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才不知仁,夫子意深深
——《论语》一则赏读

2021-11-21 19:36102401北京张英华
作文中学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西华仁德夫子

102401 北京 张英华

原文

孟武伯问①:“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②,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③,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④?”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⑤?”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论语•公冶长》

注释

①孟武伯:姓姬,名彘,春秋时期鲁国大夫。②由:子路之名。③赋:兵,军队。④求:冉有之名。⑤赤:公西华之名。

阐发

孟武伯作为鲁国大夫,有选用人才的权力。孟武伯首先向孔子打听的是子路:“子路具备仁德吗?”用字来尊称仲由,可见孟武伯对子路是很敬重的。在孟武伯眼中,子路应该就是这样的人,而孔子的回答却是:“不知道。”孟武伯显然不满足于这样的回答,于是再次追问子路的为人。孔子答道:“由啊,在有千乘兵车的国家,我知道可以让他管理军队,但不知道他是否有仁德。”

大概是因为向孔子打听子路时提的第一个问题进展得不顺利,在询问冉有的为人时,孟武伯调整了称呼,像孔子一样直呼其名;改变了问法,避开问“仁”,直指为人:“求怎么样呢?”孔子回答:“求啊,在拥有千户人家的大邑,或者在拥有百辆兵车的封地,我知道可以让他担任总管,但不知道他是否有仁德。”

孟武伯继续向孔子了解公西华的情况:“赤怎么样?”孔子自然地答道:“赤啊,穿着礼服在朝堂上主管礼仪,我知道可以让他跟宾客会谈,不知道他是否有仁德。”

在跟孟武伯交谈的过程中,为什么孔子对自己的三个弟子都一概答以“不知其仁”呢?或许是因为“仁”与内在的修为相关,看不见,摸不着,不能妄加揣测,不能主观断定;或许还因为仁德的修养是与生命相随的,是在学习中不断提升的,是终其一生努力追求的理想。不轻许“仁”,或许还蕴含了孔子对弟子修养仁德的期许:仁是需要付出终生努力的;而具备某一方面的才能并得到展现的机遇,则是修养仁德的方式。所以,孔子愿意评述从平时的言语行为中察知的弟子之才,积极向当权者推荐他们,却不轻易肯定他们具有仁德。

知才不知仁,夫子意深深……

问题

孟武伯可以从孔子的回答中得到哪些启发?

解答

孟武伯可以从孔子的回答中得到的启发有:仁德是很难评判的,而才能是可以通过观察得知的;可以任用子路管理军队,任用冉有管理政务,任用公西华应对外交。

猜你喜欢
西华仁德夫子
为仁由己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人大代表调解:打造西华版“枫桥经验”
Discourse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Sonnet 18
心通长宇,道贯广宙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李玲慧作品
孟子说仁德
夫子亦“愚”
一条进过瓢城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