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尤芹
(辽宁省本溪市第四高级中学 辽宁 本溪 117000)
所谓公民意识就是指在一个国家中,每个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的地位,和在国家中需要履行的权利和义务都有充分的自我认知。随着新高考的实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式发生变化,改变传统要求学生盲目背知识点的教学方式,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点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即法制意识,道德意识,环境意识,世界意识等等。因为是高中生相比于初中生来说思想更加成熟,已经初步具备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的能力,通过历史事件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能够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
历史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历史是已经既定形成的,但是历史是后人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来判断历史具体发展过程中每个人物在历史事件发展中的角色、位置和作用。历史就像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怎么说怎么是。由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灵活、多角度地引导学生对历史现象展开思考,增加与历史之间的联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教师应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所含有的公民意识教育内容。比如在必修一教材中主要体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讲解近代中国反侵略、反压迫、求民主的教育专题,比如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一系列反侵略、维护祖国主权和领土统一的战争。在课程讲解完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带领学生开展历史纪念日活动,比如9月8号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抗日战争纪念日优秀作文评比活动,引导学生在作文里面充分体现中中国人民是多么团结,多么坚韧不拔,10年抗战最终取得胜利,迎来新中国;或者在抗日战争纪念日那天带领学生一起采访参加过抗日战争的红军爷爷,整理成采访资料,让学生在文章中充分认识到日军侵华战争对我国各族人民造成的伤害,从而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有十分庞大数量的历史影片根据过去真实的历史故事改编而成,有纪录片、电视剧、电影等多种媒体形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设施设备,组织学生一起欣赏历史影片,在影片中引导学生更加详细的了解中国各项制度的产生背景,了解不同地区的社会习俗,从而推动学生逐渐形成公民意识,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社会责任感。比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相关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单独抽出来两节课,为学生播放《南京大屠杀》纪录片,通过赏析影片,增加学生对抗日战争当时社会环境的了解,了解战争的残酷,增加学生对和平的热爱,增加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公民意识,应开展教育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乡土历史教育活动,锻炼学生社区服务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因为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习俗和历史文化。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乡土历史教育活动,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家乡所含有的地理优势、自然优势、历史优势,让学生在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增加对家乡淳朴文化气息的理解,增加对家乡的认识和认可。比如在学习完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之后,学生已经充分了解中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的演变。这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所在地,引导学生尝试查阅资料,了解当地历史长河中都发展过哪些朝代,有哪些历史文化古迹和历史事件值得纪念。比如陕西西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名称古都,历史文化深厚,定期举行国际书法年会、古文化艺术节、兵马俑石榴节等具有西安特色的节日,通过带领学生一起参加这类节日,增加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综上所述,传统的高中历史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今时代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无法满足学生公民意识的需求,由此在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历史纪念日活动,增强学生爱国情怀;带领学生一起欣赏历史影片,更加形象生动的感受历史的变迁、感受历史人物的伟大事迹;组织学生开展乡土历史纪念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增加学生与历史的情感沟通;不断加大教育宣传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勇于承担自己在社会上的责任。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不断增加人文素质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