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金融助力甘肃加快形成高水平开放新格局

2021-11-21 22:19张庆昉编辑章蔓菁
中国外汇 2021年15期
关键词:外汇甘肃跨境

文/张庆昉 编辑/章蔓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8月视察甘肃时强调,“甘肃最大的机遇在于‘一带一路’,要找准发力点,加快构建‘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指示精神,为甘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富民兴陇战略目标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前进方向。在甘肃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新征程中,外汇管理部门将勇于担当,在牢牢守住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底线的前提下,不断促进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甘肃外向型经济打开新局面、迈上新台阶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动能和助力。

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是甘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首先,甘肃具备发展壮大外向型经济的特色优势。区位地理层面,甘肃地处欧亚大陆桥中间区段,承东启西、连南通北,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也是中国与欧亚各国经贸往来、文化交流、交通运输的必经之地。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过往甘肃远离沿海的区位劣势,正在转化为面向亚欧大陆重要交通枢纽和跨境贸易物流集散地的区位优势。产业发展层面,甘肃产业多元、制造业门类齐全,既有石油化工、有色工业、冶金工业、煤化工产业、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建材工业等传统产业,又有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同时,草畜、马铃薯、水果、蔬菜等战略性主导产业和制种、中药材等区域性优势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已逐步成为甘肃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能源、资源层面,甘肃石油、煤炭、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是中国资源大省和“有色金属之乡”;拥有中药材资源1527种,是中国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风能、太阳能资源得天独厚,开发条件优越,已成为西部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人文历史层面,甘肃拥有灿烂的文化遗产、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潜藏着丰富的、厚重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是中国著名黄金旅游线路“古丝绸之路游”的重点区段,以其独特的魅力形成了“精品丝路、多彩甘肃”的旅游品牌形象,形成了以敦煌文化、丝路文化和黄河文化为代表的多条旅游线路。

其次,甘肃拥有扩大开放的新机遇。近年来,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和回头浪。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使国际交流和人员贸易往来受到阻滞,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遭到重大冲击。在这样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逆势而上,应势而动,在更宽范围、更深层次,以更高水平融入世界经济。就甘肃而言,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向纵深推进和一系列支持甘肃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政策出台,甘肃正由改革开放的内陆腹地转为向西开放的前沿: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和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天马号”“兰州号”“嘉峪关号”等国际货运班列密集开通,西部陆海新通道深度融入,三大国际陆港和三大国际空港建成在即,共同构建起了甘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立体开放平台,初步形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的外向型平台支撑体系。

最后,甘肃围绕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擘画了蓝图、确定了航向。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甘肃抢抓机遇、乘势而为,迅速出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对甘肃全面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做出了全局性、战略性、长远性部署。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实施后,甘肃随之出台了《甘肃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方案》,细化了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发展目标、战略布局、重点任务和项目清单。近两年来,甘肃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支持政策再加码、再升级,紧扣国家总体战略布局,立足自身战略定位和省情优势,制定出台了《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五个制高点”规划》及相关实施意见,提出融入“一带一路”,抢占文化、枢纽、技术、信息、生态“五个制高点”。这一系列的部署,构建起了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制度体系,为甘肃深化对外开放擘画了蓝图,确定了航向。

外汇金融支持甘肃对外开放的现实挑战

在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新征程中,外汇金融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甘肃省外汇管理部门紧盯“走出去”“引进来”,聚焦“优服务”“强质效”,狠抓“推改革”“促便利”,综合施策、全面发力,支持甘肃双向开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同时也面临以下几方面的挑战。

一是外向型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制约了外汇政策改革效应的充分释放。受限于甘肃外向型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客观省情,外汇改革政策的效用在甘肃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受涉外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甘肃外汇金融业务规模小、层次低、效益差,金融机构对外汇金融业务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学政策、用政策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升,搞创新、拓业务的内生动力仍显欠缺,外汇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外向型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征较为明显,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业务集中于几家大型矿产资源型企业,金融机构的外汇金融业务普遍向这些头部企业倾斜,而广大中小微企业却陷于资金“输血供氧”不足的困境。

二是金融机构外汇金融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其一,外汇金融业务结构单一。据调查,2020年甘肃各银行外汇业务的99%为传统国际结算,其中汇款2万余笔,托收和信用证3000余笔,分别占国际结算业务的87%和13%。其二,外汇衍生品业务发展滞后。各银行推向市场的外汇衍生品均由其总行开发,本土化程度不高,不能很好地满足甘肃本地市场主体的差异化需求。而地方法人银行开展外汇衍生品交易资格受限,只能通过同业合作为客户提供外汇衍生品服务。其三,外汇专业人才紧缺。据调查,甘肃外汇银行专兼岗外汇业务从业人员1600余人,仅占员工总数的4%,而外汇从业人员中专职人员占比不足12%。外汇专业人才的缺乏,影响了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精准化、差异化汇率避险方案的能力。

三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其一,受规模小、成立时间短、财务制度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从国内银行获取外汇贷款的数量和期限较难满足企业的需要,而境外融资成本虽相对较低,却难以获得。其二,受信息不对称的影响,“走出去”企业难以从海外投资所在地银行获得贷款;而如要通过国内银行分支机构申请贷款,除中国银行等部分外汇业务开展较早的金融机构外,其他银行提供的创新业务品种不多,难以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其三,辖内境外投资企业的融资主要依靠境内母公司增资、境外放款或融资担保;而大部分中小企业受自身条件限制,难以为其境外企业提供放款和担保服务,制约了企业海外项目的推进。

四是企业应对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仍需增强。其一,从市场集中度看,甘肃“走出去”企业的海外市场集中于非洲、南美洲、中亚、西亚等能源资源丰富、市场竞争度较低的地区,而这些地区普遍存在政局不稳、法律体系不健全、外汇管理政策变动频繁等问题。企业海外项目因此面临较大的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和经营风险。其二,从主营业务范围看,甘肃外向型经济的骨干为少数几家矿产资源型企业,涉外业务模式较为单一,进出口贸易承受着较为集中的市场风险,经营业绩直接受到国际市场矿产资源类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其三,不少企业对汇率风险认识不足,对使用外汇衍生产品管理汇率风险持谨慎态度,导致企业汇率风险敞口较大。此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对在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中采用人民币结算的积极性仍然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对汇率风险的防控能力。

甘肃外汇金融提质增效的思路和着力点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甘肃正处于多重发展机遇的叠加期。甘肃外汇管理部门将主动把握新形势、适应新变化、抓住新机遇,围绕服务甘肃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一基本方向,持之以恒深化外汇领域“放管服”改革,下大力气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做深做实外汇金融支持甘肃双向开放,努力为甘肃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做出更大贡献。

一是推动外汇领域改革创新举措精准落地。未来,要继续妥善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坚持“推改革、促便利”,充分释放外汇政策的改革红利,有效发挥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和“助推器”作用。其一,持续推进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认真评估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实施情况,优化事后抽查方式,构建“企业分类”“银行分级”的市场化风险约束和信用激励机制。在总结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推动服务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取得实效。其二,不断提升个人外汇业务便利化程度。持续扩大中资企业海外员工外汇薪酬结汇便利化试点惠及面。指导银行建立个人外汇业务专家团队,提升银行个人外汇服务质量和能力。其三,建立以风险评估为导向的分类管理信用体系。整合内外部信息资源,探索建立“A+”企业风险评估、动态变更及退出管理机制,优先考虑“A+”企业参与便利化试点,提升银行对该类企业单证审核的自主权,实施“一体化、打包式”便利化措施,形成“越合规越自主”“越诚信越便利”的良性循环。其四,大力推进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工作。丰富应用场景,加大培训宣传,引导企业、银行对接合作,扩大跨境融资规模,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二是统筹做好金融服务甘肃向西向南开放工作。向西向南开放是甘肃扩大对外开放的主攻方向,要把跨境金融与之有机地结合起来,找准跨境金融服务的发力点,精准发力,全速推进。其一,积极对接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中的跨境金融服务需求,加大对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形成多式联运和空空联运网络体系。积极推进陇桂铁路海铁联运班列常态化运行,促进运行效益和质量的提高。其二,聚焦服务兰州综合保税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助力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和中川国际机场、中川北站区港联动一体化发展,推动兰州新区成为甘肃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其三,推动完善三大国际陆港和三大国际空港建设的金融服务体系,吸引一批国内外有实力的物流、加工企业落户港区,助力物流、加工贸易等产业的发展。其四,大力发展文化旅游跨境金融业务。汇聚金融资源,深挖金融潜力,支持办好敦煌文博会、甘肃药博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公祭人文始祖伏羲大典等一系列品牌节会,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鼓励有条件、有需求的银行采取增设外汇业务办理网点、调拨外币现钞和增派双语业务经理等措施,满足重大节会期间国内外宾客用汇需求。

三是不断增强对国际产能和技术合作的金融支持力度。其一,健全金融服务重点领域和关键产业跨境发展的机制。在政策咨询、手续简化、服务完善等方面多管齐下,助力海外资源合作开发项目尽快落地,增强企业利用境外资源的能力。支持电解铝、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优势产能行业扩大境外生产经营,支持装备制造和机电产品扩大出口,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其二,发挥金融促进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发展的功效。打造涵盖非融资性保函、出口买方信贷等业务的“一条龙”融资服务体系,强化对企业境外承包工程业务的资金支持,助力企业深度开拓传统市场,稳步拓展新兴市场。支持建筑、油气、电力、城建等领域的优势企业积极承揽技术含量高,能带动甘肃设备、技术和劳务出口的工程项目。其三,打造支持特色产品出口的“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发挥金融牵引作用,支持企业依托甘肃特色农产品优势和镍、钴、稀土等资源优势,发展“戈壁农业”和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出口,承接国际产业和沿海发达省份先进产业转移,将甘肃打造成面向中亚、东南亚市场的特色农产品和新材料新产品出口基地。其四,促进金融与引技引智深度融合。打好“缩流程、减费用”组合拳,吸引外资加大对生态等相关重点产业的投资。助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利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兰洽会等平台,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四是大力提升金融服务对外开放质效。其一,构建多元化企业融资渠道。切实发挥金融在对外开放方面的促进支撑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境外上市和发行本外币债券,提升境外融资外汇登记、发债资金回流、结汇、使用及还款等环节上的便利度。鼓励企业用好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引导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利用融资性保函和内保外贷等业务融入境外资金,并鼓励境外融资需求较强的企业选择恰当时点,从境外融入人民币资金。加强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跨境融资的指导,引导其依法审慎开展跨境融资。其二,拓宽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引导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投融资计价结算,鼓励企业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业务。加强与重点地区及机构组织的交流合作,实打实地帮助企业打通跨境人民币结算中的瓶颈,提高市场主体人民币跨境使用的积极性。其三,加大外汇金融业务创新。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匹配多元化金融需求,创新产品和业务模式,增强跨境金融服务供给能力。鼓励银行围绕企业实需,创新汇率避险工具,加强对“汇率中性”理念的普及和对汇率避险产品的推介,引导企业合理运用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

五是持续优化外汇金融服务环境。坚持“强监管”取向和“零容忍”态度,依法依规加强外汇业务合规监管,严防严打各类金融领域违法犯罪活动。坚持“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原则,严密防范、及时化解异常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方面,充分做好打主动战、持久战和攻坚战的准备。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牵引,在准确理解外汇政策精神的前提下,全方位、多层次、广渠道强化外汇政策宣传,特别是持续抓好围绕防范地下钱庄、网络炒汇、跨境融资诈骗等的主题宣传活动,创造健康有序的外汇市场环境。

猜你喜欢
外汇甘肃跨境
甘肃:“三年行动”超进度
No.4 天猫国际推出三大跨境进口新服务
致敬甘肃
《甘肃教育》缩版公告
浙江:出台5个新获批跨境电商综试区实施方案
甘肃:新年舞社火,经久不息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
▲什么是外汇外币和外汇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