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健康体育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2021-11-21 16:27王远鹏厦门市巷东中学
灌篮 2021年6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教师中学生

王远鹏 厦门市巷东中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入及人们对生活水平的不断追求,社会对健康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中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承载着今后社会发展的重大责任。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教师,要肩负起培养社会“四有”一代新人的重要使命。教师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学观念滞后,无法深刻把握核心素养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等精神实质,导致了学生的运动能力及健康水平等无法得到有效提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着力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紧抓学生接受体育运动技能学习的重要时期,大力培养中学生的运动兴趣,加强学生全面系统的训练,改善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健康行为等。

一、当前中学生健康体育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

“健康行为”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有效地改变了教师以往只注重运动技能及技术传授的传统教学思想,凸显了健康体育行为在体育教学活动及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1]。教师要本着“终身发展”的教育思想,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与技能学习,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明确体育锻炼的价值,养成科学健身的良好习惯,促进综合体育能力及学习素养的提升。

(一)缺乏系统的健康体育知识学习

长此以往,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比较注重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健康知识的传授,导致了学生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促进自身发展的健康知识。在走访调查及与日常学生交流中发现,学生都面临着这样一个困惑,那就是他们无法在运动中有效地预防伤害。例如:未能结合运动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充分的肢体活动;在运动结束后未能科学补充水分和健康饮食;误以为高强度、长时间的训练更能促进身体健康的发展;不懂得通过改善饮食来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多数学生未能明确课前热身活动的功能和效果,导致他们抱着一种可有可无、敷衍了事的参与态度,从而失去了准备活动的实质性作用,这与学生缺乏系统的健康体育知识教育有着密切关系。

(二)体育锻炼存在一定的误区

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发展时期,天性活泼好动,由于经常受到不良锻炼环境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他们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误区:

1.只要参与锻炼就有益于身心健康。其实,他们忽视了这么一个现状,那就是在身体机能不适的情况下坚持体育锻炼,不仅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而且不利于身体的恢复。

2.运动时间越长越好。很多中学生未能根据自己的素质基础、体能状况等实际,在运动中毫无计划、毫无目的地追求所谓的锻炼时间和强度,从而导致了经常出现疲劳、损伤及酸痛等现象。

3.运动后未能科学补充水分。许多中学生在运动结束后都有一种不良的习惯,那就是迫不及待地进行大量、快速的饮水,未能明确温淡盐水等在缓解运动性疲劳等方面的作用。

4.运动结束后立刻蹲坐休息。几乎所有的中学生都面临着这种窘状,那就是一旦停止运动后,就迫不及待地或坐在地上或原地蹲着进行调整、休息,他们未能掌握科学的放松方式和正确休息方式,未能明确运动后,尤其是完成高强度的运动训练后立即“蹲坐休息”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危险性与伤害性,未能掌握科学的放松方式和正确休息方式。

5.女生未能明确生理期间的锻炼方式。很多女生总认为一旦出现生理期,就不能从事体育锻炼,取而代之的是请假、休息、见习等,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她们未能明确在痛经或血量轻微的情况下,进行适当运动能给人体机能状态带来改善,及有利于缓解经期不适等作用。

(三)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大多数中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时候,他们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可谓积极性很高,但他们更多的是把体育运动当作身心调整的一种方式,而忽视专业运动知识和运动损伤预防的学习[2],例如:在湿滑的场地上、在下雨天中继续活动;冬季训练时未做好保护与帮助工作;未能认识到准备活动及放松运动对人体恢复的重要性等,尤其是不遵守相关的练习要求、练习规则,导致了许多学生出现意外而受伤等现象,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并提出练习要求、规则及其注意事项,对技术难度较大的动作,教师可简化规则,充分发挥学生相互保护、相互帮助的作用,降低体育运动的危险系数,从而保障学生练习的安全性。

(四)未能理解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

目前部分中学生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偶尔参加体育锻炼也是在学校、年段统一组织下进行的,导致了他们未能注重体育技能的掌握,缺少了体育运动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例如,在学生未能理解与把握运动技能形成特点时,只能机械性地进行训练,这种周而复始的重复性训练,不仅容易造成学生失去锻炼兴趣,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健身行为和运动能力的形成。尤其是体育专业能力的学习,需要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锻炼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科学锻炼方法,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的体育行为,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促进基本健康技能的形成。

二、培养中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有效举措

培养学生健康体育行为不仅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要理念,也是每个体育教师要培养的育人目标。教师要深刻领会到体育教学活动在形成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积极采取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措施,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及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营造健康体育行为的良好氛围

学生的健康体育行为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实现的,必须有效利用互联网等信息资源,强化和丰富他们的健康体育意识[3],例如:体育健康知识不仅可以融入课堂教学,还可以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如根据教学内容与育人目标,充分借助校园板报、主题讲座、图片展览及开展新颖有趣而多元的社团活动等健康教育专题活动,不断拓宽学生的健康教育领域,提高学生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参观及课外体育活动等,不断丰富适合学生的科学健身及健康教育知识,以营造较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体育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知识教育,让学生明确良好的健康体育行为对促进自身体育锻炼、终身发展等的重要性,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中。

(二)实现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融合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有效整合学校相关的教育资源,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打破长期以来建立的体育课以运动技能教学为主的形式,采用阅读、分析、交流、研讨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将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施对学生健康知识的教育,并使之有效地指导体育锻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与思考中掌握必备的健康知识和健身技能[4],例如: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教会学生安全运动的原则,同时懂得在运动及现实生活中安全避险的方法,尤其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如:扭伤、抽筋、运动性晕厥或运动疲劳等,要应用已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处理;又如:结合学习与生活案例,并将之与知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生掌握安全避险知识储备,提高学生增进健康的本领,更好地促进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及实践运用能力的形成。

(三)发挥家、校、社“三位一体”的育人功能

为了确保学生健康体育行为培养的有效性,不管是学校,还是体育教师都要明确“学校、家庭、社区”在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在挖掘和丰富“三位一体”育人内涵的同时,促进“三位一体”的有效合作。学校的体育教育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这对改善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生存和生活能力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然而,它也存在着诸如:针对性不强、灵活性较弱、情感感染力不够等不足,如果能充分发挥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合力作用,就能突显其培养优势,扬长避短,努力做到在内容上相互补充、扩展、完善,在培养方式和方法上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四)发挥“师为主导”的育人作用

学生健康水平能否得以有效培养和提高,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学生是否能养成健康的行为和良好的锻炼习惯,而这却离不开作为重要育人场所的学校教育和作为学生伙伴者的体育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尤其是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无时不再无时不在地影响着学生的健康体育行为。教师要不断充分发挥自身在育人的组织和实施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卓有成效地加强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积极向学生传播健康体育知识,规范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让学生从小树立科学健身的锻炼意识,不断帮助学生纠正和改进错误的技术动作及不良的体育运动习惯等,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健康体育观念,为培养具有终身体育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健康体育行为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所能实现的,它是一朝一夕的漫长过程,体育教师要结合时代教育的背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精神,充分考虑到教师教学、家庭教育理念、社区运动环境、学生自身学习方面因素,努力营造健康体育行为的良好氛围,实现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高度融合,形成“家庭、学校和社区”合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得以和谐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教师中学生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