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浩
(长治学院,山西 长治 046011)
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率先尝试了中考体育改革,转变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模式,优化中学体育课程结构,中考体育改革体现了我国对中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程度,帮助中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促进中学生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习惯的养成。一些地区的中考体育改革研究证明,中考体育改革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还充分调动了中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了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在新时代下,要清晰地认识中考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推动中考体育指导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基于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融入体能训练元素,不仅符合中考改革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而且能在根本上提高中学生的体能和身体素质,激发中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体育项目的兴趣,实现中考体育改革的目的。
目前很多数据显示,我国中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突出。为改变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提升其体质健康和机能水平,很多中学在体育教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改革。中考体育改革率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其主要目的在于“以考试促教学”“以考试促锻炼”,以帮助中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中学生的运动能力,引导中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我国各省市中考体育制度的建立目前仍处于发展与探索阶段,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体育课的地位在中学教育中会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中学还需要不断优化体育教学环境,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并及时更新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
体能是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体能训练对改造中学生身体形态、提高中学生机体机能水平、增进中学生健康和发展运动素质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良好的体能既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也是学生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基础,也是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基础。
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表明,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持续下降,特别是肺活量、速度、耐力和力量等素质呈明显下降趋势,我国中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争的事实。中学生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其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骨骼、肌肉、韧带都在这个阶段呈现出持续增长发育的趋势,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体育兴趣、运动卫生习惯和意志品质相对容易培养,中学阶段会对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考试能力、终身体育的形成产生较大的影响。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增加合适的体能训练,对中学生力量、灵敏、柔韧、速度等基础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体能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降低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中学生的体育活动效率。
体能既不是体力也不是简单的身体素质,体能训练与身体素质训练紧密联系但又有所区别,体能训练比传统意义上的身体训练更丰富、更全面。体能训练体系已不是体育领域内的新兴内容,但它丰富了中学体育教学内容,更新了教学方式和手段。一些对体能训练的实验研究显示,体能训练是目前解决中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能在本质上改善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进行了中考体育改革,改革的方式因地制宜、各具特色,考试模式也有所不同,但各地中考体育考试都具备公平性、公开性,注重对中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体能训练不同于一般的体育锻炼,对不同群体有着不同的训练内容和方法,对很多体育项目的学习与掌握具有迁移作用。因此,体能训练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中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对中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学生身体机能和素质既要符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也要在中考体育上创造优异的成绩。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始终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体育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教学效果的不理想等导致了中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身体素质下降。中考体育的改革进一步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让中学生以正确的态度重新认识体育的意义和价值。体能训练的融入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中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还能让中学生更关注自己的身体条件和运动能力。
中学体育教师是体能训练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体能训练中具有主导作用。中学体育教师对体能训练的整体认知水平以及是否科学掌握开展体能训练的方法和形式等直接影响着中学体育教学开展体能训练的效果。实际上,一名优秀的中学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运动能力和教学能力,还应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体能训练中。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学体育教师还要学习与体能训练相关的体育学、生理学、医学等学科知识,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
中学体育教师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形成了一些有弊端的模式,应试化教学严重,中学体育教师常在教学中运用一些单调、枯燥的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方法,严重制约了中学生身体健康的全面发展。一些老教师不想或不愿意吸收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或手段,认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过于繁琐,同时也对体能训练的具体方法探索不够,导致一些体能训练设施、设备掌控不到位,体能训练资源利用率低。
中学生的积极参与态度是实施体能训练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决定了中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效果。中学生从学习压力中走出来参与体育运动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体育教师要在上课的内容上激发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体能训练的功能和独特魅力,通过一定程度的体能测试,让中学生能正确了解自我的身体状况(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心肺功能),让中学生能更自觉地完成训练任务和目标,让其感受更多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中学体育教师只靠经验教学是不够的,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学校体育工作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体能训练的交流、学习与研究,加强对体能训练的学习、更新自身专业知识是必要的。中学体育教师要根据目前的体育中考模式、体育课程现状、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选择适合中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体能训练方法和训练计划,让中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能训练的方法,促进中学生主体性体育参与意识的提高。
针对我国中学生肥胖、体质下降、身体机能差等普遍问题,中学进行中考体育改革对提高我国中学生的体质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中考体育改革将体育成绩列入中学生中考的总成绩中,激发了中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内在和外在动力,能培养其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其身体综合素质。中学要加快家长和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重视体能训练对促进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改善中学生身体机能的积极影响;中学还要提供各种体能训练设施、器材等方面的保障。
以中学生身体发展的敏感期和关键期为体能训练课的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为设计依据,要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一是要根据中考体育改革和中学体育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制订体能训练计划,帮助中学生在考试项目中获得优异的体育成绩;二是要以中学生为出发点,充分体现体能训练在激励中学生参与运动积极性、增强体质、培养良好体育习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要科学地分配体能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合理地制定体能训练的运动时间、内容、形式、负荷等,确保中学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中考体育改革是我国长期中学体育教学实践总结的成果,是适应时代人才培养需要,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发展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社会、学校、教师、家长、中学生要充分认识体能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实施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模式和评价体系对促进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提高中学生身心健康等都有显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