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志玲,黄欣欣,黄雅君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05)
金融业是普惠金融扶贫的重要推动力量,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扶贫工作成为焦点。但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城乡收入差距大、农产品难输出等问题在限制着我国金融扶贫发展,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结构性失衡问题成为金融服务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论文将从防范信贷风险、扩大“互联网+金融扶贫”的推广等入手,凝聚政府力量来增强普惠金融服务金融扶贫的影响。
普惠金融以可负担成本为有金融需求的社会各阶层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让所有人享受金融带来的福利。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金融体系并未根除,大部分农村地区还有金融供给不足的现象。普惠金融要有金融供给方持续提供金融服务能力,及时提供低价且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服务,应向有需要的群体提供高质量、价格合理的服务,立足于金融扶贫理论和实践的提升才是更高效的金融扶贫发展。现阶段新型农村金融合作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否效果显著、能否把握农户多元化金融需求、资金落实是否到位都是对现阶段普惠金融扶贫的挑战,是金融扶贫需要克服的难题。
1.“互联网+”在普惠金融扶贫中的应用
(1)“众筹模式”拓宽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有效地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蚂蚁天使作为典型的小额、大众融资平台,自成立以来为小微企业提供早期融资服务,融资金额达到5158万元。“众筹模式”服务“三农”,给农产业发展引来资金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众筹家信息显示,截至2020年3月2日,专注农业的正常运营平台共12家,其中A+级农业众筹平台点筹网上线农业项目共109个,已成功21个,筹集资金共409.63万元。与以往融资比,项目发起人通过利用投资者的资源获得更广传播媒介和销售渠道,来推动优质项目的小微农企发展。
(2)从移动支付应用场景来看,淘宝、抖音、小红书等为第三方移动消费市场提供有利发展环境。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网上支付业务216.38亿笔,约541万亿元,移动支付业务301.41亿笔,共106.17万亿元。如支付宝2019年双十一期间交易峰值达到54.4万笔/秒,单笔支付的成本不足两分钱,这使第三方支付在小额支付业务上极具优势,方便了小微客户的支付,节约了支付成本。
(3)保险科技进入“科技赋能” 阶段,综合性的数字金融平台提供了具有普惠价值的保险服务,如支付宝为5000万线下小微商户提供了多收多保服务,提供超过5亿元保险理赔。另外,大病共济服务——相互宝,约1/3是农村和县域用户,约3/5是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它一定程度上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医疗保障。
2.金融实体在普惠金融扶贫中的应用
(1)商业性金融方面,大中型商业银行增强金融服务泛用和易得性。例如,截至2018年6月,中国农业银行在832个国家扶贫重点县贷款余额达8771亿元,较2015年末增长43.2%;平安银行“村官工程”已投放产业扶贫资金123亿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3万人。
(2)合作性金融方面,各地农村信用合作社不断加强网点延伸和服务创新。例如,贵州农信社实施“信合村村通” 工程,截至2018年9月,评定信用等级农户706.44万户,农户授信总额4206.76亿元;已创建信用组12万多个,信用村1.27万个,信用乡(镇县)共1007个。
(3)证券和保险方面,金融机构积极落实金融扶贫政策。截至2019年10月,已有13家贫困地区的企业通过绿色通道实现IPO,还有66家贫困地区的拟上市企业正在筹备上市,新三板市场累计服务贫困地区公司315家。保险公司在贫困地区开发了特色农业险种,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已投保的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超过200种,保险机构开发的各类保险产品超过800种。
(4)政策性金融扶贫方面,通过参与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和扶贫公益基金等形式推动扶贫攻坚。2016年至2019年10月,上交所全部上市公司共投入832.07亿元参与脱贫攻坚,帮助1584.83万名贫困人口脱贫;2018年,550所上市公司帮助超63.3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截至2019年9月底,国家开发银行发放的扶贫贷款累计1.2万亿元,农业发展银行2016~2018年投放精准扶贫贷款累计1.75万亿元。
3.国家政策在普惠金融扶贫中的应用
国家政策在扶贫工作中有重要导向,通过按季召开金融形势分析会、开展评估信贷政策导向的效果评估,把资金引向“三农” 、小微、扶贫等社会民生。同时,国家开发银行与农业发展银行为促进金融扶贫共同创立了“扶贫金融事业部” 。在医疗、健康、养老保险方面,落实惠民的大病保险举措。退休老人每月领取固定保险生活补贴,政府建立贫困户房屋风险准备金,降低贫困户在遭遇灾害方面的损失,加强政府对贫困户保险保费的补贴。
首先,现阶段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数额在不断提高,调查可知城镇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上升,如此不良贷款率说明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不断增加。其次,这些群体对金融实体机构来说,了解他们的信用记录途径少,提供信用数据不足。国家信用体系不完善,无法精准追踪信用记录,金融实体约束范围窄,且现有的国家政策使这些群体能获得贷款的机会大大增加,往后金融实体机构由谁来承担风险?国家信用体系方面是否要进一步完善?怎样才能保持金融扶贫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处理小额信贷今后的存量和增量问题至关重要。
“互联网+”作为普惠金融扶贫主力,运用大数据和云端来精准定位、管理、吸引投资作用到贫困户。当下存在的问题有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落后技术导致大数据无法更新和采集、对接精准扶贫信息不对称都制约“互联网+” 助农。目前我国普惠金融政策普及不足:中小企业大数据技术成本过高,一些金融产品风险系数高检测难度大;农产品周期长,投资回报慢,影响这类产业的发展;整个互联网金融缺乏完整的法律体系,无法渗透到各中小企业。只有解决这些难题,才能提高“互联网+”在金融扶贫中运用的效率,利用金融数据帮助更多人脱贫。
政府大力支持精准扶贫中普惠金融的运用。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到普惠金融扶贫的工作中,如制定普惠金融政策、监管措施、风险补偿基金支持等。政府应积极协助和支撑担保机构的发展,助力普惠金融机构承担信贷风险。当前我国政府性担保机构大多由政府出资,但这些机构缺乏内生动力,依赖政府发展。为普惠性金融机构分担风险的可能性较小,政府在金融扶贫上缺少完善的机制和担保机构来帮助实体机构分散信贷风险。
金融扶贫中保护机构和需求者的相关政策需进一步完善。针对助农款使用率低的问题,政府怎么提高贫困户积极性?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之下,所带来的大量社会资源怎么合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如何支持创新发展和提高金融实体助农助小微企业的活跃度,如何更好地和金融机构进行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怎么鼓励机构竞争与创新都是政府需要思考的。
各类金融机构以创新为由开发了许多跨行业、长链条的金融产品,这类产品在流通过程中能融资到实体经济中的很少,还增加金融体系风险。让资本在金融发展过程停留时间过多,加剧资金“脱实向虚” 。虚拟经济短期内获利较高,部分实体企业获得资金后把资金投放进虚拟经济产业中,这种货币进出流通的矛盾是金融服务实体企业的难题。农村贫困户居住在偏僻地区且分布零散、贷出资金少、农民生产风险大,导致交易成本高。小微信贷机构、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农村提供的服务占小部分,需求供给不匹配,普惠金融在农产品产业当中覆盖面窄和渗透率低。农村金融资源、社会资源不足和生活条件差导致有能力的人不愿到农村发展,农村金融缺乏活力。大数据技术成本过高,且没做到构建多层次机构体系、差异经营,所以服务实体经济仍需探索和改善。
在授信时应当精准评估并指出授信方案存在的风险,根据风险量身制定防范措施,严格把控好风险口,确定合理的审批次数,做到审批工作量均衡。由于农产品生长周期的不同,导致各月出现工作量强弱不等,影响审批人员的审批效率。同时,应建立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审批人员操作行为,以免诱发各种违纪操作,为信贷风险埋下隐患。提高对信贷申请人的财务关注度,在信贷的前中后期跟踪审查,一旦发现偏差立即采取措施。初次审核尤为重要,应仔细分析申请人财务状况,了解财务状况及变化原因,在初期揭露风险,杜绝后患。
在引进互联网技术时,可以向相关部门申请划拨资金,更大程度完善基础措施,让“互联网+金融”的覆盖面更广,让更多人感受到金融发展取得的成果。机构可驻点在偏远地区,驻派工作人员,给予驻派人员一定福利留住人力,还可因地制宜从食住方面入手降低成本,和当地政府洽谈机构进驻的人才补贴政策。初期,机构人员挨家走访农户,收集信息。中期让农户了解互联网金融扶贫。后期,驻派人员定期回访及时更新农户个人信息,加强风险防范。
推进乡村网络体系、移动手机终端等信息基础建设,在未来可引入“5G” 网络,为大数据实现获取高效的数字金融服务提供基础设施支持。通过大数据解决各主体对接贫困户的信息差异,构建公开的基层信用评价系统。在普惠金融与其他日常金融业务中收集并更新信用信息系统,有效实现金融机构与贫困主体的供给和数据的互联共享,降低金融机构成本,加强与各级政府间信息互通。在各区域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站点,站点利用自身优势搜集客户信息及需求,再将有效信息反馈给金融机构,及时更新和健全客户信息,解决扶贫工作主体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专项资金支持,逐步完善相关的风险评估和评测机制,提高信息安全保护等级,以确保客户信息安全性。
首先,政府针对出台的扶贫政策,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相结合,做到全面贯彻落实。其次,政府应积极组织建设农村科技服务站,为贫困地区提供科学知识和相应技能。最后,在扶贫工作中,政府应积极表明立场,明确相关激励机制。在催生机构内生动力、促进机构金融扶贫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作用。
论文从国内普惠金融在金融扶贫中的必要性和问题对策来分析得出金融业和农村经济二者是相互作用的,通过改变低端供给和增加机构服务点等为农村贫困户服务。金融扶贫机构要不断创新紧跟经济发展步伐,增强竞争力,减少风险补偿金不足和项目对接难等问题,才能加强普惠金融扶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