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娟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邳城镇泇北小学 江苏 徐州 221300)
民间故事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和地位,民间故事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画面生动形象,符合儿童的心性和审美的需要,能够激起儿童的学习兴趣。
故事复数要求有序、有形、有味,民间故事语言简洁,极具口语化的特征,不用老师讲解,学生也能读懂文章表述的内容,是适合学生复述的好教材。创造性复述要求学生在专项编排、集中训练后能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文本复述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阅读理解与情感体验,加入合理的联想,把故事讲的更吸引人,实现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升,以及思维品质的深渊发展。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创造性复述故事,《牛郎织女》是本单元一篇以民间故事题材的课文,笔者在进行这篇课文的创造复述教学时,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思考。
1.1 提供小标题。根据《牛郎织女(一)》的课文结构,可以把内容概括为下面几个小标题:
(1)“受尽欺压,生活艰难”。
(2)“与牛为伴,亲密无间”。
(3)“老牛指点,湖边等候”。
(4)“互诉衷肠,结为夫妻”。
根据这几个场景进行复述故事,在理清故事脉络,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让学生以口语化的方式,抓住课文主要情节展开想象。小标题是整个故事主题的凝练,学生根据小标题的提示,逐个展开小标题,对小标题的主题进行加工、联想、创造。既能保证故事的完整性,又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2.1 抓住留白、添加情节。《牛郎织女(一)》是以牛郎的经历为主线进行描写的,围绕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文中写道“哥哥嫂嫂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这里面采用了略写的方法,没有具体描述哥哥嫂嫂的话语和具体事件,可以抓住这一略写部分进行扩充,让学生展开想象、创编、添加情节,增加对话、动作、心里、环境等描写方法,把哥哥嫂嫂如何虐待牛郎,如何欺负年幼的牛郎的情节描述细致,不仅仅局限于“吃剩饭、穿破衣,睡牛棚”这么简单的几句话。抓住留白,发挥学生想象空间,想象哥哥嫂子对待牛郎不好的具体事件细节,借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在符合原文的情况下,把故事创编的生动形象。如一个学生根据这个留白,这样叙述道:
一天牛郎放完牛回家,饥肠辘辘的,想去找点吃的,希望找到一些红薯填饱肚子,牛郎一边翻动锅盖一边想:“昨天嫂嫂还剩了半碗冷饭给我,今天应该还会剩一些吧。”可是牛郎把整个厨房翻遍了,也没找到一点食物。
2.2 发挥想象、丰富细节。聚焦“亲密”,文中写到“牛郎和老牛相处很亲密”。从照顾周到和牛郎对老牛吐露心事,写出老牛和牛郎的关系非常好。要想提升学生创在性复述的能力,把故事讲生动、有吸引力、有趣有味,可以在原文的基础上,添加人物对话,想象人物的心里特征,描绘人物的形象,再现人物神情,模仿人物的动作等,在复述时加上动作、对话、神情等丰富故事细节,使故事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节更加生动,比如想象牛郎与老牛的对话,牛郎会对老牛说什么,老牛能不能听懂,如果能听懂会说什么....老牛与牛郎说话时语言、动作、表情等。牛郎与老牛很亲密是《牛郎织女(一)》第四自然段,是详写的部分,这个部分依然可以进行创造性复数,例如:
师:想一想牛郎会对老牛说些什么?
生:牛兄啊,你比我亲兄弟还亲。
生:老牛,我想爸爸妈妈了,你说他们会想我吗?
生:老牛,山上有野兔子,明天我们去抓野兔吃好吗?
师:这时候如果老牛会说话,他会怎样回答老牛?
生:......
通过这种方法给学生提供创造性复述的思路,发散学生思维和想象空间,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
2.3 转换视角、设置情境。转换视角即转换角色,在复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故事中的某个人物,以这个人物的视角、立场讲述故事的来龙去脉。换个角度去看待故事中的事件,以故事中人物的视角去还原事件,能够融入人物对特定角色的思考,加入自己对人物、对故事的理解,更能表达出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把第三人称的转述转变为第一人称的讲述,更具有代入感,更能打开学生的想象性思维。比如《牛郎织女(一)》可以这样设计:
(1)假如你是老牛,你见证了牛郎的成长经历,请你以老牛的视角叙述这个故事。
(2)现在化身为牛郎,你来讲讲发生在你身上的这些故事。
选择感兴趣的人物身份,根据自身对文本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创造性复述课文。复述视角转变,“我”是故事中的人物,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对人物经历的感同身受,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带入情境,这样才能体会人物的处境,人物的感情,所讲的故事才会更加生动感人。
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带给学生思考空间,让学生能够变换思路的创造性复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