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

2021-11-21 17:53籍莉莉
读与写 2021年24期
关键词:辛弃疾秦国古文

籍莉莉

(安徽省当涂第一中学 安徽 马鞍山 243100)

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不断代的传承中薪火相传。一个国家的灵魂,即是其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提高我们的软实力,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推动民族的进步与繁荣,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更加丰富了教学过程中文学、历史、文化、背景的内容,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层面,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1.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入的意义

我们的祖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有利于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在高中语文教学阶段,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加强了其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策略

2.1 深度备课,了解背景。高中语文课程中,古文大量出现,相对于现代文而言,古文更加难以理解,原因就在于发生的年代较为久远。但是,古文、诗词的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了更好的让同学们掌握,从而更好的进行语文和其他科目的学习,因此在教学备课中,教师去了解古文诗词的文化背景至关重要。[1]

例如,在讲解《烛之武退秦师》这篇古文的时候,在备课环节,应当着重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是一个纷争的年代,当时礼崩乐坏,诸侯纷争,各诸侯国连年征战,相继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他们裂土封王,攻城略地,《烛之武退秦师》就发生在这个阶段。这篇古文,详细的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故事的发展情节,生动的还原了当时该事件前因后果。通过了解该故事背景,在备课中加入对背景的描述,以及事件发生的历史原因,可以在讲课的时候使学生更清楚地把握文章脉络。“晋侯,秦伯围郑”,郑国为何无力对抗?有了故事背景的描述,这一点就有了答案。因为晋秦两国,同属春秋五霸中的强国,国力强大,郑国在军事上无力抵抗,面临亡国的风险,派出烛之武出使,故而有了“烛之武退秦师”,通过外交思维手段解决战争。传统文化的融入,使学生对当时的背景充分了解,故而在学习过程中思路清晰,更好的提升其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

2.2 立足教材,还原作者。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应当立足教材,还原作者,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塑造民族自信力。

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文为例,结合当时的背景,先组织讨论,讨论辛弃疾的生活背景。生活在南宋时期的辛弃疾,此时国家正面临内忧外患。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你是辛弃疾,你会怎样办?”通过大家的讨论,会大致得出一个结果,那就是领兵作战,保家卫国。而现实中的辛弃疾,也正是这样想的,可当时大宋王朝积贫积弱、重文轻武,对外只求自保,不求收复故土,所以,尽管一大批爱国人士,渴望王师北上,收复中原故土,但大多无济于事。辛弃疾作为一个文武全才,可谓“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但就是这样一位文武全才,却饱受排挤,不受重用,由此,辛弃疾在这首词中感叹——“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尽管山河破碎,国家贫弱不堪,但辛弃疾一生背负北定中原的夙愿,故而写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教师立足于教材,结合史实及背景,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深度还原作者,歌颂辛弃疾的爱国主义精神,用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既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又宣扬了爱国主义教育。

2.3 强化拓展,调动积极性。我们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值得研究与探讨。因此,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强化拓展方式来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拓展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知识,查阅相关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来更好的展现课本中所蕴藏的传统文化。[2]

例如,在讲解《过秦论》这一篇文章时,文中写到“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寥寥几笔,气势恢宏,强秦跃然于纸上。但是很多同学对秦国的历史了解不多,故而不能体会。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热播剧《大秦帝国》中讲述秦国的片段,来使大家了解秦国的发展,给学生塑造一个强大帝国的概念。随后抛出问题:如此强大的秦国缘何走向灭亡?学生们充分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提出自己的问题,最后带着问题和讨论的结果,来学习《过秦论》这篇文章。由于学生观看了视频,并进行了讨论,必然对强大的秦国走向灭亡产生浓厚兴趣,带着兴趣去学习,必然事半功倍。

3.结语

在语文教学的高中阶段,大量的古文诗词出现在课本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猜你喜欢
辛弃疾秦国古文
绿豆发芽(小古文版)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上)
五张羊皮
试谈辛弃疾的田园词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下)
称象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瞒天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