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晓玲
算算教龄,也有11年了,对于自己所上的课,部分是满意的,一部分是不很满意的。为了不让自己闭门造车般的前行,我也看了听了同行的许多课,有精彩的,也有感觉缺失了一些东西的。比如说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吐词含混、缺乏激情,学生没精打采,乃至酣然入睡等。对于从1至6年级一直跟班的老师来说,虽然课堂掌控比较容易,可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安排都能如此,有时中途接班的老师,面对孩子的种种状况,不知如何是好,总想着换着新花样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可孩子们适应与否,也是个问题。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怎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更让学生喜欢?在这里,本人就刚才所提到的问题谈一谈自己的拙见。
小学虽不比高中、大学,要求老师要有渊博的、丰厚的专业知识,但扎实的专业知识却十分必要,因为这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老师口才再好,如果没有比较过硬的专业知识,那么上起课来讲什么呢?我拿语文课堂上的“表达方法”来举个例子:人教版6年级语文下册14课《凡卡》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依据讲解,孩子们能通过凡卡的回忆内容,判定文章用了插叙的写法。就此结束了吗?课文的教学目的达到了吗?不,我们可以联想一下还有哪些课文运用了插叙的写法,除了插叙,还有怎样的叙述方式?《卖火柴的小女孩》《灯光》《十六年前的回忆》等课文的表达方式倒叙、顺叙也会顺理成章地重新搬回课堂。可是对于表达方式的范畴又何止叙述方式呢?表达方式,由“表达”和“方式”合成,我们常说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指文章的写作方法,以及这种方法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形式特点。主要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五类。而“插叙”只是叙述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借此机会,亦可以向学生们讲解清楚。所以说,即使是小学老师,也还是要有扎实的或者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行。如何才能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呢?这既要靠原来读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要靠后来教书实践中的不断积累,比如看专业书籍、专业杂志,多听文学讲坛,或看与专业有关的课外读物,不断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只有这样,上起课来才有内容,オ有说的,オ有讲的,并且也不至于照本宣科,平淡无味,强制学生死记硬背了。
有很多老师不注意这一点,导入新课落俗套,结束不新颖,甚至于根本就没有导入和结束这些环节。一节课有一个好的开头和好的结尾,并且前呼后应,那是很受学生欢迎的,尤其是个性化的开头和结束更能吸引学生,听完课的学生才会意犹未尽。
字迹工整,板书规范,让人赏心悦目,学生自然也就更领情了。如果书写潦草,满黑板到处乱画,它会让人心烦意乱,烦躁不安,学生也就自然给老师的课打了几分折扣。特别是不规范的简化字和错别字更容易让学生对老师“刮目相看”。板书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简洁明快的黑板板书可以使人心情愉悦,学生会对老师肃然起敬,竖起大拇指,从心里面佩服:我们的语文老师真不错!
讲课的声调要合适。声音小了,一是有些后排学生会听不清楚;二是不能镇住课堂,学生思想会开小差;三是课堂气氛低沉,学生没精打采,昏昏欲睡。如果声音洪亮,语速适当,讲述又是抑扬顿挫,那样课堂就显得十分得体,师生配合特别融洽。
老师上课理所当然应该热情饱满,更何况有很多课本故事背后的内容本来就趣味横生。如果老师的爱恨情仇溢于言表,倾洒于课堂教学中,表露于讲课里,就能够使人心情亢奋,跃跃欲试,如遇其人,如临其境,学生觉得听课完全就是一种艺术性的享受,既增加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净化了灵魂,教室里会高潮迭起,掌声不断,学生会由衷地直叫:精彩,精彩,简直是太精彩了!比如《囚歌》简短的几句话,把叶挺的雄心壮志和不屈服的精神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也借机讲述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的过程,听之过后,孩子们无不为蒋介石的无耻行径而愤慨,也为叶挺的铁骨铮铮而钦佩,同时为他在空难中逝世而惋惜不已。我认为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意义的课堂,孩子们才会跳出课本,开辟出另一番天地来。
现在反观我以前的教学,有一个不好的习惯,总是站在讲台上不住地讲,结果哪怕是讲得内容再精彩,还是忽略了学生,学生反应冷淡,师生互动情景交融也就不够,自然讲课就失色不少。反之,如果老师走下讲台,进入学生之中,在教室里来回走动着讲课,以感性的目光不停地与学生互动,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增强学习的效率。
曾经有个教授统计过他所听的几堂课,老师“啊、嗯、这个、那个、知道了吗?明白了吗?听懂了吗?”等的口头禅占据了课堂的20分钟之久,其实这很不好。当然,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要改变它也不容易,但是并不等于就改不了,只要坚持,是能够,或者基本能够克服的。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突飞猛进地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不懂得使用、或者是不善于使用,那是要落后的,要被淘汰的。教学中,课堂上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是十分有助于教学的,因为它信息量更大,知识面更宽,比起传统教学来说,它更直观,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但值得指出的是,纯粹依赖于现代感,技术教育手段,也是不可取的,我们只能把它看作对传统教学的辅助手段,如果能够把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综合两者的长处,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人们都说教无定法,学无止境,的确如此。作为教师,也要努力学习,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做一个有心的老师,这样才能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大量全方面发展的新世纪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