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颖姝
小学体育核心素养下合作课堂的构建
吴颖姝
(城厢区华亭后枫小学,福建 莆田 351139)
综合素质的发展是当代教学的教学目标,小学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应打造合作课堂,提升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在合作中提升能力。文章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小学体育核心素养下合作课堂的构建进行分析。
小学体育;小组模式;构建;共同目标;体育活动
小学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运用理念,构建丰富有趣的小学体育合作课堂,激励学生的运动热情,探寻小学体育合作课堂开展体育核心素养的积极意义,构建多样的小组模式,找到以团队评价导向小组的共同目标,并不断开展相关的体育活动,活跃了体育课堂的氛围,增进学生是运动能力与水平,让运动与锻炼为学生带来更精彩的世界。
从学生家庭情况来分析,小学生在年龄上还没有自己的独立思维,在学习上往往会寻求家长的意见,听从家长的指导。对于体育方面的教学,家长的态度和思想是至关重要的,一些家长鼓励学生学习一些艺术特长,比如音乐、书法、体育等,父母会为学生报班进行课余生活的学习,但是另一些血家长会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过于注重学生主科知识的学习,将学生的课余时间都为孩子报了数奥、先修班、补习班等,占据了学生学习体育的时间,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也打消了学生对各项体育运动的兴趣,学生在运动上缺乏主观能动性。
社会理念对于体育教学也有着很高的影响性,许多学生家长更希望学生可以按照传统教育道路学好数学语文,从而走上稳定的编制体制内工作,家长可能会忽视学生的特长兴趣,甚至还会打压学生,小学的体育课不仅要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是激发学生运动机能的时段,教师要深化学生的体育锻炼,提升运动能力。总之,家长对于小学生体育课的重视程度是一个关键因素。
1.2.1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不高
一些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不大,课前热身、课程学习上都具有一定惰性,没有真正的认真的对待体育课。这里也可以将学生分为两个类型,一种类型的学生是天生身体素质不够好,不喜欢运动,他们对于体育课的兴趣不大,很少主动去参与一些运动项目,而另一种同学虽然看起来热衷于参加体育课,但是学生更多是把体育课当做休息、放松和娱乐的课程,并没有认真学习相关的体育技能,这样的兴趣也是三分钟的热度,影响体育课的教学进度。
1.2.2学生身体素质下降
基于当前青少年运动状况分析,学生的运动量较之前有所下降,部分学生出现了上课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甚至出现了一些疾病,这与学生缺乏锻炼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教师应该认真设计体育课堂的教学。其中一些小学生沉迷与网络游戏,喜欢熬夜玩游戏,这也是导致学生锻炼时间少的一个原因。小学生正在成长阶段,教师应对孩子的身体状况进行密切关注。
教学方式是否灵活高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体育学习的效果,一些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亟待提升,往往新入职的教师教学不够灵活,虽然满足于体育教学标准化,但形式过于模式化和单一化,教师教,学生学,要求整齐划一,平时在在日常课堂中只有跑步,蹲起等运动,难以激发学生更多的兴趣,小学生在单一的练习中容易会丧失兴趣,使得课堂互动性较差,教师缺乏教学激情,因此,教师的专业素养较为缺乏这是一个问题,这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体育教学效果。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合作化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良好的课堂构建方式,秉承“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学习原则,教师可以因材施教,而学生可以最大程度上培养自己学习的自发性与主观能动性。
在小学体育课的建设中,教师应积极开展合作课堂,合作的教学模式即学生自由结组,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以结成小组的形式来进行课堂上的活动,教师可以将整个班级的学生积极的调动起来,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合作课堂中。小学体育合作课堂的开展提升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激发了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大家互相帮助,打造了团结友爱的班集体。合作化的体育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也是使学生适应新的环境,为大家都树立了合作的榜样,有利于学生运动与健康意识的提升。在新时期下,小学体育教师应该着眼于时代变化,对教学活动展开有效的创新改革,着眼于体育课程的核心素养,构建起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实施趣味的合作化教学。
体育合作课堂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构建多种模式的合作小组。分组的模式可以有多种类型,教师可以要依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匹配分组,具体有以下几种分组方式:
学生之间的体能水平是不一样的,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同样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分为一组,学生的身体素质相近就可以进行一些体育活动,并形成一个良好的竞赛机制,互相激励,互相提升,这样也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机制与良性循环,优优互助小组模式是一个高效的合作小组模式。
学生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尤其在体育运动上,一些学生喜欢运动,一些学生平时疏于锻炼,因此,学生之间的体能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时,小学体育教师就可以将学生依据个人水平进行分组,形成以优带差小组,体育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与体育成绩稍弱一点的学生结成小组,教师要指导学生以优补差,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后进生的动力,从而提升班级整体的身体素质,构建高效的合作体育课堂。
为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自由结组,学生之间可以依据个人的兴趣特点结成小组,这样的合作体育课堂一般和谐度比较高,教师布置一些体育活动,学生的完成度也会逐渐提升,从而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提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总之,合理的分组是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小学体育教师要遵循差异性分组原则,发挥学生之间各自的优势,弥补个人不足,以能力水平、兴趣爱好、个性差异等为分组前提,提升课堂效果。
团队评价是对课堂教学的提升,团队评价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应该应用多样的评价方式,其一,有学生互评的方式,学生之间相互点评,这样的点评会更加深刻,学也更能看到每一位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其二,学生自评的方式,学生可以对自己进行一个更为细致的点评,更有利于学生的自身成长,其三,教师点评,教师点评更具权威性与知识性,教师可以就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育活动完成度做一个综合的点评,增强学生对团队协作的重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小学体育合作化的课程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在正常为学生分组之后,还应该开展多样的体育合作化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小学体育的教学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竞赛式教学是最能启发学生好强心的活动了,而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开展合作性的竞赛,更能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春秋季节开展校园运动会可以让学生在每一个时段都可以进行适宜的锻炼,从学生出发,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之间的合作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这种团队精神,当学生结成小组进行一些体育锻炼的时候,学生的兴致便会大大提升,积极的小组赛、班级对抗赛以及年级的晋级赛,这些竞赛的组织可以激发学生的锻炼欲望,让学生更喜欢运动,如拔河、接力赛、篮球、足球等适宜学生团队合作的运动项目,多参与集体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喜欢体育,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还可以开展趣味运动会,对于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大有裨益。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年级的篮球对抗赛,学生分组,一对持球,一队防守,学生在比赛时可以更好的掌握篮球学习的基本要领,在竞争的良性压力下,又能提升学生的篮球技能。无论输赢,教师要让学生秉承“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教师也可以参加到比赛当中,这样不仅形成了生生互动的良好合作局面,还营造了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全面增进合作教学发展,增强自己的集体荣誉感,让孩子感受体育竞技的乐趣与艰辛。
5.2.1课前营造课堂热身游戏,进行拉伸练习
导入是完成课堂的第一步,为了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兴趣,教师可以设计课前热身的小游戏。游戏的重大意义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上课之前难免难以进入状态,对于教师来说,学生进入不了状态,体育技能就不能完全展开,肌肉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拉伸,只有做到良好的热身运动才能提升体育锻炼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前的热身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热身,在玩中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为之后的长跑、跳远等体育项目进行铺垫。比如指导学生练习蛙跳塑造腿部肌肉的流线线条,做头部运动可以缓解长期伏案学习的颈肩疼痛,也可以提供学生一些趣味的运动器材,像呼啦圈可以使腰部变得纤细,跳绳有助于身高的增长。
5.2.2营造趣味合作游戏,拓展学生体能
小学体育教师不仅在课前可以展开留学生合作的热身活动,在一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再次进行体育合作游戏的展开,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开展换物赛跑游戏,学生几个小组进行比赛,一些学生会跑错路,但是学生并没有气馁,互相传授经验,很快都找到了窍门。这样的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物品,让学生去思考多了一个物品该怎样交换速度最快,学生在游戏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跑步速度,获得了体育运动的乐趣。设计体育游戏教学提升了学生的运动乐趣,激发了学生的运动能力,可以让学生在乐趣中运动。
5.2.3构建学生小组体育评价教学,塑造学生信心
在小学体育课的构建中,体育教师可以开展体育评价式教学。每当进行完一个合作活动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相互的点评,学生之间可以以同桌为一组,前后桌为一组,学生之间分别点评对方的运动习惯,指出好的地方与不好的地方,教师此时要把主角的角色给予学生,让学生自己当做“小老师”,以自己的能力去点评同学的作文,这样的教学方式会提升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更有耐心和兴趣去发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学习同学的优点,增加自己的自信心,一起进步提升。
当然,小学生年龄尚小,一些学生比较害羞,会不好意思指出同学的错误,这时教师可以先请学生进行体育课的自评,然后对其运动态度、动作学习以及运动习惯的养成进行点评与指导,为学生做出一个正确良好的表率,也让同学有了一个标准,学生依据标准相互点评,一起进步提升,培养运动信心。
5.2.4实施亲子合作体育教学活动,增强亲情教育
教师除了要提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还应该增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形成良好的家校沟通。家长是对学生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所以,小学生家长应当在家庭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父母要充分的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家里,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讲解平时应该注意却很少能够自觉注意到的事情。
在室外,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一些合作性的体育项目,比如一起跳大绳、传毽子、打羽毛球,这些简单的、轻松的活动可以增进学生的肌肉锻炼,保持孩子更健康的身心状态,而家长在与孩子的运动过程中也可以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得到更多锻炼,同时,家长还与孩子增进了交流,为孩子营造了良好的运动教育环境,不断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与鼓励。小学体育教师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为家长及时通报学生的情况,不断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家庭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5.2.5落实体育选修小组合作课,贴近学生喜好
“兴趣是孩子的老师”,小学体育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兴趣,进行一些课堂选修活动课,优化教学设计。学生对新的场地、器材有了兴趣,必然会增强学习的有效性,一批新型的器材填补了学生体育器材的空白,教师可开展飞盘课、轮滑课、体操课、健美操课、攀岩课等,器材的改进也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在原有的条件下也可以通过改变利用方式和手段,增强利用率和学习有效性。教师在教学时可按性别分组教学。男生在速度,灵敏性,力量上占优势,女生在柔韧,协调性方面占优势,男女生可以协同合作,充分的丰富小学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以团队合作的体育教学改革的学校体育活动应大量开展,增强小学生的体育意识,
教师开展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体育合作课堂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不同的小组模式,团队评价的共同目标,以及开展多样的学校体育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能力,提升小学生运动精神,培养良好运动习惯,不断培养整体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体育者精神。
[1]许梅珠.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中华少年,2016(15):177.
[2]温国平.谈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当代体育科技,2016(2):85-86.
[3]李良红,胥文凤.探讨“体育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游戏的优化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5):174-175.
[4]陈蕾.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足球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3):133-134.
[5]林晓芳.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3):163-165.
Construction of Cooperative Classroom under the Core Literacy of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WU Yingshu
(Huating Houfeng Primary School, Chengxiang District, Putian 351139, Fujian, China)
吴颖(1977—),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