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在高校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应用

2021-11-21 21:59钱镜伊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财会学习 2021年18期
关键词:服务平台区块财务

钱镜伊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引言

区块链作为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技术的集成应用,是一项颠覆性创新技术,在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区块链技术发展带来经济和产业格局的重大调整,为金融业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近年来,区块链在金融企业、互联网企业、IT企业和制造企业不断扩大研发和应用推广规模,发展势头迅猛。本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特点进行梳理,结合高校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现状,对区块链技术与高校财务管理相融合的技术可行性进行探究,提出区块链技术与高校财务共享服务平台融合的设计思路和发展展望,为高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1]。

一、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起源于比特币发行底层技术,是对含有交易信息的区块进行哈希运算,对一段时间内的电子交易行为进行分布式数据记录。区块链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经从以可编程数字与加密货币为特征的区块链1.0阶段发展到当前的以可编程社会为特征的区块链3.0阶段,但总体呈现四大特征:一是去中心化和分布式。去中心化是指区块链系统没有下达命令的中心管理机构,从而确保系统的容错性、抗攻击性和防止合谋能力突出。区块链的分布式则是指该技术在存储信息中每个节点只负责一部分数据,所有节点共同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二是技术可追溯且避免篡改数据的可能。哈希算法只对经验证合法的数据进行记录,保障信息可被追溯,且嵌入的每笔信息均与相关交易信息进行绑定,并被准确记录,整个算法不可删除和篡改。三是信息透明化。整个系统运行机制公开,交易信息在多个节点均有备份,信息变更需要多节点共同认证才能变更[2],保障信息的公开公平可信任。四是严格按照合约自动执行。区块链系统通过将资产数字化,资产交易、查询等过程均按照既定程序执行,不需要其他人工投入,降低交易成本和安全性。

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互联网、会计核算等行业应用推广,为该技术在高校财务共享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高校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致力于大力推进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并通过将财务软件和财务管理有机结合,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但由于高校规模扩增,财务业务量加大,现有的高校财务管理组织架构、报账流程、系统架构等都很难满足高校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多元化、多模式、多校区等变化需求,高校财务管理更加需要一个中间流程简化、管理体系扁平化的财务共享平台,对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一)高校财务预算和资产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当前大部分高校财务组织架构偏核算、轻管理的工作模式[3],导致财务管理相对混乱。第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不够科学,预算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但由于各部门间预算目标不同,各自考虑自身利益,对高校经费肆意争抢,导致部门间冲突时有发生。还有些高校对经费管理随意性较大,对于分出去的经费去向不闻不问,对于经费收支状况难以有效监督,增加学校财务风险[4]。第二,财务资产管理不够规范。很多高校对自身家底不清,财产流失严重。很多高校只注重大额设备采购的管理,且购买后的设备维护不力,很多部门为谋取经费而购买一些无用设备资产,导致整个学校资产管理非常混乱。

(二)高校财务报账流程烦琐

高校报账往往需要经办人先在OA平台填写报账单,待网上流程审批通过后拿着黏贴好的票据找相应部门领导签字,再到财务报账大厅将单据交财务人员审核。超过一定金额还需多重领导签字,想在同一时间找齐所有领导签字相对困难,而且有些单据或发票不合规,还需要重新提交流程审批。整个报账流程烦琐,耗时长,甚至需要跨校区办理业务,严重影响财务报账效率。

(三)高校财务信息系统间联系不紧密

目前高校财务信息系统包括财务管理系统、薪资查询系统、科研经费管理系统、财务报销系统、预结算管理系统、学费管理系统等,不同系统间相对独立,导致财务共享平台建设难以跨系统自动采集数据,信息共享和协调作业较难。一是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资源不能融合共享。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由于不同系统间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编码不规范,导致信息整合度与利用率相对较低,且教职工薪资、学生收费等仍依靠二级学院部门提供数据,甚至还依靠人工整理录入,导致差错时常发生。二是高校不同业务信息缺乏必要的集中和控制,导致不同业务间形成信息孤岛,财务数据利用率不高。当前高校网络主要承担数据通信,满足高校科研活动的需要,对网络带宽也提出更好要求,从扩宽网络流量也成为完善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举措。

(四)高校财务管理复合型人才短缺

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本质是要将分散于各业务部门重复性高的财务业务进行流程再造、标准化和服务化,涵盖预算控制、财务核算、资金管理、信息归档和决策分析等功能。这就对高校财务管理人员提出更高要求,既需要懂财务信息化软件,又要通晓财务知识,但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人员普遍缺乏学习新事物、新知识的动力,亟待强化高校财务人员专业化水平。

三、区块链技术在高校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应用设计

(一)构建平台,规范应用

积极构建高校新型财务共享服务平台,规范区块链技术在财务共享体系建设中的应用。各大高校要立足本校自身发展规划需要和业务需要,提升财务管理能力与信息经济时代发展的迅猛发展的匹配性,加快构建高校新型财务共享服务平台,规范区块链技术在财务共享体系建设中的应用,确保区块链技术在财务共享平台建设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与此同时,还要具备风险管控意识,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对转型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进行控制。同时,高校还要进一步加快制定区块链应用监督管理机制,做好技术风险的防范。高校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是基于多个信息系统构建,信息系统的集成必然涉及部门协作、流程梳理、数据获取等,这就要求高校从技术质量、数据规范、信息存储、数据访问等方面加强技术开发管理,加大监管力度,避免漏洞发生,确保财务共享平台安全稳定的运行。

(二)提升财务共享效率,实现职能合理划分

区块链技术拥有分布式账本,高校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可以借助这些账本在相同算法中设置不同节点来对财务交易信息进行处理。同时,多节点模式还便于实现财务数据在不同权限访问人、不同部门间的共享和交换,进行有效提升记账信息共享效率,并能保证信息不可篡改,确保账目的真实有效性;区块链技术共识机制的存在,确保高校财务共享平台应用中实现效率与安全的平衡,将其用于高校财务管理中,不同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就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参与节点,通过将相关人员合理安排在相应节点上,尤其负责与该节点相关的工作内容,从而有力提升职能对应,也便于后续绩效评价,提高财务人员工作效率。

(三)强化技术创新,加大资金支持,促进平台建设升级

高校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高校财务信息系统高度集成,急需将基础技术能力用技术手段进行衔接。以现有财务报账流程为例,亟待将高校报账系统中所设计的申请发起、票据信息审核、自动扫描识别技术等与业务处理相结合,将高校报账所需要的原始凭据手动填写、账簿登记和财务报表更新等实现自动申报,通过机器学习、语义识别等技术与财务报销流程结合,提高财务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智能化发展,解决高校财务保障难题。从高校会计信息自动化处理方面,还可以借助区块链智能合约与现有高校会计信息处理系统结合。当将财务数据影像传输到信息共享平台后,就能触发智能合约,指令下达后就能自动生成凭证,完成应收、应付等会计核算,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同时,高校财务共享平台的建设和优化升级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撑,尤其是在互联性高速迭代升级的背景下,财务共享系统更新升级需要的技术、设备的引入都需要有资金投入,因此,需要高校通过向教育部申请专项资金或者自主研发或其他校外组织机构、合作企业或校友等寻求资金支持[5]。

结语

高校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离不开区块链人才的支持。伴随网络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必须要解决财务复合型人才短缺的难题。一是加大现有财务人员培训,确保其成为既具备现代信息技术,又精通财务知识的综合性人才,确保财务相关人员能在日常工作中熟练使用区块链技术,知道如何将区块链与会计工作结合,如何利用区块链实现财务共享平台的操作;二是积极引进高技能的技术操作型人才,高校财务共享平台的建设和维护离不开高科技人才,高校现有财务管理人员整体年龄偏大,学习能力下降,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和应用水平偏低,高校必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引进高技能人才,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新鲜血液;三是建立健全财务人员奖惩机制,调动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动力和工作积极性,切实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专业技能和区块链技术应用水平。

猜你喜欢
服务平台区块财务
特朗普集团“财务大管家”认罪
这才叫创业!90后水产追梦人打造一条龙式技术产品服务平台
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平台
高校财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探讨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福州首家“奶爸版”母婴服务平台上线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