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冀予平
中央企业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集中优势资源和优势力量,打响新时期的科技攻坚战,这对构建“十四五”新发展格局,对推动企业自立自强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2月23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郝鹏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央企业将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展现新作为,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攻克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发挥好中央企业的引领作用。
我们看到中央企业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集中优势资源和优势力量,打响新时期的科技攻坚战,这对构建“十四五”新发展格局,对推动企业自立自强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技创新,是工业企业用于科技创新和技术开发方面的具体活动,是创造和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可以分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三种类型。
人们认为,原创性的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结合在一起,能使人类知识系统不断丰富和完善,使认识能力不断提高,产品不断更新。而管理创新作为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科技创新的主题,是当今时代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知识、新技术的一部分,它自身也是电子信息或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发现和新假设的集成。
科技创新不仅涉及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际组织、中介服务机构、社会公众等主体,也包括人才、资金、科技基础、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创新氛围等多个要素,是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交互复杂作用下的一种复杂涌现的现象,是一类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技术创新的力量是来自于科学研究与知识创新,来自专家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信息技术引领的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推动了管理创新,这既包括宏观管理层面上的创新——制度创新,也包括微观管理层面上的创新。
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无疑是我们所在的这个时代创新的主旋律,也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之间的协同互动共同演化形成了科技创新。
进行科技创新,思维方式是非常重要的。科技创新思维要讲求缜密性和前瞻性,还要借助于一些科学的思维模式。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创新思维模式,可以使我们找准研究的方向,在面对科研难题时设法寻求解决之道,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取得科学研究的优异成果。科技创新的思维方式,包括类比式、联想式、跨越式等思维模式。
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基石,科技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关键抓手,更事关国家经济安全、产业链总体竞争力和全球科技主导权。
近年来,国资监管系统和国有企业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摆在突出位置,推动资金、人才、政策向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倾斜,力争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
统计显示,2020年超过一半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投向了承担重点攻关任务的企业。中央企业2020年研发经费投入达7724亿元,同比增长11.3%。
目前中央企业拥有4360个国内外研发机构、669个国家级研发平台、9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29名两院院士,高层次创新平台与人才为未来发展积蓄了创新后劲,也为中央企业顺利实施“十四五”纲要,通过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带动产业逐步突破和增强前沿基础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通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与发展,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许多高精尖技术领域,依然与世界顶级水平有不小的差距。我们依旧不能忽视这样的差距。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大国和制造大国,但还不是经济强国和科技强国,因此,我们有必要认识这种差距和客观地对待这种差距,并采取真正有效的行动来缩小差距,实现中国的科技强国梦。
前不久, “中国科学家论坛”对全球部分顶尖技术掌握在哪些国家进行了一个梳理。资料显示:
一是在半导体加工设备方面基本被日本,美国霸占;在超高精度机床方面,是日本、德国、瑞士的天下,其中日本更是领先世界一大截,世界最高精度机床主轴来自日本精工。
二是在工业机器人方面,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基本掌握在日本手中,工业机器人也是今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点。机器人有四大家族:日本发那科、安川电机,瑞典ABB,德国库卡。其中发那科是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纪录保持者、利润保持者、技术领导者。德国库卡最弱,其核心技术基本外购,目前被中国美的收购。而顶尖精密仪器是美日德基本垄断,其中美国10家,日本6家,德国4家,英国2家 。在全球工程器械排行榜中,美国卡特彼勒和Terex分列第一、第三。日本小松和日立分列第二、第四。中国徐工进入前十。
三是在特殊类钢材方面。世界最大特殊类钢材制造商——日本Daidosteel出品的引擎用传动轴和船舶柴油引擎用开关阀分别占到了全球3成、6成份额,特别在传动轴市场是当之无愧的NO.1,历来是波音空客旗下主力客机引擎之首选。
与此同时,电池是未来电动车与氢动力的混合动力汽车的世界,其最重要的电池,目前由日韩垄断。
四是在大数据分析专利方面,目前基本被美国IBM、微软,日本日立、NTT、富士通所垄断。美日在抢占物联网的技术、专利方面已占先机,目前近半日企都开始应用物联网技术。
另外,连续多年排名全球咨询公司前十的德勤咨询,也发布了《德勤2021年技术趋势》研究报告,对全球企业战略、运营和技术发展进行了预测和展望。认为全球企业正在加速向数字化战略转型,从而构建“韧性”、开创全新发展的经营模式。
报告认为今后的1年至2年,驱动企业发展有九大技术趋势,包括未来的工作环境、人工智能产业化、关键核心业务的升级以及支持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的技术等内容。
在企业技术方面,关注协调公司和技术战略的重要性;重新审视企业如何利用云计算、低代码和平台战略等进行数字化创新,优化遗留资产及供应链转型等。
报告认为,企业的核心在于战略工程化、激活核心系统、解放供应链,从而确保组织战略和技术战略协同、一致和成功。在人机交互方面,报告着眼于未来工作场所、数字化体验趋势以及支持多样性、公平和包容的新技术。在数据方面,报告关注领先企业如何利用MLOps将AI工业化,并由此让机器(而不是人)来管理数据。报告还关注了数据安全方面的趋势。
总之,这些技术发展趋势明确了今后企业发展更具希望的一面。
此外,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的数据:“近30年在芯片全球产业链中的占比,美国大概占50%左右的份额,中国现在大概只有5%”,也就是10倍的差距。美国半导体产业呈现稳定的年度增长,同时在研发,设计和制造工艺技术方面保持领先或高度竞争的地位。
而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追赶,目前在劳动力密集型的芯片封测业已经全面成长,封测能力已经居于世界一流;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芯片制造业虽然已经接受一部分的国际转移,有所成长,但与世界先进制造工艺仍会相差1—2代技术,同时芯片制造配套的设备、材料仍然被国外厂商垄断;知识密集型的芯片设计很难转移,技术差距显著,中国想要依靠自主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仍然比较艰难,因为芯片设计所需的EDA工具、IP、CPU架构等目前都被国外厂商垄断。这也使得国内所有芯片企业都有一种深深的不安全感。
由此可见,中国要完成对西方国家的科技超越,尤其在芯片产业链上实现全面突围,可谓压力重重。芯片(半导体)产业作为高端工业的核心产品,不能自主可控就会长期受制于人,我国制造业也将长期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因此,政企合力,整合优势资源,聚焦发展我国芯片产业时不我待。
前不久,中国芯片制造关键设备终获突破!离子注入机实现全谱系产品国产化。3月17日,从中国电科获悉,中国电科旗下装备子集团日前已成功实现离子注入机全谱系产品国产化,可为全球芯片制造企业提供离子注入机一站式解决方案。
据悉,装备子集团连续突破高性能离子源、高速晶圆传输等“卡脖子”技术,自主研制中束流、大束流、高能、特种应用及第三代半导体等离子注入机,工艺段覆盖至28nm,累计形成核心发明专利413项,为我国芯片制造产业链补上重要一环,实现了我国芯片制造领域全谱系离子注入机自主创新发展,有效缓解我国芯片制造领域的断链、短链难题。
总之,实现芯片产业的国产化和工业现代化仍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战略性任务。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但科研领域仍存在不少旧思维和旧模式。那种“专家论证+科研单位+企业竞标”的 “计划方式”,制约了创新模式的发展和创新积极性的发挥,造成对一些“卡脖子”技术问题没有解决的办法。
比如,我们过去科研规划“不贴实际”。科研规划往往以“跟热点”为主,很容易“照虎画猫”,最终变成“空中楼阁”。另外,科研项目“不匹配”,政府设立的各类科研项目一般由专家讨论决定,对于企业的需求和痛点不熟悉、不清楚、不了解,只顾论文发表,造成科研成果很难转换,无法解决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在申报科研项目时,出发点更多是在寻求政府部门“认证”和资金支持,把资金直接转化为企业利润,并没有增加研发力度,攻克技术难题。
因此,要让企业科技自立自强,要靠科技实力,要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研体制,强化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让自主创新落地生根。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国务院国资委将推动中央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并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
一是国有企业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意识,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积极与国家的科技计划、攻关计划相对接,针对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软件、新材料、发动机等产业的薄弱环节,联合行业上下游、产学研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进行联合攻关,争取解决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
二是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国有企业要在信息、生物、能源、材料等方向加快布局一批基础应用技术,在人工智能、空间技术、装备制造等方面加快突破一批前沿技术,在电力装备、通信设备、高铁核电、新能源等领域加快锻造一批长板技术,不断增强行业的共性技术供给。
三是要培养急需紧缺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坚持特殊人才特殊激励,对重点科研团队一律实行工资总额单列,对科技人才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政策,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给予更大容错空间。
四是对科技创新工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企业研发投入在经营业绩考核中全部视同利润加回,对于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果的企业给予更高的加分奖励。深化“科改示范行动”,将更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用于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推行科研项目“揭榜挂帅”、项目经费包干制等新型管理模式,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因此,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要根据国资委的这些精神和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将科技自立自强勇于创新作为企业的 “头号任务”,并积极推动和落实以下工作。
第一,数字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广泛渗透、跨界融合、创新迭代、叠加发展,数字转型深刻改变了制造模式、生产方式、产业组织和分工格局,数字创新驱动产业技术变革、生产变革、管理变革、体制变革加速到来,必将成为“十四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内生增长动力。因此,按照国资委《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精神,推进企业产品设计数字化、生产流程数字化、市场开发数字化和推进经营决策数字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组建北斗、区块链、数字化、电子商务等央企协同创新平台。
第二,近年来,外资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控制、信息管理、运维服务等高端软件领域仍占据市场和技术优势。我国已培育成长一批国产制造业核心软件制造商,围绕创建高端价值链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并打破国外软件的市场垄断局面,今后在这些方面国有企业仍需努力追赶。
第三,要坚持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分门别类制定和落实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突破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加大科研投入、风险投资、联合攻关、国产替代、标准制定、推广应用和国际合作力度。
第四,要不断提升国有企业中国品牌的技术成熟度、制造成熟度、产品成熟度、市场成熟度、产业成熟度。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引领重要产业发展的世界一流创新型企业。
第五,国有企业要主动聚焦核心电子元器件、高端芯片、工业软件和关键领域强化精准攻关,在CPU、FPGA、操作系统、EDA等方面取得突破,国有企业要聚焦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培育壮大数字产业。
第六,国有企业要与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加强沟通、深化合作、形成合力,组织实施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计划,统筹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数字应用场景,打造行业转型样板,开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局面。
第七,集成电路产业是当下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也是一个人才、资金、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是按照摩尔定律快速迭代的产业,又是全球化竞争的产业。为此,希望有更多目光关注集成电路产业,有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到集成电路产业工作中来。
总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集中体现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而构建新发展格局,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必须充分发挥带头拉动作用,坚决当好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将科技创新作为国有企业的“头号任务”,争取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