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丽
教育需要在与时俱进中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在需求中提升质量。而信息技术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将其融入小学数学课堂,能在拓宽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节省教育资源的投入,扩大课堂教学容量,促进小学数学课堂长足发展。所以完成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有机结合,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师应该深入探究的领域,最大限度借助信息技术优化课堂,完成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数学概念是抽象难懂的,只有在正确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才能通过练习题进行巩固和提升。为了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上,以信息技术作为载体,构建知识疏通的桥梁,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数学实际问题,同时也让学生形象思维在不断的锻炼和磨合中逐渐向逻辑思维过渡,加强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平移”相关概念时,首先,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几张国旗和火车的照片,让学生思考一下,平时它们是怎么运动的,如此简单的问题,学生会迫不及待地回答,但是学生答来答去,很难说出“平移”二字。其次,教师利用动画展示的方式,将国旗升降和火车在轨道上前进的视频播放出来,学生能直观感受到它们做的运动就叫作“平移”,这样学生在视觉感官上已经对“平移”的概念产生了形象且直观的了解。最后,教师再将理论概念进行细致的讲解,这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开展知识理论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所以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中,会让难懂的数学知识巧妙降低难度,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画面展示中提高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数学知识中存在的重难点,多是因为知识内容的枯燥乏味,所以在面对各式各样的重难点教学时,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为载体,对重难点知识逐一击破,让学生在直观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异同点的同时,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速度和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从而让课堂变得更具个性化,也让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动画展示中提升学习积极性。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面积”相关知识时,当学生知道了面积的概念后,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一个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和一个长为8厘米宽为2厘米的长方形哪个面积大?问题提出后,许多学生会陷入思考,也有的学生会拿出笔立即计算,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得不出正确答案。此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动画展示:将两个图形重叠,因为长方形长较长,所以将长的一部分切割下来,补充未占满正方形的空缺当中,这样便可以看出,二者面积同样大。看完动画后,学生恍然大悟,直呼太神奇了。
面对重难点教学,许多教师往往会束手无策,不能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而信息技术的使用,则摆脱了这样的教学困境,能让数学变得更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升数学分析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通过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动态化的呈现课堂,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进入到数学知识的海洋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让数学课堂在呈现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比如,在带领学生分析“追及问题”时,追及问题作为数学应用题中的一个难点,多数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首先,教师先出示题目:两个人在同一地点,同一方向出发,一个人以匀速20米/分钟,另一人以匀速25米/分钟的速度前行,经过10分钟后,一人在前一人在后,求二者之间的距离。然后,找两个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让两个卡通人物动态模拟数学问题,此时,用多媒体将二者走过的相同路线合并成同一条线段,这样二者之间的路程差,就变成了求线段的长度。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求一求,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解决办法,或是小组内讨论一下,如果遇见反向行走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清晰的视频展示,将原本抽象的数学题目清楚地表达出来,这样易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同时这也是在无形中传递给学生新的数学分析思维,帮助学生获得解析数学问题的新方法,让小学数学课堂更优化。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已经是现代化教学背景下大势所趋,通过形象直观的展示能将学生带入到一个全新的数学世界,体验不一样的学习乐趣,而且还能大大降低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消除学习的抵触感,逐步建立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