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玉婵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第二初级中学 广西 贵港 537100)
在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展开导入教学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信息技术能有效的转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转变教师落后的教学理念,促使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化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将课堂还给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融入信息技术的化学课堂中进行思考和探究,强化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氛围及教学形式,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其次,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还能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结合自身学习需求开展多途径的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在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导入教学优势开展问题导入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及探究积极性和意识,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联系自己掌握的化学知识点解答相应的问题,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积极性,明确信息技术下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目标,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及教学有效性[1]。如在进行“原子的构成”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原子的理论知识点及概念较为抽象难懂,极易导致学生理解不全面及产生认知冲突等现象的出现,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开展导入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微观世界中原子的构成及分化视频-粒子散射实验视频,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在看到视频之后,你们觉得微观世界中是否存在比原子更小的粒子?”在提出问题之后激发学生自主的思考和探究,让学生深入视频资料中进行积极的观察、分析、思考及解答,促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丰富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学属于较为重要的构成部分,教师在开展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在重视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基础上导入相应的化学实验,通过实际的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更加贴近和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并掌握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各项技巧及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及综合实验能力。在利用信息技术导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校实验室无法完成的实验以实验视频的过程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形式更加了解整个实验的过程,深入实验操作过程中进行观察与思考,缩小学生与化学实验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化学实验中进行思考、分析、归纳及总结,强化初中化学课堂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化学素养,提高学生化学综合能力[2]。如在进行“稀释浓硫酸”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这一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危险因素,教师为了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基础上更好的让学生观察及了解整个实验操作的过程,应该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开展创新的实验教学,在课堂导入环节以实验视频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深入实验中进行仔细的观察及分析总结,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及认知水平。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以往单一的以教师单向口头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应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化学学习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以信息技术为主线积极的设计相应的微课视频,并将微课视频上传至学生的学习平台上,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的学习,并将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或不解在第二天的课堂上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接收及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或疑问,继而将其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眼前,要求学生以小组探究的形式进行自主的思考和解答,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化学素养,促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3]。
在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积极的开展化学概念导入教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导入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入教学等多元化的导入教学措施,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及学习资源,转变传统化学课堂的教学形式,提高化学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