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提升写作兴趣的实践研究

2021-11-21 16:36马晓梅
读与写 2021年26期
关键词:写日记日记文章

马晓梅

(上海市徐汇区康宁科技实验小学 上海 徐汇 200235)

似乎所有学生都会对作文有畏惧。他们害怕、讨厌写作文,写出来的作文语句不通顺,言不由衷。难道写作真的是与生俱来的难吗?

作为教师,我们总是急着教授学生方法,急着提升写作能力,我们常常在“写什么”和“怎么写”里绞尽脑汁,殊不知,学生往往需要“为什么写”,也就是说写作前需要“写作动机”和“写作动力”。没有解决内在动力和兴趣的作文教学,结果就是,老师越认真负责,学生写得越多,越感到压力,越害怕作文。

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一关键性问题,本文结合了笔者的一些调查和实践,总结出多种渠道提升写作兴趣的方法。

1.结合生活,以日记为平台提升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种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就是一篇不用笔写出来的文章。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有所见所闻,有所思所感,才能产生作文的念头,正因为这样,学生们才有了写作文的兴趣。

日记作为一种文体具有独特之处,其主要特点是自由、真实。日记写作对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言语成长的作用将是巨大的,同时也为真实而自由的言语人格塑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本文阐述的核心。提倡写日记是教育老前辈的主张,叶圣陶先生、刘国正先生等一直强调中学生写日记的好处。实践证明,日记写作尊重了学生话语选择的权利,满足了学生自由言说的欲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言语人格的独立,养成了自由而真实的写作人格。同时,日记写作有利于激发理性思维,塑造和谐的人格,凸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优越性。

三年级时,我曾经做过一个调查问卷,询问有多少同学愿意每天写日记,结果30个学生中没人愿意。我运用班级日志,全班同学一个月轮一次记录自己或班级里的事,一个月一次的机会学生特别珍惜,每次都写的特别长,特别认真。趁热打铁,我鼓励一些学生写以自己生活为主的日记,不论长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学到的,一件事、一堂课、一个人都可以,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心里想说的话。

此外,我还见缝插针,一有机会便给他们提供素材,从班级里的一点点小变化到自己的游泳日志,我会挑一些他们有意见、有争议、有冤屈、有感触的内容。直至第一个30篇日记出现,我将这些集成小册,分发给同学们看。看着自己几个月前的生活,有的若有所思,有的捧腹大笑,我告诉他们,小学生活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唯一能记录下你的快乐、幸福生活的只有日记,坚持日记,会是童年最大的一笔财富。久而久之,每隔一个月,我就让学生把自己历来所有的日记集成册,看着越来越厚越来越丰盛的生活记录,越发有兴趣去记录自己的生活。学生会把日记视为自己最亲近、最信赖的倾诉对象和一方独抒心灵的情感田园,并且在这块充满乐趣的园地里,放飞天性,在获得创作灵感的过程中培养起写作兴趣。随着日记的积累,学生也会寻找生活中的快乐和悲伤,写作素材越来越多。

五年级毕业前夕,我再次做了一张问卷调查。65.52%的人相较于作文,更喜欢日记,并且在原因是:日记可以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日记可以随心所欲地发挥,作文限制太多。可见,只要加以鼓励,学生真的非常喜欢用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至少对于日记,他们是有兴趣的。

在问及“你现在喜欢写日记吗?”一题中,答“非常喜欢”的达24.14%,“不喜欢”的仅有6.90%。问及“今后你会一直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吗?”时,选择“会”的为34.48%。相较于三年级,有一部分学生有了写作兴趣,不畏惧写作了。

抒发情感、表达心声永远是人的天性,用更为私密、没有限制的日记还原学生的写作兴趣吧。

2.以体验刺激内在动机,发表激发兴趣

写作危机客观存在,因为我们的教学中往往缘木求鱼,过多的强调写作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写作主体内在动机的激发。

班上有个女孩子,平时作文总是摒不出几个字,然而在遇到青春期的的一些问题时,竟可以给她的好朋友和我写上几千字的内心独白;班上的调皮学生在受了冤枉后可以给我“陈书”近千字;喜欢看侦探小说的孩子,竟然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查理九世》……我不得不讶异,原来他们对写作有那么大的兴趣。管建刚老师说:“这是一个写的时代,这一代的学生在写中成长,他们对写的认识和欲求,从孩子时代就被包裹、渗透和滋养。”

受博客启发,我发现人除了有写作表达的欲望,应该还有和别人交流互动的欲望,甚至那么多人不停在网络写日志,在QQ改签名,都是希望受到关注。

于是,我便开始在黑板报开辟出一块博客栏,日志写好后每天早上自己更新贴在博客栏上,其他同学可以回复留言点评。博客栏一经推出,学生们写得很积极,其他同学每天也看他人的日记,积极回复。不过久而久之,出现两个极端,有些同学越写越好,越受鼓励,越有兴趣;还有一些同学每天一句话,也没有新意,也不去看别人的日记。我又想到了博客中的首页置顶精华,如何让更好的文章受到更多关注,让所有人都能看到好文章呢?于是我开始了每周一刊的班级周报。每周,我把所有好文章搜罗起来,在大约A3纸上拼凑出一份周报,简单写个报头,在周五放学前分发给所有学生。这样一来,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发表”了,有些学生写作兴趣更浓了,另一些学生也期盼着自己的文章能够上周报,给大家看,同时,一些学生也会从别人的日记中挖掘一些题材,从而出现过一系列专题周报。一次学校附近着火了,那一周我印了一期专刊《着火了》,其中有各种题材:新闻稿、给火先生的一封信、叙事的、抒情的等等。还有一段时间,班级里都在讨论什么是朋友,于是一期专刊《论朋友》又引起一段时间的热议。那段时间,几乎所有同学的写作兴趣都前所未有的恢复了!

纸质的发表让学生感受到了切切实实的自我价值的实现。由于后期好文章越来越多,无法在一张周报上刊登所有好文章。即时朗读取代了周报,每天总有一部分同学自己朗读自己的日记、周记等。同龄人的生活总有着共性,一篇文章也常常会引起无数共鸣,共鸣还原写作兴趣。

五年级毕业前夕,我让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将自己的最有感触的日记输入电脑,我帮助他们将这些日记刊印成书,发给学生做毕业礼物。每个人拿到自己的书,看到自己的文章都爱不释手,这应该是几年来最有意义的发表。学生给我留言是:老师,谢谢你,让我们留下了我们的小学生活,希望你也要让你以后的学生也多写日记,留下这样一本书。

以发表为本位,用发表刺激学生写作的构想,通过发表来顺应、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给他们创造发表的机会以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并让他们的这种热情得以保持。

3.成就感提升兴趣,新颖习作讲评升华兴趣

最初接触作文就是在小学阶段,在启蒙阶段最害怕写作文,不是因为怕写,更多的时候是写不来。

三年级初的写作问卷中,76.67%的学生觉得习作遇到最大的困难是“无话可写”,对于老师上的作文课,兴趣普遍不浓。而在高年级,我改进了写作的讲评课。每节课都从增加“赞美赏析”这一环节,并把这一环节放在讲评课的最开始。

美国教育学家巴士卡李亚博士曾说过:“把最差的学生给我,只要不是白痴,我都能把他们培养成优等生。”他的妙方就是赞扬和鼓励。作文教学中需要教师拿出鼓励的武器。

最初,我会反复阅读每一篇学生习作,力求每篇文章中发现一些闪光点。我把这一板块取名为“会写”,展示每次在题目、开头、结尾、选材、组材、遣词造句中特别会写的一些内容,这些内容不仅限于妙词佳句,还有一些时尚的、或者特别有新意或者押韵等等,尽可能让所有同学都有被展示的内容,这些内容或请同学们大声念出作者的名字,或请作者亲自朗读自己的句子,或老师范读,让学生品析。受鼓励后的学生都会尽力去创造更好的文章,许多学生最喜欢老师的这个环节,都期盼着自己的文字会被念出。多多鼓励后,必须要针对学生写作的不足进行“诊治”。诊治分诊和治。关于诊,我会出示一些共性问题,让学生自己诊断,而后用生活中类同的事情来命名这些写作上的“疾病”。

如遣词造句方面:(1)“说说”病:诊断:多用于语言较多的文章,提示语永远只有“说”;怎么“治”:用动作、神态代替,或者索性不要。(2)“于是”病:诊断:没话衔接就爱用“于是、然后”;怎么“治”:用自然的话过渡。(3)“我”病:诊断:一句中出现多个“我”;怎么“治”:三法则:一句中一般最多不出现三个“我”,把“我”放在最重要的内容前。

谋篇布局方面:(1)“绣花枕头”病:诊断:开头永远是华丽的辞藻,但适用于每篇文章;怎么“治”:独特的开头,开自己的头,让被人没法模仿。(2)“大头儿子”病:诊断:故事的开头太大,大过中间的重要内容;怎么“治”:三法则:三行内必须出现主角。(3)“哑巴”病:诊断:煽情的动人故事,没有语言,纯叙述;怎么“治”:让主角开头讲话,不是哑剧……

学生会随便写,但乱写他没有兴趣,如果能越写越好,他的写作兴趣也会被激发。就像之前所说的技能,人初步学会技能,就爱用,如果用多了发现没有增长,那就会放弃。因此,有的放矢地教会学生如何好好修改,使自己所掌握的能够有进步的空间,那么“兴趣”久而久之会成为“志趣”。

教育的根本价值是促进人的发展。作文教学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还原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培养作文能力的前提,也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一项可行的教学活动。还原写作兴趣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猜你喜欢
写日记日记文章
带着比赛的心情写日记
辛巴狗海洋大冒险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写日记