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淑清 高亚坤 任远 河北工程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对我国体育事业长远发展、系统规划、科学决策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提倡“三亿人上冰雪”是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具体措施。2019 年,多部门联合印发《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其中指出:“以举办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加强冰雪人才培养,提升群众普及水平。”河北省作为冬奥会和东残奥会的主办地,冰雪文化氛围和场馆数量全国领先。其北部地区在举全国之力影响下,各类冰雪人才聚集。河北中部石家庄作为省会城市,拥有国家级冰雪指导员培训基地,其冰雪场馆和冰雪人才优势也较为突出。冀东南地区由衡水市、邢台市和邯郸市构成,人口数约占河北省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人均DGP 中等偏后。但冀东南地区由于地理、经济等因素发展较为滞后,以冀东南大众冰雪指导人才培养为研究重点,提升河北省冰雪运动整体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国际性赛事的积极筹备,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但冰雪场地、运动项目、冰雪人才、区域发展失衡等问题成为制约冰雪运动发展的因素,其中冰雪人才不足较为突出。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元化长效合作机制,完善冰雪运动人才培训目标,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全社会支持冰雪运动人才培养的良好态势迫在眉睫。
国外冰雪项目起步较早,研究相对成熟。在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冰雪项目已成为其实现全民体育的重要手段,冰雪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筹备等研究体系较为完善,代表成果有张建会《美国冬季运动项目发展实践及其模式借鉴》(《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02)。我国冰雪运动人才培养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代表成果有吕婵的《我国冰雪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20.10);以体教融合主题的代表成果有杨三军《冰雪运动进校园与体教融合的内外关联和经验借鉴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03);突出校企融合的代表作有全海英《“校企合作”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机理、困境与路径研究》(《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05),李岫儒的《我国冰雪运动融入高校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20.07)。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冰雪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值得学习和借鉴。但在冰雪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方面仍存在不足:
(1)政府主导下多方合作培养冰雪人才机制不健全。重视冰雪竞技运动管理人才、冰雪产业人才等培养,对推广普及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缺乏系统研究。
(2)专业高等院校高质量冰雪人才培养和储备不足。冰雪推广和普及人才不足,后奥运时代冰雪运动大众化受到制约。
(3)冰雪人才区域合作培养联盟缺乏,冰雪运动弱势地区发展缓慢。
冀东南地区地理位置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气温较高,相关冰雪场地严重不足。现有的场地与所在区域人口比例严重失调,不能更好满足人们参与冰雪运动的需求,如进一步拓宽场地资源建设是发展大众冰雪运动急需解决的问题。拓宽场地资源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现有的相关体育场改扩建,废弃的工厂重新整合,拓宽场地资源建设;第二,依托学校场地现有资源,进一步加大学校场地资源投入,促进场学校场地对社会公众免费或低价开放,刺激区域居民健身需求;第三,政府和社会力量应联合融通新建一批大众冰雪运动场地来满足人们健身的需求。
随着国家冬奥会及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大众参加冰雪运动的气氛越来越浓厚,体育人口越来越高,有效完成了3 亿人参加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据官方统计我国已实现3.46 亿人通过不同方式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冰雪运动人才的培养可有效刺激区域冰雪运动的发展,但冀东南地区冰雪运动人才培养机制缺乏,人才培养手段单一,不能更好满足该区域冰雪运动的发展。据统计,冀东南地区中小学冰雪运动人才培养的方式为轮滑进课堂、冰雪运动鉴赏、由学校统一组织带领学生进入到冰雪运动场地进行实际练习,但以上手段时间较短、内容单一,无法更好满足学生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
冀东南地区的高校主要包括河北工程大学、邯郸学院、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邢台学院、衡水学院等。以上院校以冬奥会的举办为背景,逐步建立和完善冰雪运动人才培养机制,改善冰雪运动不足短板,带领学生参加省市冰雪运动运动会。同时,冰雪运动进校园也成了重点建设工程,如冰雪项目进课堂、进群体活动等。建设一批学校轮滑队和滑轮队等不同冰雪运动竞赛队伍,满足了学校日常教学和外出竞赛的需求。但高校人才培养应持续全面协调发展,不能以一时短平快的方式来取得暂时人才培养的胜利,应以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背景,拓宽人才培养渠道,进一步刺激冰雪运动发展,从而满足当地居民冰雪运动参与的热情和需要。
探寻阻碍“三亿人上冰雪”的河北元素,创新冰雪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三市一体”冰雪人才联盟,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智慧体育等科技服务体系,搭建人才交流平台。政府部门依托高校和社会力量(体育企业),拓宽冰雪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规模和渠道,再以外包形式购买服务,满足群众参与和中小学教育的需要,实现冀东南地区冰雪人才培养双向驱动发展模式。冀东南地区主要城市包括邯郸、邢台、衡水,三地政府、学校和社会力量应保持高度联系和紧密团结,制定相关政策,研发相应平台,刺激当地冰雪运动发展,重点支持高校冰雪运动人才培养,进一步满足中小学冰雪后辈人才培养需求。但目前三所城市缺乏相应政策互通和场地共享共建的意识,导致该区域冰雪运动发展较慢,场地建设滞后,人才培养不足。积极构建“政校企”长效合作机制。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主体,社会力量配合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高校将冰雪运动教学纳入实训实践课程体系和第二课堂,体育企业等社会力量补充等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产业,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冀东南地区,毗邻太行山脉,是典型的平原向丘陵、山区过的地形地貌。该地区四季分明,为冬季冰雪运动开展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季节条件。同时地方政府对于体育产业的大力支持以及冰雪运动开展的逐步深入,目前邯郸地区已建成10 余处滑雪场地,其中4 处依据山区地形特点修建的滑雪场所,1 处室内四季滑雪馆。在各个县市区重点中小学推进旱冰项目进课程,在辖区内的四所高校内开展轮滑、陆地冰壶、滑雪项目的课程及教学比赛活动。
以河北工程大学为例,作为冀南地区唯一一所省属骨干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依据体育产业市场发展趋势、人才需求动向,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在2007 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就以纳入冰雪项目课程,在2021 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结合校内外实训冰雪运动基地的反馈意见,增设冰雪运动校外导师课程,依据冰雪产业发展动向等手段积极构建以地方产业需求为导向的精准课程建设。
建立政校企多元联合培养机制和保障机制,采取政府帮扶、高校培养、社会力量参与,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反馈于社会,提升多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人才培养规模,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政府统筹,三市联合配合,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冰雪人才联合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化解单一培训化困境,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多元培养机制和人才梯队建设体制,形成政府主导、高校承担、地方配合、各行业参与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建立政校企多元联合长效培养机制和保障机制。本着服务社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以提升协同创新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发挥高校育人功能,加强个性化冰雪运动培训体系建设,以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冰雪人才的实践技能,完善冰雪运动理论知识结构,分类推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以冀东南冰雪运动指导人才培养机制为研究对象,通过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在高校搭建社会体育指导员平台为先导,高等院校利用平台建设,加强冰雪课程建设和实习实训的创新与改革为重点,以地方行政部门购买服务推进冰雪进校园进社区为路径,实现冰雪人才“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和社会服务模式。政校结合、校企结合、校校结合等多种形式,创新冰雪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构建多元化合作支撑平台和长效合作机制。推动大众冰雪指导人才联合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大众冰雪运动广泛深入开展。
本项目实施可以为省内外冰雪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新建议,冰雪人才培养的具体做法所形成的研究结论可以为同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并成为深入研究的基础。大众冰雪人才培养的策略及其实施路径,可以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并进一步巩固“三亿人上冰雪”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