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初华
(长沙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基本是在学习英语语法知识,学习国外的文化习俗,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对于国外文化的了解有所加深,但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不多。将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引入英语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在与国外文化的对比与碰撞中,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此外,传统文化与英语的融合为大学英语的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给大学生带来了新鲜的感受和体验,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中国悠久而深厚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瑰宝。无论是在古代历史长河中,还是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中,传统文化一直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英语课程的开展使得学生们进一步了解欧美国家的文化,这会导致一些学生盲目认同欧美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度降低。因此,传统文化教育在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观念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就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相结合,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大学生可以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学习英语知识、英语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时刻提醒大学生他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者。
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教师们深入学习传统文化,并以灵活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播,这个过程是一个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了解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中国与国外的交流进一步加深,并与许多英语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生力军,进入社会工作后,他们将有很多机会与外国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在大学学习期间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将有助于他们在未来通过流利的英语,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中国传统文化,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
虽然我国教育部门也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但是这些大多是一些相关的概念和口号,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教育并没有被真正重视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师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少,很少在教学过程中提及和渗透传统文化。虽然大学英语课程支持传统文化的融合,但是许多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少考虑传统文化的渗透,认为这不是教学的关键内容,把书中的知识传达给学生是自己的工作。除此之外,高校对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缺乏规划与安排,没有对大学英语教师进行相关的指导与培训,也缺乏课程内容纲要,这就使得教师不知从何入手,在教学中无法有效融入传统文化。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更谈不上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层含义,对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也很弱,这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首先,如今的大学英语教材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不足,这就使得中华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较为困难。其次,如今网络十分发达,由于思想不够成熟,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网上各种思想、风潮的影响,一些学生可能会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将英语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时,一些学生就可能会抵触这些内容,这不利于将传统文化应用入大学英语教学。最后一些学生学习英语,更多的是为了成绩,太过于功利主义。
在大学英语课程的教材当中,增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英语教材完美融合。除此之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寻找英语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点,将传统文化融入教材,潜移默化地将传统文化带入课堂,如哲学、风俗、文学作品、传统节日、成语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英语课堂教学相关的内容,以便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介绍。英语教师在正式教学开展之前也需要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讨论,将更多的传统文化,以更有效的方式融入英语课堂。
英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肩负着向学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英语教学能力,还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才能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更好地融合。因此,高校需要不时为英语教师组织一些传统文化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并制定一定的考核标准。同时,学校在招聘新教师时,应将传统文化素养纳入招聘标准,让英语教师认识到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性。此外,高校应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播,在学校活动中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高校还需要为英语教师创造更多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组织更多的教师参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帮助英语教师提高传统文化素养。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让学生流利地用英语交流,并向外国友人传播中华文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互动来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同时,教师应在互动过程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此外,大学英语课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和“学”相辅相成。学生不仅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还需要自主探究与学习。在听力和对话课中建立师生互动关系,有效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以倾听学生自己思考发现的问题,然后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解决。为了达到这种课堂效果,英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全面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适应如今的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的教学模式;第二,在英语互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讲解和反馈要有明确的方向,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传统文化有清晰的认识;第三,提问要有针对性,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置不同程度的问题。而学生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有主体意识,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总结思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第二,学会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要认真听,尊重其他同学的发言,听完后给出自己的评论,再根据其他同学的发言和教师的评论调整思路。
针对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改进。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信息技术已经在教学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科学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手机或电脑向学生传递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材料。这些学习资料主要作用是让学生把传统文化和接下来要学的主要内容联系起来,提前学习这些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统计学生在课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对本章学习内容的感受,然后深入讲解传统文化,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章节内容设计教学情境,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亲身感受到这种情况,对中国文化有更好的理解,还可以促进学生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他们在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教师在讲授关于酒文化的英语文章时,可以根据中国的酒桌文化设计一个相关的情境,然后将学生分成两组,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下进行一对一的对话练习,让学生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国外相关文化的了解。
综上所述,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辉煌历史,拥有极为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不应止步于当下,还需要一代代继承和发扬,让更多的人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并让这些优秀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不断提高大学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增强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创新教学模式,结合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生动有趣的场景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