的是它体现了活动环境的独特性,给予幼儿真实的生活体验与操作,给幼1儿带来了一些全新的体验。同时,整个种植、管理、收获等游戏过程,是通过师幼共同创设的有情境、有情节的活动,师生也会根据季节、气候、节日等设计一定的情节。
农乐园游戏与真实的农民劳作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游戏是生成性课程,随幼儿的兴趣而发展变化。其次,没有强制性的任务,种植过程就是探索的过程。没有对和错,幼儿将游戏变成了持续研究的过程。最后,农乐园游戏的情节是多变的、有趣的,具有探索性和可操作性。幼儿在小菜园的角色是多变的,有时是小科学家,有时是小农民,有时是游客,有时是美食家,有时是水利工程师,有时又是小导游……多变的情节,让幼儿随着情节的变化体验到多种有趣的角色。这些实际操作和亲身实验能够促进幼儿快乐成长。在游戏进行到后期,师生打破班级界限,在中班组开展农乐园游戏大串联。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喜欢的游戏去参与。这是游戏的升级版,换了场地空间内容,给幼儿带来了新的体验。幼儿结合已有的游戏生活经验拓宽了思路,丰富了游戏的情节和内容,探索了更多的游戏玩法,如农家菜外卖服务、农家乐旅游、农家乐艺术品集市……教师提供的空间越大,幼儿的潜力就越大,他们收获了愉悦体验、经验积累。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一直伴随幼儿的成长,给他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童年记忆。在幼儿园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园内的各种游戏活动都能使幼儿感受到童年是快乐且值得回忆的。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无时不变,即生且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我园的农乐园游戏与生活活动息息相关,即幼儿园的生活处处是教育。例如,在中一班的“玉米飘香”生成课程之剥玉米粒游戏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不同的工具,让幼儿尝试运用不同工具剥玉米粒,一方面体验快速剥玉米粒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积累运用新工具的经验,在玩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又如,在中二班的舂芝麻游戏、包团子等生活类游戏活动中,幼儿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在运用石臼舂芝麻的过程中,体验到舂芝麻的快乐;在做芝麻团子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制作手工团子的乐趣。再如,中三班的萝卜地收获了胡萝卜、白萝卜、红萝卜等,他们在小菜园里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只见在秋日里,有的幼儿用小铲子挖萝卜,有的幼儿用小锄头翻萝卜,还有心急的幼儿徒手拔萝卜,旁边的小音响里放着《拔萝卜》的音乐,他们一起边唱边拔萝卜。拔完萝卜后,幼儿有的洗萝卜,有的切萝卜,还有的腌萝卜……我们能够看到他们在阳光下忙碌的身影,听到他们自然开心地聊天,看到他们积极地互动。在农乐园这一方土地上,幼儿能体验到日常生活中不能体验到的内容,参与各种有趣的游戏,加强了互动交流,体验到无穷的快乐。这种快乐伴随着幼儿每天的游戏,让他们有不同的感受,鲜活而变幻无穷。
综上所述,随着我园课程游戏化研究的不断深入推进,“农乐园”游戏园本课程初步形成,也让教师对园本课程有了全新的认识:农乐园游戏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游戏、生活和幼儿园课程的关系,进一步深入理解了“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理念,加快了我园课程游戏化的研究进程。我园本学期重点围绕已有自然资源对农乐园游戏和相关材料展开实践研究,并在中班组开展“农乐园”游戏园本化课程实践,通过园本化课程游戏的开发与利用,转变了教师的课程游戏化教育理念,更让教师把生活、游戏、教学有机整合起来,渗透到一日活动及户外游戏中。“农乐园”游戏课程让幼儿鲜活的生命和丰富的生活状态紧密相连,使幼儿教育更加亲切、富有实效,也为教育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为其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