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娟 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体教融合”是我国新时代体育教育教学和体育事业转型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更进一步深入开展,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各层次体育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对时代背景下体教融合的新内涵进行深入了解,并紧密结合各年龄阶段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锻炼需求实际,探索体教融合在校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落实途径,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进一步提升校园体育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针对基于体育育人效能提升的体教融合模式的构建展开深入探究。
建设“体育强国”已经成了我国的新战略目标,在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体育教学已经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注重体育教育的建设。基于此,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体育教学目标,充分的实现体育与教育的有效融合,以现代体育教学理念为依据,对体育教学文化知识和体育训练体系进行创新和重新规划,以更好的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与文化教育学习的协调统一。学生健康发展已经成了体教融合的宗旨,在新体教融合目标引领下,在强化体育锻炼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健全人格和超强意志力的培养,为我国“体育强国”的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体育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身体素质塑造中有着积极的、重要的促进作用。“体教融合”发展理念背景下,新时代体育与教育融合发展,已经成了现代教育发展中的新路径,实现了对新时代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受“以体育人”思想理念引导,在体育教学中,倡导学生身体机能和素质与知识水平的一并提高,该教学理念与体教融合终极目标不谋而合。体教融合教育理念的终极培养目标就是实现全民通识教育,培养高素质、体格健壮的国家需求人才。因此,在新时代学生综合实力提升方面,“以体育人”理念是新的引导方向,具备着较高的教育引导地位。
早在80年代,我国便已经提出了“体育与教育相结合,融合体育和教育资源”的新教育理念,该教育思路主要是为退休运动员安置问题以及提升我国运动员文化水平问题提供新思路。然而,由于当时我国缺乏健全的体育教育机制、多部门联合担保能力和管理力量的不足,从而造成我国“体教融合”效果的不佳。在教育发展新时期,我国建立了由国务院、教育部和体育总局牵头的大学生体育部联合会议制度,以十二个中央部委发挥其牵头和权威性作用,以学生体育和教育需求实际为根本,强调了以“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发展”为原则的顶层设计,实现了体育教育相关责任制度的落实,为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了保障基础。
以全面发展育人理念为引导,学校要形成“大体育”观念,即:体育课的开展不仅仅是上好体育课,更加需要为学生创设和提供多元化、多样化的体育课程体系,在实现对学生体魄和素质的锻炼与提升基础上,还可以实现对体育人才的充分挖掘。因此,学校要从以下两点实现大体育观的构建。其一,打破“重智育,轻体育”的壁垒,注重体育教育的引导,让学生逐渐形成“将“喜欢”培养成“兴趣”,将“兴趣”发展成“爱好”,将“爱好”建立在终身基础上”的大体育观。依据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以俱乐部为依托,积极开发体育课程,整合师资,让全体学生都真正热爱体育。其二,紧紧围绕具有体育天赋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专业的训练和引导,形成“天赋”成为“专长”,将“专长”实现不断的提升,最终培养塑造出体育专业人才。”的育才观。学校需要从向上整合资源,向下凝聚力量的发展路径思考,形成既包含大众学生教育,又囊括学生专业发展的体育观。
为了可以更好的满足学生体育锻炼需求,学校必须要给予学生充足参与体育锻炼的课时,并优化体育教学内容,坚决拒绝占用学生体育课时上其他文化课程的陋习。在各阶段的教育教学中,都设置了体育课程教学,由此可以看出体育课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各学校要积极推行体教融合,丰富体育课程内容,提高体育教学的各项标准和要求,体育学科在之前都没有被重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促进了体育学科的进一步发展,然而体育学科在之前因为没有被重视,导致有许多融合性的问题需要解决。针对此问题教育部门也提出了几项相关的建议,目的就是促进体育课程内容的丰富,扩大教学内容,让体育学科能够融会贯通,学校要杜绝学科之间的不平衡问题,重视体育课程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接受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
学校体育工作不仅只是包括体育课程,其它的体育活动也是体育工作的一部分,每一学期中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学校也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所以,体教融合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体育工作合理的布局全校,在进行体育工作的改革中,要以健康至上为原则和指导思想,不断的丰富体育教学内容,让体育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教育部门及学校老师要积极的完善竞赛机制,多开展竞赛形式的体育比赛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所学充满参与的热情,还可以促进学校体育文化的沉淀。比如在区学校之间的比赛中,不仅可以增进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友谊,还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增强,更加激发学生们的荣誉感,对学习体育工作的开展非常有利。
推进体教融合工作的实施,其工作目标是多元化的,不仅涵盖了体育和教育内容,也包含民政和政府职能范围的内容。因此,在新时期的体育教学背景下,建立健全体教融合保障体系,可以保障体教融合工作的顺利进行,也让学习体育教学可以全面的落实开展。此外,还要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切实的推动体教融合工作的落实,体教融合开展中会有许多多元化的主体参与进来,可以将其结合成一股力量,强化学校、社区和家庭体育的一体化,推动合作发展。针对体教融合制定专项的评估和监督体系,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激发各个工作层面的热情。一方面,必须完善相关的制度,促进体教融合的进一步深化,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别,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出评估和监督的职能,促进体教融合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教育部门要联合体育卫生部门制定健康的学校体育标准,对学校的体育教学进行不断的强化,对课后体育活动、训练、比赛以及学生的身体健康进行评估和监督,给予定期的指导。
传统的运行机制中,针对体育竞技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依靠体育部门培训,通过为学生指导基本的锻炼技能和训练方法,学生进行自行训练,这种模式可以满足非专业性的需要,对于专业性技术要求高的项目,这种教育服务就略显不足。从教育目标的长期性来看,体教融合强调的是全过程、全方位发展人才。对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综合的运行机制,以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实现体教融合的协调,并明确部门之间合作的权利和责任。一是可以建立人才共享机制,引进或者邀请一些退役运动员参与到校园比赛中,并建立起针对性的奖励制度,打破传统两个系统竞赛的障碍,做好分类管理和比赛支持工作,明确不同赛事的归属部门,各主管部门要做好体育运动的等级评定工作。二是,立体育服务购买机制,构建社会体育俱乐部参与政府服务购买的制度,完善体育活动的相关收费制度和质量监督标准体系,实现社会体育俱乐部在高校的顺利进入。同时,建立多主体互动的机制。学校和社区要不断改善运动场馆和设备的建设,积极提供免费、定期的身体健康指导,并定期举办体育比赛。社会团体需要合理有序地对大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比赛等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的作用。此外,父母也需要在思想上改变对体育的理解,并指导学生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教师是学校各项体育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因此,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状况直接受到体育教师专业化能力和水平高低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各级学校的体育教师大都是师范院校的体育专业毕业生充任,在专业性上,这些毕业生与专业的体育高等院校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为此,需要积极引进专业的退役体育运动员和教练员进入各级学校,由他们担任体育教师必然可以提高体育教师群体的专业化水平,并与原先师范学校的体育教师形成互补。这项举措不仅提升了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专业化水平,还解决了退役运动员、教练员的工作安置问题,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已经成为学校以及体育教学的重要工作。基于体育育人效能提升体教融合模式,能够让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树立起坚强的意志。体育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潜移默化的传授给学生终身体育理念,让学生将体育锻炼当成人生成长的一部分。让学生能够拥有自主锻炼的意识,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将体育锻炼坚持下去,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