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宝
(江苏省新沂市合沟中心小学 江苏 新沂 221400)
“语文”二字决定了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古人“一篇文章定终生”的科举制度也并非一点道理也没有。何谓作文?作文就是把自己所思所想,所感所受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小学作文教学不仅可以对学生字,词,句等进行综合训练,并且作文教学过程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对学生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1.1 部分学生缺少写作兴趣。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作文教学的应试功能凸显,所以不少学生对作文兴趣不大,直接影响到作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本质原因在于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不够,导致在写作文时常常拿起笔不知道写什么,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对自己丧失信心,也对语文作文不感兴趣。除此以外,还有教师的原因,少数教师教学观点错误,觉得小学作文写作直接套模板即可,学生掌握模板后加入不同的素材,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记忆大量写作素材,写作时直接套进去,影响到学生作文兴趣,不利于写作教学质量提升。
1.2 知识积累不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考察的就是学生对字,词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好学生写不好作文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对知识积累不够,导致提笔不知道写什么内容,无话可说。一方面原因是学生作文素材不够,学生不重视积累作文素材,这就导致学生写起作文来东拼西凑,内容不搭边,想到什么写什么,只是单纯的为了凑字数。除了缺乏积累素材以外,学生往往也缺乏写的技巧,不会运用课文中学过的字,词,句等,不会使用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修辞手法,写出的作文给人一种记流水账的感觉。
1.3 缺少真情实感。现阶段,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作文缺少真情实感,并且缺乏创新。一方面是由于教师的教学观念过于传统,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很多方式过于形式化,学生不能理解。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学生缺少真正的生活体验,学生上下学都是家长接送,加上现在的独生子女的居多,许多家长不敢让孩子独自外出,他们和同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交流的机会也很少,学生缺少观察生活的机会,导致他们作文中缺少真情实感。
2.1 培养与激发作文写作兴趣。作文教学的首要就是激发写作兴趣,兴趣作为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作文教学关注的重点。如果学生没有兴趣,那作文写作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折磨,不利于教学质量提升。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选择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教学,实现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的目的。
首先,教学时与学生多做交流,与学生相处融洽,多了解学生内心想法,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哪种教学方式最容易接受,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选择写作话题时,尽可能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写作时有话可说,顺利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写自己熟悉的内容更容易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滋味,这样学生才有继续写作下去的动力。
2.2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为了培养现当代所需要的人才,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当代所需要的人才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也要有发散性思维,要敢于创新。因此。,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去观察生活、观察世界,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思维。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观察空间和想象空间。
例如,可以以“未来生活”为题,虽然也是命题作文,但对小学生的限制却不大,学生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学生可以对二十年后的生活产生期望和畅想,二十年后出行方式可能更加便捷,无人驾驶汽车广泛应用,购物更加方便,不仅可以买到全世界各地的东西,并且支付方式更加便捷等等,这样的作文既可以激发写作兴趣,又可以加强学生的想象力,一举两得。
2.3 积累写作素材。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视野窄,思路单一。写起作文来生搬硬套,胡编乱造。例如:写《我的爸爸》,大多数学生都会写爸爸是一位医生,救死扶伤,我要以爸爸为目标,长大后也当一位医生。实际上,很多学生的父亲并不是医生。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平时没有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导致在写作时无话可说。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要求学生把观察的事物记录下来,养成摘录好词,好句的习惯,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是积累语言的典范。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优美语言进行摘抄,背诵。以便于在今后的写作中加以应用。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加强课外积累,通过多看课外书籍,来积累好词,好句,名人名言等,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进行了详细的定义和要求,小学语文作文要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奠定学生终身成长与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不断探索,找到正确的培养策略,最终达到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质量与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