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华 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 铁钰 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而今“红色旅游+”成为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开展好红色教育的重要实现形式[2],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更是成了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紧密结合美丽宜居乡村、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鼓励创建休闲健身区、功能区和田园景区,探索发展乡村健身休闲产业和建设运动休闲特色乡村[3]。乡村体育旅游与红色旅游系出同宗,不仅能够丰富游客的视野、推动经济发展,更能够传承不同时代的精神文化,尤其能传承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积淀下的红色文化。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如何释放乡村体育旅游与红色旅游两者间“1+1>2”的潜能,为乡村振兴、文化强国、体育强国等发展需求带来更大的推动力,为乡村振兴夯实地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抗战时期承载着的革命历史与精神内涵,为世代中华儿女搭建了神圣而庄严的红色社会记忆。但红色记忆极易在世代传承的过程中受到磨损,甚至产生记忆的沟壑。如今,红色社会记忆仍是第一辈人社会记忆的核心,但却只是第二辈人社会记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代及后代子辈社会记忆中的一部分了[4]。记忆构建的时代性和选择性,让红色记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国民记忆中的一部分。为不同时期的国民搭建良好的红色社会记忆,我国开始规划红色旅游路线,通过游览我国的革命遗迹来对游客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接受红色洗礼,使之形成社会记忆、传承红色文化,从而推动我国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使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我国的就业率,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等目标的实现均具有较高的促进意义。
旅游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乡村+体育旅游”的模式更是极大的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丰富并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在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的今天,发展乡村体育旅游业,不仅能够推动乡村的文化建设、振兴乡村体育,丰富乡村体育产业、盘活乡村经济,还能为城乡搭建交流的平台,促进城乡的融合,对乡村、体育、旅游、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均是大有益处。
众所周知,我国少数民族居民多居于村落之中,少数民族特有并流传至今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及民族体育文化在乡村社会中繁衍不息,然则由于乡村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闭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其文化的繁衍多囿于村内,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形成了一定的滞碍。而乡村体育旅游业的兴起恰是以乡村浓郁的体育文化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亮点,吸引各地游客前来参观与游览这别具一格的传统体育与乡土文化。
党的十九大以来,产业兴旺成了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展目标。乡村旅游业作为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不仅为村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还优化了乡村的产业结构,为“乡村+体育”的旅游模式提供了发展上的支撑,也为乡村的振兴奠定了基调,不仅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还能促使其对体育、对乡村产生新的认知,推动乡村的发展与振兴。
城乡经济发展差是制约城乡融合的重要因子,而“乡村+体育旅游”模式的兴起则是一条能够有效缩减城乡经济差距的快车道。乡村体育旅游业的兴起,以乡村产业兴旺为支点,在发展乡村体育旅游业的过程中,乡村住宿、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将受之辐射,与之一同发展,并促使各相关产业一同吸纳乡村的剩余劳动力[6],为乡村的发展蓄积更多的劳动人口,既缓解了乡村发展空心化问题,也提高了乡村的经济实力,促进城乡的融合发展,对于城乡一体化局面的形成极富推动意义。
乡村作为区域载体是乡村旅游、乡村体育、红色旅游、体育旅游以及红色乡村体育旅游的共栖空间。由于乡村体育旅游和红色旅游对游客均起着一定的教育作用,难免存在交集,因此从集合的角度看来,乡村体育旅游与红色旅游之间的潜能关系大致为1+1≤2。但若将乡村体育旅游与红色旅游的交集加以融合与利用,则极可能实现二者之间1+1>2的潜能迸发,而红色乡村体育旅游的兴起价值就正是借乡村体育旅游与红色旅游的交集来拉长乡村旅游的产业链,升级产业结构、激发产业的经济潜能,从而推动乡村发展、加深国民体育观念、传承并发展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教育功能是其流传至今、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红色旅游兴起的原因是借旅游这一形式、革命圣地的气息以及革命先烈自强不息、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来传承与发扬红色的中国文化,在强调旅游价值的同时,也在着重红色的教育价值,过程的严肃性相对较高。而乡村体育旅游主要是以乡村地域为主,旅游目的地的教育、娱乐、休闲等特性的均等化或着重化设计相对明显,整个旅游的过程不仅包涵对体育文化的传承、游客体育价值观念的重塑,更注重给予游客较高的娱乐、休闲等情感体验,并通过体育实践活动来激发游客的体育兴趣、提升游客的体育认知、传播乡村的体育文化,整个过程具有广泛性、专业性、民族性等特点。不难发现,红色旅游与乡村体育旅游的发展都有各自的侧重点,要在革命旅游胜地中挖掘体育文化或者创办体育特色来实现两者之间有机融合,形成红色乡村体育旅游业,其难度相对较大。此外,由于乡村人才匮乏已非一朝一夕,而红色乡村体育旅游不仅需要体育人才,更需要对历史烂熟于心的专业人员,因此,从当前大部分乡村的经济实力来看,专业人才储备问题也将对红色乡村体育旅游的发展形成较大阻力。
新时代,不论是文化的传承还是产业的发展形式都讲求创新和融合发展,需要极为敏锐洞察力与前瞻能力。农村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是红色基因广聚的育人圣地。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的红色过往不容遗忘;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的目标的实现更是迫在眉睫。在砥砺乡村发展的今天,如何打破乡村体育旅游业与红色旅游业之间的壁垒,在利用现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补给、改善并优化旅游业的产业结构,从而实现乡村体育旅游与红色旅游的有机融合,当属时下发展与兴盛红色乡村体育旅游业的当务之急。
产业融合的关键在于抓住独立产业之间的共性,而乡村体育旅游与红色旅游之间不仅具有相同的育人功能,更有相似的优秀精神文化有待传承与延续。发展红色乡村体育旅游业不仅要深挖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提高发展的软实力,还要抓住红色基地与体育本质之间的联系,而后融合设计,另辟蹊径的对乡村体育旅游与红色旅游之间的文化共性加以利用,为红色乡村体育旅游新塑发展之路。革命的历史不可复制,但体育活动的形式确是循环往复的,因此,将革命精神寓于体育活动特别是群体性体育活动之中,将历史性阐述与实践性体育教育活动相融合,借体育活动的实践形式来促使游客更深入的了解与感受红色精神文化。
面对当前旅游模式同质化、集中化、传统化以及管理过程模糊化、形式化等问题,我们必须要立足创新,在健全红色乡村体育旅游体系、设计旅游新模式的同时,优化乡村体育旅业与红色旅游业,从而实现通过红色乡村体育旅游业来反哺红色旅游与乡村体育旅游,实现其旅游价值1+1>2的潜能迸发。在健全红色乡村体育旅游体系问题上,首先需要加强红色乡村体育旅游的人才队伍建设;其次需要对红色乡村体育旅游的每个环节进行精细化;而后需要挖掘不同乡村的红色资源与体育资源,合理糅合,提高旅游的丰富性;最后,红色乡村体育旅游的管理者要做好资源保护工作,保障旅游资源的完整性与持续发展特性。
鲜红的历史,我们不能忘却。红色乡村体育旅游业秉承了红色文化的精髓,立足乡村,借力体育,以实践的形式不断为红色中国文化注入新的活力,重新搭建国民对红色过往、对乡村文化与体育活动的社会记忆,更好的发扬与传承中国的优秀精神文化。与此同时拉长红色旅游的产业链,不仅能丰富红色旅游与乡村体育旅游的文化内涵,激发、发展并传扬乡村的红色文化与红色体育文化,重塑村民与游客的历史观与体育认知,更能优化乡村的产业结构、改善乡村劳动人口空心化的现状、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对振兴乡村与城乡一体化局面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