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贵州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机制研究*

2021-11-21 23:16杨乙元张昌爱
运动精品 2021年12期
关键词:贵州旅游体育

陈 蕾 杨乙元 张昌爱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贵州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机制研究*

陈 蕾 杨乙元 张昌爱

(六盘水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4)

对贵州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机制进行研究,基于RMP分析贵州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贵州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空间格局,提出贵州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空间格局优化策略,建立贵州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安全系统,构建贵州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机制,最终实现贵州乡村体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在贵州省的有效实施。

乡村振兴;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发展机制

在全民健身热潮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乡村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据统计,截止至2020年,旅客的旅游动机中乡村体育旅游动机约占总比的百分之三,平均以每年原基础的五分之一速度倍增。乡村体育旅游是以乡村自然、人文环境资源为依托,在乡村区域内进行满足游客通过体育活动以期达到健康、娱乐、愉悦目的的旅行[1]。与此同时,乡村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缩短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也有利于达成全民健康的目标。针对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贵州乡村体育旅游的发展路径过程中,挖掘其产业发展方向、道路及其发展机制对乡村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 贵州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RMP分析

1.1 贵州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R性分析

1.1.1极具自然资源优势

自然资源是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旅游产品研发的主要依托基础。贵州自然资源丰富且具特色,拥有可开发的自然旅游资源有一千余处、乡村旅游基点千余个,多以原生态旅游景观为主,涵盖高原、湿地、丹霞、高山、草地、湖泊、流域等自然景观。有着一处世界自然遗产、多项多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几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如龙宫等)、5A级景区2个以及三个中国优秀旅游地级市。将这些原生态自然景观、乡村民俗特色、体育赛事及旅游节会有机结合到一起,是贵州省乡村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基础。近年来,贵州省积极与周边省市云贵州等的著名旅游资源景区及交通达成达成互惠互助,所以“乡村体育+旅游”是竞争力较强的发展方式。

1.1.2人文资源丰厚

贵州省是少数民族聚集地,生长着49个民族,是古前苗瑶、百濮、百越、氐羌四大族系的族群交汇处,也是汉族移居的绝佳选择地。不同民族的服饰、饮食、建筑、风俗习惯、节日等,蕴含着琳琅满目的人文积淀。多样化的少数民族,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常年展开的民俗体育文化活动如(舞龙舞狮、斗牛、斗鸡、荡秋千、乡球赛、射箭等项目),吸引着大批的游客,所以贵州省不仅是古人了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西南地区极具发展潜力地区,旅游人文资源丰厚。

1.2 贵州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M性分析

1.2.1 贵州乡村体育旅游收入分析

乡村体育旅游市场分析是体育旅游产业高速度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同时也是体现乡村体育旅游市场发展潜质的一面镜子。据近五年的统计可知,贵州省体育旅游的收入增速在50%左右,体育旅游及相关产业的综合产值在城市总收入的比重逐年增添,且旅游的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位列西部地区案首。体育旅游收入渐渐成为地方生产总值的主要途径之一,而乡村体育旅游又是体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区以乡村体育旅游产业为重点的消费群体不断延申,提高了乡村体育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了乡村村体育旅游产业的消费发展,拓宽了贵州省乡村体育旅游的影响力。而另一方面,从旅游营业收入的构成来看,多以吃、购、住为主,其中餐饮费用高达42.3%,与城市旅游相比,贵州省乡村体育旅游的消费市场单一、弹性较小,娱乐、游玩、购物的支出较少。传统乡旅市场多以半日、一日的观光游为主,旅游资源及周边配套娱乐资源配置不合理,夜游度假市场不健全、发展缓慢。

1.2.2贵州乡村体育旅游消费者分析

2019年贵州接待乡村旅游游客人数为11.35亿万人次,收入为12321.81万亿元。其中有8成游客来自省内,邻市游客占5左右约为62.5%,三分之一在左右的游客来自本地消费者。接待过夜游客3.64亿万人次,占总比的32.1%。对旅游地区来说,游客在旅游景区停留的时间越长,能带动的旅游产业收入就越多。综合对比下,乡村旅游过夜游客比重低于于城市旅游,过夜游客市场发展较为薄弱。

1.3 贵州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P性分析

现代体育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涵盖体育旅游产品,其借市场为依托,在市场化作用和国家宏观调控背景下,依据游客体育旅游刚需为重心,为旅行者供给具有参与性与观赏价值的经营性的体育运动项目群。目前,贵州省体育旅游主要围绕着红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原生态文化的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增速破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链,些许极具特色的乡村民俗项目逐渐消亡;其次,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域的限制,乡村体育旅游的参与性、体验性的消费产品匮乏,甚至部分乡村的体育旅游产品为空白。虽省内在大力推进、开发“体育+赛事”、“体育+节日”模式的发展,但出现了跟风热潮,许多地域没有根据自身现实条件、没有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文化、地理优势来开发属于自己的特色旅游产品。

2 贵州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格局

2.1 类型

贵州省优越的地理位置、典型的地貌、宜居适温的气候、蓬勃发展的旅游事业、醇厚质朴的民风鲜明的民族民俗文化构成了以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互依托的旅游资源。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得出可以将体育旅游资源分为以下三种类型:观光型、康体型、赛事型。而与之对应的,依供需角度从体育旅游产品的研发和消费者需求出发,可以将乡村体育旅游产品划分为以下三种旅游类型: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寻访体育文化景点。本文结合贵州自然人文实际,将乡村体育旅游资源界定为乡村体育自然资源和乡村体育人文资源。山地、高空、水域等相关体育旅游产业为主体自然资源。而人文体育资源分为乡村体育赛事、民族体育赛事、体育表演赛事与运动康复为主等的体育产业。

2.2 数量

近年来,贵州乡村体育旅游实现了“火爆”式发展,贵州目前可开发的自然资源已经超过一千余处,而可开发的乡村体育旅游点亦是上千。据统计,2020年贵州开展乡村体育旅游的自然村寨超过了三千五百多个、建成了乡村体育旅游转型升级示范性村寨一百个以上、重点村寨一千余处,随之相关的体育旅游产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形成了贵州省乡村体育旅游产业集群,与之有关的体育产业、体育产品也得到了井喷式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日前拥有四十余家三星级以上的宾馆酒店、十四个国家国家级别的旅行社、上万个农家乐。

2.3 分布

奇异的自然风光、独特的人文景观、古朴炫彩的民俗风情、宜人的气候、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以贵阳为中轴点向四周辐射延伸的6大精品旅游路线。因而贵州乡村体育旅游产业的分布主要是在与之对应体育旅游景区周边。尤其是交通便利地区、别具一格的体育旅游景点以及周边娱乐设备较齐全的地区,体育旅游产业的分布较为集中。

2.4 配置

贵州“十三五”体育规划即将步入尾声,当中提出的建设贵州体育强省,发展结合实际的乡村特色旅游,踊跃探求乡村体验、山地运动、健康养生、汽车露营、科普探险、农家乐等新兴产业,使贵州体育产业发展健康推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乡村体育旅游产业虽然是新兴产业,也是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进程的重中之重,更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施手段,得到了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要支持。贵州省在相关的体育产业政策、组织领导、项目规划开发、税务减免、资金注入充分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3 贵州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空间格局优化

3.1 形成全国性乡村体育旅游空间网络(宏观层面)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信息化革命的推进,网络已然成为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及手段。截止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人数已超过9.03亿人次,互联网普及率达64.5%,超过了总人口数的一半,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宏壮的网民集群建构了中国兴旺发展的消费市场,也奠定了数字经济消费的用户群基石。其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媒介,极具扩散、普及和高速发展创新的特质。

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电视转播、数字电视、互联网普及之前,体育产业具有典型的低效率品格,而随着通讯卫星、互联网的延展,体育产业的发展发生了实质的变化,体育产业可以面向全球消费者。体育产业市场规模扩大,从必须要现场扩展为线上乃至全国、全世界各地区。比如说体育赛事的观众数,以往的体育赛事只得从现场观看,而现在通过电视转播、互联网传播、点播,消费者的增量为成千上万数亿不等,覆盖面变广。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都没法改变人们对体育的热爱。我省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本身就存在层次低、规模小、不聚集等问题,而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能优化乡村体育旅游产业结构,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因而形成全国性乡村体育旅游空间网络,能增强我省乡村体育旅游产业推广与普及。乡村体育旅游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在2015年首度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背景政策下,其加强了乡村体育、旅游行业以及个行业之间的关联行为与融合度,更好的为贵州省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原动力。

而形成全国性乡村体育旅游空间的本质,就是将互联网技术渗透到乡村体育旅游产业,从而达到乡村体育产业延伸和优化的目的,也是整合贵州乡村体育旅游资源的进行推广的途径。运用各种网络信息技术,如Ai智能,构建全国体育旅游大数据网络,抓住互联网+时代的机遇,加深信息化与乡村体育旅游资源的融合程度,使乡村体育产业可视化、数字化、全面化、人性化、先进化,进一步达成次乡村体育旅游产业结构优化、体育产品智能化、功能多样化、新兴体育产业化,提升了乡村体育产业的价值化。

3.2 形成区域性乡村体育旅游空间体系(中观层面)

乡村体育旅游具有娱乐、休闲、健身、愉悦身心等功能,是传统旅游的重要补充,更是体育旅游的延伸,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当前贵州省体育旅游资源分散性、地域差异性,导致被个体商户、小企业的单打独斗的宣传以及零碎销售,忽略了乡村体育旅游资源的整体效应。掘其根源,是由于旅游资源的分散、异同的经营目的、别样化的销售手段之间的不同利益群体的根本利益与区域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矛盾。若要在未来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进程中分一杯羹,就需要整合形成区域性乡村体育旅游空间体系。

贵州地区体育旅游资源构成的种类地较多,按照资源的国有属性可划溶洞资源、山地资源、水体资源、民族资源、乡村资源、以及赛事资源等几类。本区域拥有八个国家级名胜风景区(赤水、马岭河等);二十四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梅花山、花溪等);五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海鸟类气息衍生地、赤水原森林等);九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乡村体育旅游的自然村寨超过了三千五百多个,为乡村体育旅游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发展平台。再者,每个区域都自己所属的文体旅游局、大型体育赛事场馆、众多的体育协会、区域型地方大学人才、不计其数的宾馆、民宿、酒店餐馆等。其次群民群众是区域率体育旅游参与的弱势群体,但它们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贵州区域乡村体育旅游空间来说,不同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是区域乡村体育旅游的基本要素,才能形成多元化、多层次、跨地区、参与者多多样化的空间聚集性基础。

而从地理区域来说,贵州乡村体育旅游资源的各个参与者相互联系作用在一起产生一个体育旅游产品。贵州地处西南要塞,是连接华南、华中的重要交通枢纽集散地,拥有西南地区最大的公路,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市市通高铁的便利交通。且贵州省拥有49个少数民族,持有独特异域的民族文化风俗、民族风情、民族体育赛事,可以选择一些参与度高、娱乐性强、观赏性佳、体验性高的传统体育活动融入乡村特色,发展乡村体育经济和传承发扬乡村体育文化。综合来看,贵州各乡村之间的旅游资源体现了以下特性: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互补性、乡村民俗文化与体育文化的本源性,空间位置的相似趋近性,体现了贵州区域空间的高集群性。

政府积极参与贵州乡村体育旅游的推广与支持,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主导性,依托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在贵州区域内以体育旅游资源为依托,乡村体育文化为索引,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为纽带,建立乡村体育旅游经济开发区及开发点,发展出多条极具特色的乡村体育旅游热线,构建异元化、层次分明、多功能的区域乡村体育旅游网络,从而进一步提高贵州乡村体育旅游的整体竞争力。

3.3 优化乡村体育旅游目的地结构(微观层面)

旅游作为一种娱乐、休闲、消遣活动,主要满足人们对文化、身体、精神、娱乐等方面的需要。而体育则作为集大众文化特质、娱乐、休闲、旅游、健康等功能为一体的,具有其他文化不备有的广泛性社会亲和力。利于我们实现身心的和谐统一,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正向推动作用。

最初,乡村体育旅游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社会文化需求而产生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人自身享受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增加,并以追求健康文明的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目的。人们的旅游不再局限于大城市景点、城区景点,而是把目光逐渐转向广阔的大自然,在乡村体育旅游活动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美景、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体会各地风土人情、弘扬传承民族历史文化、拉近各地区的人民的交往与友谊、既得到了休闲娱乐、丰富了人文知识,也是身体得到了锻炼,满足了当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同时,乡村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是一种社会性消费活动,能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也能为乡村群众挖掘出符合自身的致富大道。为达成这一目标,就要积极优化乡村体育旅游资源配置,要吸引游客、留住游客,使游客来了之后还想来第二次,正向宣传旅游地。从而进一步优化乡村体育旅游目的地结构。

4 贵州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安全系统

建立健全贵州户外(乡村)运动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建成“安全贵州”,搭建:政策引领、安全教育、监控反馈、安全预警、安全救援、保险保障一体化保障平台。

4.1 安全政策法规系统

一是,依照全国一级政府颁布得全国性政策法规标准,撰写编制地方性《紧急救援体系建设及服务规范》、完善健全体育旅游安全应预案、应急指挥、编制及演练预警等相关法规条例、标准及制度。二是,搭建贵州省体育旅游安全应急平台,适时与国家体育旅游产业运行检测与应急指挥平台、地方应急平台沟通衔接,健全安全事故责任报告制度,重大突发事件及事故发生时要及时(同时)向当地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有关行政部门报备。三是设置行业安全管理制度。从行业管理的角度,针对企业、协会、俱乐部、个体工商户等主体对象进行管理优化和行为约束,设立行业质量标准,对有涉及安全风险管理问题的,应从根本进行合理规范,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突发,保证参与者的安全。

4.2 安全教育系统

进行普及大众教育。组织宣传讲座,定期给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社区作培训讲座,提高人们野外、户外、乡村生活能力,并利用主流媒体宣传、发挥网络媒介以及各种通讯媒介的优势进行宣传教育,对相关安全事故报道追踪,激发参与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其次,强化专业教育,进行短期急救培训,乡村体育旅游体验前,邀请专业教师或资深领队给参与着进行讲解示范,提高游客的参与度,提升急救能力。同时也通过长期的院校教育,培养一批乡村体育旅游的专业建设者和从业者,达成复合型人才需求。

4.3 安全监控系统

首先对综合环境进行信息监控,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及卫星定位系统,全面收集并及时公布乡村体育旅游开展地区的整体情况,预示地区治安状况、政治局面稳定状况以及卫生健康状况。其次是,对重大赛事及节庆活动进行安全监控。强化对乡村极限运动场地、专业场馆、专业设施、乡村体育旅游客运、道路等重点实施环节监管力度,合理利用无人机等设备对赛事活动进行全方位监控,使用无线设备供电,减轻突发事件的影响成都。再者,构建乡村体育旅游区可视化监控体系。实现旅游区关键环节与节点大的实时可视化监控。

4.4 安全预警系统

一自然灾害预警。由于贵州变幻莫测的天气,根据气象局实时发布的强降雨、暴风、冰雹、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预警,对容易发生突发性山体滑坡、崩塌、下陷等地质灾害的乡村地区增强巡查,加强加测与防范,并将此类突发事件根据灾害的类型、破坏程度进行分类,及时找出对应措施。二高风险项目预警。对于具有高强度、大负荷且富有挑战性和探险性的项目和产业,及时做好和发布安全预警信息。三参与者行为预警。对旅游者进行安全事故预警警示。

4.5 安全救援系统

一是完善社会救援系统,最大限度整合这对救援资金与力量,重点突出对乡村体育旅游协会、俱乐部、个体商户的关注,加强与民间社会救援机构的联系与建设,完善如保险公司等简介救援机构的建设。二是构建四级救援系统,完善指挥中心等救援系统,依据事故发生的特点类型进行合理评估,从而提出科学有效的救援机制。三是进行跨步门协作,拓宽现有职能,增加救援手段。

4.6 安全保险系统

搭建安全保险体系及平台,确保保险公司服务保障,加大投保范围、增长保险期限、增设专项保险险种以及不限额的保险金额,树立投保意识,完善和建立新的安全救援保险,参与者根据自身情况购买保险为自己提供安全保障,搭建事后理赔平台和应急救助。

5 贵州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机制

5.1 利用机制

贵州省乡村开展体育旅游活动主要还是利用乡村内的特色体育场所及设施、奇异的自然景观、独特的民族风情以及鲜明民族节会,这些原生态资源开发程度、公共基础设施、周边娱乐设施,远远不能满足旅游者的娱乐、健身、休闲需求,而交通便利、经济较发的乡村地区的利用率要显著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5.2 服务机制

深入推进乡村体育旅游产业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会议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增强体育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而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显现出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与市场发展不相匹配的趋势,体育产业中的体育付出产业的转型发展已经是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从贵州生乡村体育旅游的整体来看,业态之间的分布并不均匀,区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信息时代的推进,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满足大众化多元化的体育服务需求是势在必行。结合贵州省实际发展情况以及相关国家政策的支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推进。一制度管理改革;二场地设施改革;三人力资源改革;四资本供给改革。注重人才发展、信息化建设、创新引领、引资增速,实现贵州乡村体育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

5.3 创新机制

创新平台发展机制,搭建乡村体育旅游资源交换平台、监测平台以及区域协作资源交换平台,完善省、市、县、乡、村资源联动发布平台,有机结合各乡村体育旅游特色产品,实现资源共享、共建、客源互送,并提供一站式服务,及时公布乡村体育旅游项目的展开情况,强化市场运作力度,形成体育旅游产品研发、推销、服务一体化的创新机制。

5.4 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人才、资金保障体系,引导设立创立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资金,整合现有的资金流,增加资金源,结合自身打造乡村体育旅游重点项目与基础配套设施的开发,激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手段促进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同时,研发新的金融闪光点引资社会资本,发展品牌建设。再者,完善体育旅游产业人才市场保障体系,增加对创新创业的政策扶持,吸引高层次人才走入乡村,推动乡村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

5.5 运行机制

深化体育体制改革,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为了顺应乡村体育产业化的客观需求,体育产业要从根本上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官办体育,走出结合自身实际,展出特色的市场化道路,打造出科学化、合理化、社会化的乡村体育产业市场化运行机制。

建立多元投资机制,转变政府对乡村体育旅游的投资结构,鼓励民营经济投身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随着全面健身观念的普及,终身运动的推广,我们要树立大体育观念,打破行业壁垒,积极吸引外来资本注入发展,引进发展人才,以多种形式、方法和手段多方面的发展乡村体育旅游产业。

加强乡村体育旅游产业的队伍建设,达成科学育人、用人的合理机制。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推进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前提。

6 结语

本文基于乡村乡村振兴战略背景,运用RMP方法,采用理论与实际结合,剖析贵州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机制,发现贵州乡村体育资源丰富、市场广袤、具有山地、高空、水域等相关体育旅游资源以及农村体育赛事、民族体育赛事、体育表演赛事等的人文资源。从类型、数量、分布、配置探讨了贵州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格局,结合分析实际阐述了如何优化乡村体育旅游产业格局,最后再结合安全系统与发展机制,突出贵州省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必须发展出符合切合自身实际的崭新运作机制,促进乡村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提速,进而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程。

[1]李亮.乡村振兴战略下闽西乡村体育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31):29-31.

[2]马利超,佘宏靓.基于RMP分析的河西走廊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20(2):140-146.

[3]陈争,方春妮.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体育旅游发展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20(4):34-39.

[4]周咏松.西部地区体育旅游产业统筹发展的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30):156-157.

[5]袁建伟.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小镇建设与体育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以六盘水郎岱镇为例[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9(4):1-6.

[6]韦廖华,陈支越.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体育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14):99-100.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Guizhou Rural Sports Tourism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CHEN Lei,etal.

(Liupanshui Normal University,Liupanshui 553004, Guizhou, China)

2020年度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贵州乡村体育旅游资源调查与产业发展研究,编号:2020ZC104)。

陈蕾(1994—),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旅游产业。

杨乙元(1986—),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与产业经济。

猜你喜欢
贵州旅游体育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旅游
我们的“体育梦”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贵州古驿道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