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棠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以及今后个人成长具有深远意义。但有效性的阅读并不是简单地理解文章内涵,需要结合新课标下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使学生开阔语文思维、发展创造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在阅读中形成较高的语文素养。那么本文即以此为方向,探究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对于新知的理解、内化,思维能力的提升,无法依靠单一的方式来实现,往往需要多种引导模式支持。特别是学生个性化发展较为明显的今天,阅读环境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出现变动,要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师需要创新阅读方式。在原有掌握词汇、语段、理解核心思想的基础上,设置自主探究、开放阅读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可以主动在阅读中了解新鲜的事物[1]。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爱好,联系学生的生活,以问题为诱导,运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引入阅读知识,让学生以浓厚的兴趣更深层次地探究阅读,充实个人的语文思维认知。
以小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首先教师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爱好和以往认知经验,在阅读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安徒生的经典童话,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多小学生自小阅读童话故事,建立了基础的阅读感知,那么在这种回顾下学生可以找到共鸣,建立阅读自信心。在强烈的阅读动力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带着自己的情感去阅读,体会小女孩悲惨的处境。
有效性的阅读可以实现知识的内化,将多种信息进行整合,以此对内容建立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充分挖掘教材阅读知识的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拓展延伸,一方面指导学生主动搜集与之相关的信息资料,帮助学生更全面、多角度地思考;另一方面在阅读主题、作者或者语言风格的启发下,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接受多样的语文知识,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以小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内容为例,作为四大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它不仅表现了牛郎和织女诚实、善良的品格,更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设置自主探究任务,即引导学生搜集相关材料,主动了解牛郎织女相关的内容,比如观看一些影视剧,为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性格特征奠定基础。同时,在这一内容引导下,让学生去阅读其他的民间故事,以了解这一类体裁的语言风格,从而有效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
多样化的情景可以增强阅读领悟效果,让学生认识到阅读中隐藏的情感思想,优化个人的思维体系。通常来说,阅读题材不同,对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存在差异,在教学中,需要把握阅读中包含的意境、情感等要素,以此创设灵动的氛围,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和内涵,并深化某一方面的感情。要注意的是,在阅读情景创设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应用多媒体等信息教学工具,创设动态、直观且形象的情景,以此加深对阅读的理解[2]。
以小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为例,其属于一篇儿童诗,那么结合文本形式,教师可以创设与学生联系紧密的生活化情景,从而引导学生想象诗的意境,生成共鸣,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同时在导入环节,创设歌曲情景,在课堂中播放《童年》歌曲,以此活跃课堂氛围,唤醒学生的童年记忆,想象自己童年的趣事和梦想,使阅读情感更加丰沛,为深刻理解文本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同时设置续编诗歌这一阅读活动,给予学生开放化的表现空间,有效提升语言知识应用素养。
综合而言,阅读对于小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奠定阅读基础的关键阶段,提高课堂有效性是现实所需。那么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兴趣引导着手,开发创新的阅读引导方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阅读魅力,建立持久阅读的动力。同时,阅读教学中保持开放性,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结合,使学生可以深层次思考,同时要丰富阅读情景,在思想情感上实现感悟,从而更好地发挥阅读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