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朋茶 上海泰仑和建设有限公司
在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中,普遍缺少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但内部控制在我国企业甚至是国际企业的发展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内部控制管理的应用不仅是我国企业立足经济市场的根本,更是我国企业走向国际的重要举措。就建筑施工企业本身来讲,内部控制能够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对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基础,其中包括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机制、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总而言之,一切能够影响到内部控制应用效果的企业氛围都隶属于内部环境。
企业的风险评估工作并非阶段性、短期性,而是一个长期更迭的过程,经济形势变化多端,源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风险攻击逐渐多元化、隐蔽化。风险评估工作尤为重要,它致力于发现阻碍企业经营运转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治理措施,控制风险的攻击性,减少企业资产的损失。
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工作展开的操作阶段,也是企业为了完成战略目标而实施的具体步骤,其中包括对具体业务活动开展的计划、方法,同时也包括企业经营过程中风险发生的应对措施。站在企业整体来看,其控制包括组织架构控制、发展战略控制、人力资源控制、社会责任控制、企业文化控制,常见的控制措施有: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展开的根本连接,它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各类信息进行高效传递与沟通,不同层级采取了不同的沟通方式。通过信息的收集与传递,企业不仅掌握了内部实时经营情况的详细数据,也对外部经济市场的变化有了相应了解,便于企业在沟通顺畅的情况下,更好地履行职责义务。
内部控制的监督工作就是对内部控制管理的再控制,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措施等的客观评判,它包括对内部控制整体可行性的监督,也包括对部门个体执行内部控制的专项监督,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内控的缺陷,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管理的质量。
(1)企业文化不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长,在不断地沉淀和积累中,逐步形成了自有的企业文化。但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员流动和内部框架的不断变化,企业文化并未沉浸到企业内部,文化管理流于形式,甚至很多基层职员并不了解自身的企业文化,难以发挥企业文化的价值导向和目标引导能力。
(2)部门、体系等不健全。就当下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结构来看,虽然整体上的组织机构较为健全,但是由于近些年诸多建筑施工企业都开始了规模扩张,进行了跨行业发展模式,导致部门增多,管理难度增加,很多部门的设立、变更等流程不到位,无法展开后续内部控制工作[1]。
(1)风险意识缺失。企业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没有认识到风险的重要性,是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中最大的问题。尽管很多企业紧跟时代步伐建设了一定的风险防范措施,但是在没有强制性要求和制度约束下,很多员工并不当回事,导致风险发生,影响经济效益,引起系列连锁反应[2]。
(2)风险预测、解决方案单一。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不仅源于外部,还源于自身,由于风险防范意识的缺失,其风险防范经验明显不足,相较内部风险,外部风险的攻击性更强,风险防范方案准备明显不足,导致风险真正来临时手忙脚乱。
(3)风险控制力度低下。在风险管理的实操中,也会受到诸多因素、条件的限制,如建设项目过于复杂、不能及时竣工、项目回款风险等,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认识源于相关执行者的经验,缺乏科学的支撑,风险管控的执行力度不够。
(1)资产管理体系缺失。资金是企业运转的核心,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同样如此,虽然建筑施工企业内部针对资金的管理采取了一定措施,例如建设资金池、设置供应链融资管理机制等,但依旧存在资金运营效率低、回笼周期长、风险高等问题。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遏制了很大一部分资产运用的上升空间。
(2)具体项目管理质量低。建筑施工企业的业务多为项目建设,根据建筑项目获得盈利空间,随着建筑行业愈发工业化、规模化,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也逐渐增多,关于同一项目的建设出现的分歧也越来越大,在具体操作执行环节可能会出现意见不合的问题,降低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3)采购环节缺少流程约束。采购工作是建筑施工企业的根本,如果采购环节出现问题,很容易导致后期成本失控。一方面,供应商管理效率低下。采购工作进行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制定采购计划,但是部分建筑施工企业负责采购工作的人员并不具备专业能力,对市场的调研以及材料等的了解不高,采购过程存在很大随意性,供应商管理能力有所欠缺;另一方面,材料验收环节和存储环节较松,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企业操作流程中,材料验收环节人员干预较大,再加上不同人员验收的标准有所差异,难以确保材料的统一规格,且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材料存储环节懒散,没有结合材料属性进行保管,导致后续出现材料浪费行为。
(4)合同管理存在问题。关于合同管理方面也有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实行合同分级管理,但由于企业整体的合同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导致出现合同评审不规范、履行环节出错等,导致出现合同纠纷,致使建筑施工企业出现较大经济损失。
信息渠道的狭窄为建筑施工企业预留了潜在的隐患,沟通的堵塞让企业的各部门、各职员、各层级无法实时掌控企业内外部变动情况,再加上建筑施工企业与各子项目建设本就存在一定的消息滞后,如果沟通能力再不跟上,很容易就会出现横向、纵向信息不及时,沟通效率低下的问题。另外,建设项目之间具有较强的分散性特点,各个项目的进度不同对资金的需求也不同,低效的沟通降低了资金的流转速度,无法发挥资金最大效益。
现代经济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的进步赋予了监督新的定义,内部监督已经不仅仅是发现风险、管理问题的措施,更是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优化组织结构的策略之一。诸多建筑施工企业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内部监督制度,监督程序也较为明朗,可实际执行力度却没有跟上,后续也没有进行分析追踪,无法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经验和参考,内部监督形同虚设,缺乏实际效应[3]。
(1)着重企业文化养成。建筑行业入门门槛较低,但是想要长足发展十分不易,贸然退出市场所付出的代价也很高,要想真正推动建筑施工企业发展,强化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就必须从基础的内控环境入手,强化其企业文化建设。将企业价值观的形成与文化建设作为企业运行中的责任和工作,倡导团结合作的精神,发挥精神文化指引作用,如增设企业文化管理平台、组织部门开展特色文化创新活动等,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内涵。
(2)明确部门职责、规范组织结构。为强化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工作,企业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部门职责,秉持全面性、系统性、制衡性等原则,实现分级管理,通过对战略目标的合理分解,落实责任到个人,不断优化、调整,提高企业组织框架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1)提升职员风险意识。风险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又一重要构成,要想强化风险评估工作,就必须提升企业职员风险意识。从企业整体出发,其必须帮助职员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为其提供一定的培训时间和培训机构,扩充职员关于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从企业职员个体出发,风险管理应与职员个人绩效挂钩,提高企业职员的警觉性,同时完善相应的责任制度、奖惩制度,做到赏罚分明,提高职员对企业的向心力,不断充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内容。
(2)充实风险预防方案。单一的风险管理方案已无法应对当下多元化、隐蔽化的风险攻击,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从每次的风险防范中吸取经验教训,为下次风险防范提供一定借鉴。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成立风险管理信息库,对过往的风险防范经验等进行总结,作为典型案例予以指导,同时企业还可对市场上优秀的风险防范案例进行学习,同优秀行业展开交流,不断扩充风险防范渠道。
(3)提高风险防范力度。风险管理的实际执行才是鉴定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标杆,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空有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方案,却缺乏最重要的执行力度。因此,企业可设置风险防范标准,实现风险分级管控,同时对于较为严重的风险案例,需要成立专门的小组展开研究,明确个人风险防控中的角色,做好风险管控逐一环节的工作,提高风险防范的执行力度,最大程度保障企业安全。
(1)强化企业资产控制。建筑施工企业的建设周期很长,甚至到数年,在这期间资金贯穿始终,财务部门作为资金管理的核心部门,其也是内部控制活动中的关键,必须强化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管控工作,确保企业内部充分了解财务情况,以便做出更好的项目决策。此外,在很多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中,其关于资金方面涉及投融资活动,势必牵扯到第三方利益主体或银行,且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资金往来活动也愈发复杂,更需要高效的资金管理进行指导[4]。
(2)强化个体项目管理。企业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工作:第一,规范化招投标工作,做好资格审核,确保招投标过程的各个环节公开透明,同时建筑施工企业还可对申请投标人财务状况进行审查,从源头杜绝有可能出现的财务问题;第二,强化施工环节管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也是最能够发现实际问题的环节,企业必须成立专门的管理团队,强化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第三,强化项目成本管理。项目建设时往往会受到第三方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如天气、人员流动、图纸变更等,这个时候项目成本管理尤为重要,必须重视该方面的人才投入,提高项目资金成本管理质量,确保项目在不浪费过多成本的前提下如期竣工。
(3)健全项目采购流程。采购环节是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展开的基础,企业必须明确采购流程,提高采购时效性。第一,制定采购计划,按照实际项目物资需求编制采购计划,包括各项材料的规格、品种等,明确采购范围和时间限定,提高采购效率;第二,建设物资供应链管理系统。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都有自身的线上采购平台,将自身的需求通过数据的形式输入进去,辅以大数据的筛选功能,为企业保留一定数量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在此基础上企业必须维护好物资供应链管理系统,通过线上的方式实现动态跟踪,不断强化建筑材料管理质量。
(4)加强企业合同管理。合同的作用是确保项目建设能够达到双方的预期效果,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尤其是合同的变更,必须明确单方面可修改的范围以及修改的各种程序。必须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防范履约风险发生,严格遵循签订授权程序,秉持授权使用、专人负责等原则,做好合同的保管工作,同时根据合同的要求明确岗位职责,确保各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5]。
高效的信息沟通才是确保企业内外部信息及时交换的根本。首先,强调信息系统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加大信息系统的研发建设,利用现代化产物实现各种信息的科学管理,借助平台管理功能,使企业能够实现自动管控,同时最大程度地保障各类信息的安全性。其次,实现信息的高效传递。在有了一定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借助现代信息产物,实现建筑施工企业横向、纵向高效沟通,发挥企业各部门的筛选功能,提高对有效信息的提取度和利用度,为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奠定基础[6]。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体系是否科学的关键环节,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利用其监督检查职能,发现内部控制中的问题。第一,保证内部审计职能的独立性、客观性,尽可能地覆盖到企业全部业务项目中,同时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资格审查工作,重视内部审计给出的结果,及时更正;第二,强化具体项目的审查监督工作。在项目建设中,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重视工程质量、建造技术、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工作,由小及大,从单个项目建设反映企业整体情况,不断推进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工作。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不仅是对自身管理的强化,更是现代经济市场发展对其提出的必然要求。虽然我国整体经济仍处于发展阶段,但长期以来积攒的结构性矛盾和市场经济激发的新矛盾依旧为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困扰。对于建设施工企业来说,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提高其经营效率,帮助企业构建严谨、高效的内部组织框架,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