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凤
(江苏省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 江苏 宿迁 223800)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的体验与思考,通过自主学习达到行为上的蜕变。课堂作业是学生将课堂知识纳入其学习过程的重要手段。它也反映了对教育要求和目标的掌握,并且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课程需要重视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提高,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促进智力与思维创新能力的均衡发展。数学学科素养的内涵是丰富的,拓展性作业能够强调学生与环境间的交互作用,将作业拓展到学生生活中去,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身心交融式的发展。在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成长的同时又能够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2 满足学生学习兴趣需求。作业优化中要强调作业的拓展性布置,将作业优化重点放在拓展和创新上,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建立舒适、快乐和成功的学习体验。拓展化作业涉及的学科领域非常全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来促进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好奇心的塑造。它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学习需求,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也可以满足学生的其他个性发展需求。
1.3 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主探究。作业拓展性的优化中有必要扩大数学的学习应用领域,以便学生可以拓宽视野,交叉、渗透和整合各种书籍、报纸、期刊、社交活动和新闻等渠道信息,都可以用作作业设计材料。拓展性作业为学生随时学习数学提供了机会,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2.1 作业设计的拓展性优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兴趣与身心发展规律,小学高年级是与初中数学课程相衔接的重要时期,根据年龄与心理发展规律设计作业是十分必要的,要保证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是身心愉悦的,积极地投入到作业中去,充分调动感官参与,促进学生全面进步[1]。例如,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一课为例,广大数学教师都知道,和与积的奇偶性是小学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首先要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复习奇数、偶数、合数的概念,学生之前已经学会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也已经掌握了数字的奇偶概念,在脑海中架构起整数数学的框架,围绕本课的知识展开结构,借助精心设计的自主作业学习单,引导学生在经历“举出例子——猜想规律——对比验证——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结构后,自主进行思考,这样的变化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能动性。
2.2 布置信息化作业提升拓展性。随着手机和便携式笔记本的普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电子化。无需花现金消费,无需外出就餐,甚至无需购买纸质书来阅读。信息化作业的到来对传统作业进行了知识上的拓展,实现了家校一体化。传统的方式是让老师在课堂上分配作业。通常,在完成课堂练习或老师的口授后,它会传递给每个学科的代表,并递交给老师进行批改[2]。但是由于小学生家庭情况不同,有一些家长在课后并没有能力去辅导孩子的功课,尤其是随着小学高年级数学课程越来越深奥,许多家长课后辅导已经“力不从心”,这时就显露出电子化作业的优势。在一些偏远山区,教学力量薄弱的地区,信息化作业的介入能有效地实现教育公平。例如,著名的作业APP“作业帮”携手教育部相关课题组,利用在线教育平台,Google始终致力于为学生,老师和父母提供更好,更智能,更个性化的教育服务。通过技术的力量和人工智能的智慧,区域之间的教育水平差距将得到缓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全面应用可以有效缓解师资比例失衡的问题,跟踪和分析学生的学术能力和习惯可以形成用户的学信息库,从而使教师能够准确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并进行个性化的拓展性家庭作业。
2.3 利用家庭资源进行作业拓展化。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时应注意家庭成员的参与性,还应注意不同家庭层次的参与性,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分层,家庭作业的也应分层,这样能满足不同学生对于作业的需求[3]。坚持作业优化拓展性原则,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家庭资源,让家长也参与其中。还要注重作业设计的客观性,通过巧妙地利用家庭成员的参与和家庭生活,教师可以根据各种作业的设计目标,有针对性地使用家庭资源,通过家长会议,网络交流平台,日常家庭作业反馈和其他活动,指导家长参与,阐明适合家长参与的方法,并在必要时为家长提供合理的帮助,使作业变得更加有趣,更具有拓展意义。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拓展性作业在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坚定信念,以实践优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经验,设计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学目标一致的拓展性课程作业,让学生看见数学作业不再“头疼”,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